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0年发文情况统计分析

2011-11-07柳莎丽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作者群篇数江汉

柳莎丽

(江汉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56)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0年发文情况统计分析

柳莎丽

(江汉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56)

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以《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0年间24期杂志中的636篇论文、作者群53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EXCEL统计,根据作者群及论文的分布情况、核心作者群及论文的分布状况以及作者群的职称情况,分析了基金资助论文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注重维护现有作者群,拓展影响力、影响范围,依托江汉大学作者搭建与外界学术研究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扩大核心作者群的规模,提高核心作者群的发文比例等建议。

学报;作者群;发文;统计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文简称《学报》)是以报道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为主的学术理论期刊,已有26年的办刊历史。刊物以综合性、学术性为主要特点,注重报道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动向。在主管单位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编辑部历届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学报》的办刊水平在不断提高。下文将对《学报》2005-2010年的相关发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对《学报》的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并能对《学报》接下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学报》近6年(2005-2010年)共24期杂志中的论文及其作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第一作者姓名”、“每篇论文的作者个数”、“所在单位”、“所在地区”、“第一作者职称”及“基金资助级别”等项目将所需信息逐一输入EXCEL表,然后进行统计。

二、结果及分析

在统计年限里,《学报》共发表636篇论文,第一作者实数为530人。根据洛特卡定律,只统计论文中贡献最大的那一个作者[1]。

(一)发文量与作者数量 期刊的载文量和作者数量是衡量办刊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能从侧面反映它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表1列出了作者的发文量分布,可以看到作者发文量极不均衡,有463位作者在统计年限里只发表了1篇论文,44位作者发表了2篇论文,两者合计所占比例高达95.66%,高产作者的比例微乎其微。这一方面反映出《学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一大批新作者加入,另一方面则说明《学报》还需在维系稳定的作者群上下功夫。

表1 不同发文量的作者数

从表2的统计结果来看,在统计年限里,《学报》论文大多数为作者独著,有473篇占比例为74.37%,二人合著的论文有139篇,占总论文数的21.86%,三人及以上合著的论文比例不到5%。虽然一般来说,合著率越高,学科发展水平就越高[2],但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特点是,某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不一定与参与研究的人数成正比,因而不能只通过论文合著率来判断社会科学研究的难度和发展水平,进而对《学报》的学术水平产生怀疑。

表2 不同作者数的发文量

(二)作者及发文单位分布 当以作者所在单位划分时,共有544位作者在统计年限里发表了636篇文章。因为同一作者在不同时间可能隶属于不同的单位,因此与前文统计结果略有差异。表3列出了发文量在前20位的单位。由表3的数据看出,江汉大学的发文量和作者数都位居首位,分别为233篇、173位作者,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6.64%、31.80%,体现了高校学报服务本校教学科研的目的。而表内其他单位在统计年限里的发文量和作者数均不多,可推及表3之外的其他单位发文量和作者数更少,说明《学报》的作者群比较分散,数据也表明在《学报》发文的作者遍布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表4)的192家单位。

表3 作者及发文单位分布情况

(三)作者及其所在地区分布 表4列出了《学报》作者及其所在地区的分布情况,若按所在地区划分,作者共有530人,可以看出《学报》最大规模的作者群来自湖北省,总共有357位作者发表了453篇论文,分别占作者总数的67.36%和论文总数的71.23%。其他地区的作者和发文量与之相比,则明显是九牛一毛。这说明《学报》在湖北地方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影响力有局限性,尚未传播至更多更广的地区。

表4 作者及其所在地区分布情况

(四)《学报》的核心作者群分析 学报是学术刊物,应反映相关领域的一定学术研究水平;学报论文的质量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报的层次和学术影响力,从长远来看也关乎学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论文质量取决于论文作者,因此,形成稳定、连续的作者群,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充,是办好学报的重要因素之一[3]。

核心作者群是指那些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的集合体。当一篇论文单独出现时,并不能反映学科的发展规律,只有大批论文形成的文献流才能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核心作者群是形成文献流的骨干力量。他们发挥着向导作用,不断将学科研究推向新的高度[4]。根据普赖斯(PRICE.D)的理论,核心作者发表的论文篇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N0为核心作者至少应发表的论文篇数,Nmax为统计年限内最高产的那(几)位作者发表的论文篇数。只有那些发表论文篇数在N0篇以上的作者才能被称为核心作者[5]。根据统计结果,《学报》在统计年限内发表的最多论文篇数为7篇,因此Nmax=7,从而得出N0=1.98。由于论文篇数需取整数,所以N0取2。即在统计年限内,发表2篇论文以上的作者才是《学报》的核心作者。

依此方法得出,《学报》的核心作者实际共有67人,分别来自22个单位、8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发表论文总数为173篇,占论文总数的比例为27.20%。若按地区来划分,则核心作者共有70人,占地区总作者数的13.21%。其中湖北省有核心作者59人,占核心作者总人数的84.29%;发表论文152篇,占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总数的87.86%。若按所在单位来划分,核心作者共有70人,占单位总作者数的12.87%。其中来自江汉大学的核心作者有42人,共发表115篇论文,分别占核心作者总人数和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总数的60%和66.47%。

统计结果表明,《学报》的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内的高校及科研机构,而江汉大学的校内作者是《学报》发文的骨干力量,位于发文量前列的几位作者都来自江汉大学。这一方面反映了《学报》扶持校内科研发展的特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报》与校内作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联。

(五)《学报》作者的职称分布情况 表5的统计结果反映了《学报》近6年来发文作者的职称分布情况,超过70%的论文作者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作者发文量更超过了半数;同时,研究生发文量也达到了10%。这说明,《学报》的作者群拥有高职称、高学历,一般是来自高校和科研单位。而高职称、高学历的作者群也能为《学报》的质量提供良好的保证。

表5 《学报》作者的职称分布

(六)《学报》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 2005-2010年《学报》刊发的论文共获99项基金资助,其中省级项目所占份额最大,共有51项,占总项目数的52%;其次是国家级、市级和其他项目,各有14项,占总项目数的14%;部级项目则不多,为6项,只占总项目数的6%。从《学报》近6年基金论文的数量(图1)来看,总体呈平稳上升态势,虽然2009年的数量略有下降,但在2010年又重新上调,可见研究人员还是比较愿意将《学报》作为其学术成果的发布平台的。

图1 各年度的基金项目分布

三、结论及建议

第一,《学报》自由来稿较多导致作者群比较分散,但是大部分作者是来自湖北省内的,说明《学报》在湖北省地方的作者中认知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步应考虑拓展影响范围,吸引其他地区的作者群。

第二,《学报》核心作者群的发文量占论文总数的比例不高,原因之一是季刊的刊期较长影响了载文量(一般同一作者每年只可发一篇论文),其二还是在于自身作者队伍不够稳定。《学报》核心作者平均每人发文量不到3篇,也即每人每年在《学报》发表的论文不到1篇。对刊物来说,核心作者群的意义重大,它对刊物的作者、读者定位,对刊物的学术导向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学报》不仅要培养作者群,更要网罗一批发好文、多发文的核心作者群。

第三,《学报》的作者群层次较高,多为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他们仍是《学报》的主力作者。对此,《学报》一方面需继续保持作者的高层次,另一方面应多探索约稿、组稿,优先刊发优秀稿件,提高转载率扩大影响力,从而吸引较高水平的作者加入《学报》的核心作者群中。

第四,江汉大学校内作者是《学报》核心作者群中的“核心”。这点与高校学报的内向性并不矛盾,而《学报》更应该以此为机遇,不仅建立高水平的校内作者队伍,还可通过他们与外界学术单位构建起横向关系,进而“挖掘”潜在的作者。

综上,2005-2010年是《学报》在稳步发展的一个时期。面对学报同行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挑战,《学报》应积极调整策略部署,不仅谋得生存,还要赢得发展。

[1]全华,李铭珊.《地理科学》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1,(6):570-572.

[2]安秀芬,王景文,黄晓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0-2002年的载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3):264-266.

[3]李宗红.《情报探索》杂志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情报探索,2007,(6):32-33.

[4]段和平,史文海,俞立,等.探讨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和核心作者群的重要意义[J].临床荟萃,2004,19(8):480-481.

[5]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04-209,220-232.

G252.8

A

1003-8078(2011)03-0032-03

2011-04-05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12

柳莎丽,女,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学报编辑部助理编辑,硕士,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学、经济学研究。

(张所滨)

猜你喜欢

作者群篇数江汉
江汉英美术作品
健康促进视角下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营造研究
——以澳大利亚莫斯维尔社区花园为例
江汉英美术作品
望江汉
《档案管理》论文作者群计量分析
艺术百家 江汉英
《甲寅》周刊:民国新闻业的“孤臣孽子”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核心作者群统计分析
《国际航空空间摘要》(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简称 IAA)2015年上半年按 IAA 类别收录的内容介绍在40行以上的篇数情况
2012年《资源导刊》发表各县(市、区)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