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思想教育应重视人文关怀

2011-11-07陈星

领导科学论坛 2011年5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群体

陈星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和人文关怀价值的凸显,体现了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传播高速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人作为当代社会中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观念的一个群体,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好坏。因此,对当代青年的人文关怀应该得到整个社会、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大中型院校的高度重视,要通过探寻有效措施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让他们造福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一、当代青年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当代青年,主要指已经步入社会并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主力军的“80后”一代和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1990年左右出生的群体。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在信息爆炸时代,普遍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有自己的主见,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提升自己的价值;他们具有较强的反叛性,思维上更加独立;他们有着发散性的思维,不愿意被动接受现有的东西。然而,从几年前出现“马加爵事件”到最近出现的校园驾车撞人逃逸事件、网络炫富事件中,我们又看到了他们内心的脆弱和价值观的缺失,必须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部分青年由于各种原因,发展不顺,由此产生悲观、消沉、失望的情绪,对国家和自身前景的预期较为模糊。同时,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如官本位现象、贪污腐败、钱权交易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青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今不仅仅本科生就业面临困境,硕士生、博士生同样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等于失业”成为很多毕业生的口头禅。而这种失业及就业的巨大压力有可能成为导致青年与社会间紧张、冲突关系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收入差距过大,使青年毕业生纷纷追逐高收入、高福利单位,间接导致了就业难的局面。虽然收入差距悬殊不至于引发青年与社会之间大规模的冲突,但社会分配不公将始终是青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社会应处理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使社会的分配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多元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较为混乱,使青年的价值观困惑不断加剧。部分青年中出现理想淡化、精神失落的状况,有的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有的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拜金主义。

二、人文关怀的内涵

当代青年面临的种种问题,其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矛盾凸显期”对青年造成的影响,主要原因则是青年人对自身把握不足,导致心理健康的缺失。对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在积极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我们要加大力度探索对内部环境的调节机制,即从以人为本的思想角度出发重视对青年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一)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二)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三)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

(四)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五)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三、做好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完善人文关怀机制

人文关怀的开展,需要合理的制度为其支撑。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人文关怀机制,针对大学生和青年员工可能出现的状况准备一套完整的预案,该制度的设计要体现人文性的价值取向,应建立在依法治理的基础上,立足对人性的唤醒与尊重,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同时各级党组织也应该通过合适的渠道加强组织与成员、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大学生和青年员工可能出现在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文关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重视青年群体的心理问题,注重对他们的心理疏导。要充分运用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青年人在就业、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因此,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服务,创造倾述沟通的机会,引导青年的心态向良性变化,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关爱心灵、珍视生命的品质,使他们具备心理放松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关注感受和需求

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正如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除了满足基本的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外,还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年人往往处于向后两个层次需求的过渡期,能否把握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合适的机会是全社会都必须重视的课题。当个人的理想、抱负、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时,青年才能感到最大程度的快乐和满足。

(四)营造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个体有强烈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同样,企业青年员工能否具备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也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因此,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加强人文关怀作为切入点,尊重青年群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为青年群体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的想象力、理想、充沛的精力和憧憬对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全社会要重视对青年的人文关怀,展示出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和发展人的人文关怀精神的核心,保证青年群体健康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闵之杰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群体
人文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