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昭侯不许私求有感

2011-11-07刘建明

领导科学论坛 2011年5期
关键词:相国人情办事

刘建明

韩昭侯是韩国的君主,战国七雄之一,因他任用申不害为相国,从而使得韩国兵强国治。据《资治通鉴》记载,申不害本是郑国的一个地位卑微的小官,由于他学习和掌握了黄老刑名学说,就向韩昭侯讲说刑名之学,请求昭侯任用他。韩昭侯很欣赏其才学,就任命他为韩国的相国。于是,在昭侯的支持下,申不害对内整治政教,对外和睦各诸侯国,经过十五年的努力,直到自己去世,韩国一直保持着强国的地位。申不害为相期间,曾为他的堂兄请求官职,韩昭侯却不答应。为此,申不害很不高兴。昭侯对他说:“我向你学习的目的,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现在是听从你的请求而废弃你的学说呢?还是实行你的学说而废弃你的请求呢?你不是曾经教导我修治功劳记录,必须审视功劳大小来任用人,而今你却在法外另有私求,那我听哪个话才对呢?”申不害知道自己错了,遂赶紧向昭侯请罪说:“您真是理想的国君啊!”

平心而论,韩昭侯身为一国之君,面对相国申不害为其堂兄说情谋官的请求,本可以给他一个人情,满足他的要求,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坚持从国家大局出发不讲情面,坚持用人原则不许私求,这着实难能可贵,令人钦佩,值得领导干部学习和借鉴。

作为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因此,与常人相比,被他人腐蚀利用、诱惑拉拢的“价值”和“机会”也就大得多、多得多,想接近他们说情办事的也定是为数不少。这些说情者大多利用自己与某些领导或亲友、或同学、或同事的关系,四处活动,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全然不顾政策规定,想方设法去和“掌权者”拉关系、套近乎,从而帮助亲戚或他人说情办事,谋取好处。面对这种说情之风,有的领导干部不为所动,坚持原则,秉公无私,能够拒绝说情,不许私求,值得称赞,而有的领导干部却碍于亲情、乡亲、旧情,拉不下面子,结果就放弃了原则,违犯了规则,为不正之风大开方便之门,干出了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来,让人唾弃。

毋庸置疑,需要说情的事情,往往就是违反原则的事情,说情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让少数人谋取好处,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说情之风不仅导致人际关系庸俗化,而且破坏社会公平公正,进而诱发腐败,使得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现象滋长蔓延,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有百害而无一利,确实需要认真涤荡一番。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领导干部拒绝说情、不许私求,体现的是一种清醒,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自律,因为拒绝了“人情”,也就拒绝了腐败,拒绝了自己滑向深渊的脚步。试想一下,如果领导干部对说情之风、私求之人不懂拒绝,只知拿原则做交易,让感情代替党性,擅自利用手中权力为他人“办事”,看似对少数人“有情”,实则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无情,最终只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要想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必须学会拒绝说情、不许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说情之风的实质和危害,正确把握人情与原则的界限,决不能因为是亲戚、朋友,就碍于情面而去干违纪违法之事;另一方面又要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真正做到讨论问题讲民主,决策问题讲程序,执行决议讲纪律,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在阳光下运行,从根本上杜绝说情之风。

责任编辑:达名流

猜你喜欢

相国人情办事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细节指引 办事不抓瞎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不要透支人情
人情之美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一语破迷局
鉴画(小小说)
明天有事
萧相国世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