APP下载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1-11-08张秀芳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吉林省课外农村

张秀芳

(吉林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系,吉林 长春 130022)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秀芳

(吉林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系,吉林 长春 130022)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吉林省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体育场地和器材短缺、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项目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几点措施,以保证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吉林省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对策

1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我国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学生体能下降、肺活量下降、肥胖比例继续增加、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是最主要原因。《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2005)指出:要形成两个制度,第一个是大课间活动(或早操、课间操)形式,要形成制度,写进课表。每天锻炼20-30min。第二个制度,形成学生锻炼1h制度,写进课表。

除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规条例也对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提出了硬性的规定。

课外体育活动,指学校专门开设的体育课之外的,运用各种身体锻炼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的体育活动,也包括学生自发的体育活动。它是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促成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这也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努力方向。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运动项目的限制、运动方式的限制等等,学校体育很难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化的需求。而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则刚好弥补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不足。所以说,课外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完美的延伸和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习得体育技能与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现状

吉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据吉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农村人口仍占到46.7%,这也说明农村中小学生仍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需要时刻进行关注的。本研究以吉林省四个县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吉林省20所农村中小学的学生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35份,收回1121份,有效问卷为1035份,回收率为90.77%,有效率为92.33%。经分析,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69,信度则达到了0.80以上,属于较高信度,所以本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此外问卷的效度也达到了0.836,为本研究提供了较为科学和可靠的数据支撑。

通过访谈和调查,搜集到大量关于吉林省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数据,运用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发现了以下的问题:

2.1体育场地和器材缺乏

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保证。而场地与体育器材的短缺也是制约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展开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的农村中小学不但都没有正规的体育场馆,就连基本的体育场地都不能到保证,给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与器材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任务。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在调查的20所农村中小学中,有周长为400m田径场的学校5所,占样本总量的25%,有周长为300m田径场的学校6所,占样本总量的30%,有周长为200m田径场的学校9所,占样本总量的45%。每所学校平均有1.6块篮球场,有35%的学校无排球场,有20%的学校无足球场。其中,纵使有田径场或其它运动场地的,大多也未进行硬化,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调查的数据还显示,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器材经费短缺,30%的学校每年平均在每个学生身上的体育经费不到10元,这样捉襟见肘的经费,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可见,这种状况远远达不到教育部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要求的标准,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2.2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间不足

表1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生每天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状况(n=1035)

时间(分)人数比率0-19938.99%20-2932731.6%30-4931530.4%50-6020519.81%60以上959.18%

科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每天进行60min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发育状况,每天活动在30-60min之内是相对比较科学合理的,能够比较充分的活动身体各个部分,达到比较好的锻炼效果。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生每天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达到30-60min的只有50.21%,而有40.59%的学生低于这一时间标准。这也说明了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生每天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远远得不到保证的,这与《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2005)的规定是背道而驰的。而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究其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文化学习负担过重,学校和家长对此的重视远远不够。

2.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尚待继续提高

表2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热爱程度调查表(n=1035)

热爱程度人数比例非常热爱26725.8%热爱57355.36%不太热爱14814.3%不热爱474.54%

从表2可以看出,对体育活动“非常热爱”和“热爱”的学生占有很高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5.8%和55.36%。这说明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有很大的兴趣。这种状况的出现源于近些年来国家的教育、体育行政等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并配合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并在学校中加强宣传体育与终身生活的力度以及不断地厘清体育与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体育在他们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断地亲身学习了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但从表2可看出,也有接近18.84%的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也说明学校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问题,但也为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4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较为单一

表3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生最常从事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调查表(n=1035)

活动项目人数比例乒乓球22922.13%篮球21420.68%长跑14113.62%足球13212.75%跳绳10410.05%排球1039.95%短跑535.12%羽毛球272.61%跳远201.93%其他121.16%

通过对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受调查学生最常从事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大多集中于诸如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这些球类运动以及跳绳项目,比例总计达到了78.17%。而作为早已列入教学大纲且体育教学课时数较多的项目长跑、短跑以及跳远等田径项目却并不为多数学生所青睐,仅有20.67%的人选择,这表明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生所从事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类型较为集中,内容略显单一,限制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全面习得和对身体机能的全面提升。

2.5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表4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调查表(n=1035)

表4以时间的维度反映出学生的课业负担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用于作业时间2h以下的共计387人。占调查样本的37.39%,2-3h的共计236人,占调查样本的22.8%,3h以上的412人,占调查样本的39.81%。学生睡眠时间在9h以下的中小学生共计为958人,所占比例高达92.56%,睡眠时间在9h以上10h以内的中小学生共计为54人,占5.22%,睡眠时间在10h以上的中小学生共计为23人,仅占2.22%。由此可知,当前,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偏重,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这在客观上直接减少了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2.6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不足

表5吉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情况表(n=1035)

指导频率人数比例频繁17617%偶尔46745.1%从未39237.87%

表5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接受过教师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的学生数仅为176名,占有效样本的17.01%。“偶尔”接受指导的学生多达467名,占到有效样本的45.1%,“从未”进行接受过指导的学生,其比例为37.87%,二者所占的比例已达到82.9%,这说明农村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大都处于无人管理的自由活动状态,教师指导不足。可见,在这些农村的中小学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学生自发的无组织的活动。中小学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受身心发展水平所限,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规律、原则和方法知之甚少,理解也不够深刻。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活动实效性差,出现运动过量、过度以及运动损伤的结果。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从活动开始的准备部分,到活动过程中量和强度的控制,直到活动结束后的放松活动等都给予全面的关照,既可以保证学生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也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损伤。因此,在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是体育教学展开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

3.1场地和器材的保障

国家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基本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提高。要加大对农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资金投入,并按一定的比例逐年递增;同时,在加大国家投资的基础上,也要多渠道地筹措资金,以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从而为学生们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也可以通过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完善来改造体育场地、更新器材、改善办学条件,为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3.2重视课外体育活动课课程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认识,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要从思想上克服“智育为先”的思想,摆正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位置,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力度。在课程的实施上要严格按着国家的规定来开展,保证课外体育活动课按正常的学时进行。

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系统,提高组织与管理效能。从主管学校体育的校长到体育教师、班主任要协同一致,各尽职责。此外,还要发挥体育教研组的作用,与其它学校机构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完成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

最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评价标准。从体育课外活动的过程到活动效果的评价要制订出明确的质量目标,并以此作为班级课外活动质量检查、达到目标的依据。

3.3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的个性身心发展和需要为出发点,在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下去选择和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使课外体育活动既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

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体育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来培养中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让学生感知体育、喜欢和热爱体育,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项目技术知识并习得一定的体育技巧和能力。

学校各级组织部门应相互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老师要给学生介绍讲解更多的体育与健康及科学锻炼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班主任也要参与进来,要大力引导和支持本班的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各方面的协调一致,使每个学生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之,要改变学生以前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不全面认识,引导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能够达到国家所规定的,每天活动1h的体育活动时间,并最终实现从“要我活动”到“ 我要活动”的成功转变,不断并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课外活动的自主性。

3.4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从前文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的农村中小学里,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体育老师对学生的课堂指导不够,学生们的体育课外活动大多处于无序的状态。所以说,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当地体育院系的培育作用,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的领导要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体育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尽可能给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个人的体育专长,增强学生的体质。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中,要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提供充足的空间。从调查中看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中,体育项目有限不能够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所以,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因此,老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指导学生有序地开展体育活动,既能增加同学间的交往和友谊,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3.5不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长期以来已经是一个很突出的教育问题。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如何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劳逸结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体育法规制度,在全面推行责任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学校评价体制,打破一切以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中小学教育的评价体系。这样使师生真正能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保证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健康为先的思想,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学校、社会应该统一起来,转变思想,减少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学校教育也应淡化“应试教育”强化“素质教育”,以进一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平衡各方面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看法,促进学校实施并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实现全面教育的目的。

[1] 张平.构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9).

[2]龙亚军.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张迎修.当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校医,2004(10).

[4]范立仁,顾美蓉,王华倬,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

[5]张淮全.浅谈农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弊病与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

[6]王国良.对长春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8]许世岩,周伟.西部地区中小学学生课外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

[9]鲍源林,崔承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体育函授通讯,1997(1).

[10]宋林,郭立平.吉林省中学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

[11]苏玉东.吉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4).

JilinProvinceRuralPrimaryandMiddleSchoolExtracurricularSportsActivitiesPresentSituationandtheCountermeasures

Zhang Xiufang

(Humanistic Sociolo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130022,Jilin,China)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are the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re also part of the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Jilin province rural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y classes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Sports venues and equipment shortag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ime without guarantee, the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enthusiasm is not enough, the sports activities after clas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Jilin province rural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Keywords: Jil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status;countermeasures

jil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Status countermeasures

2011-06-08;

2011-07-12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研究(2009B243)。

张秀芳(1965-),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及编辑学。

G812.5

A

1672-1365(2011)04-0122-04

猜你喜欢

吉林省课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登泰山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新农村 新一辈
取经之路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