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日记

2011-11-07撰文摄影刘涛

海洋世界 2011年11期
关键词:北极点雪龙浮冰

撰文/摄影/刘涛

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日记

撰文/摄影/刘涛

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自2010年7月1日至9月20日,以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研究和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为科学目标,先后对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极点等海域,进行了135个海洋站位和10个冰上站位的考察作业,系统观测了海冰、海洋和大气变化,获得了大量的样品和数据。本次北极考察历时82天,总航程达12600海里,调查范围南北纵贯2300海里,东西横跨1100海里,是历次北极考察中范围最广、距离最远的一次考察,创造了多项国内纪录,其中“雪龙”船北进至北纬88度26分,创下中国航海史上最北端的纪录;部分科考队员利用直升机抵达北极点进行科考,实现中国人靠自身能力挺进到北极点的伟大壮举。

✦ 光头女队医 ✦✦

7月14日 星期三

在“雪龙”船上,考察船连续79天不靠港,全船120多人,每天要用15吨淡水,只能靠船上的海水淡化装置来淡化海水使用,节水是船长和考察队领导要重点关注的事。在我参加第18次队南极考察时,在穿越西风带期间,有不少队员剃了光头,记得当时号称18次南极考察队的18罗汉,有18个光头。

这一次北极科考共有5个人剃了光头,其中,年轻漂亮的随队女医生吴婷婷剃光头的消息,一时间让大家感到很谔然。女医生吴婷婷今年才27岁,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医生,给人的印象一直比较文静。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特别是年轻的女孩子更是如此。女医生竟会作出如此之举,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也许是考察队和北极的特殊环境,成就了她的“壮举”吧。首席科学家余兴光突然来了灵感,挥毫为5位勇敢者题词留念:“远征北极 挑战自我 顶上功夫 光耀雪龙 低碳生活 节能减排”。

队医吴婷婷和三副谢洁瑛

✦ 初见北极熊 ✦✦

7月24日 星期六

3点多钟,在船的前方有一大片浮冰区出现,由于浮冰的范围很大,站位点又在前面,“雪龙”船无法绕道而行,只好穿越浮冰区,破冰行驶。“船的左前方发现北极熊,请大家出来观看!”刚刚进入浮冰区没有几分钟,还没有作业,就见到北极熊,一时间成为新闻。随队的摄像、摄影记者们可有了发挥专长的时刻,他们很快就架起了设备,对着北极熊一阵狂拍,比采访明星还起劲。

北极熊

此时,我看到在船的左前方约五六百米的地方,有一只白色的北极熊正在那里吃着什么。“可能是在吃海豹。”驾驶台上的队员用望远镜在观看,肯定地说。随着“雪龙”船离北极熊越来越近,大家也渐渐地看得比较清楚了。这时,北极熊可能感到船这个庞然大物的威胁,便抛弃了食物,向北跑去。来过北极的队员说,只有这一只熊,说明它是只公熊。这只有几百千克重的大家伙跑起来还挺灵活,不紧不慢,从这块冰跳到另一块冰,与“雪龙”船平行跑了好几百米,让大部分队员拍了不少的镜头。

最令人惨不忍睹的场面是北极熊逃跑时抛弃的食物——一只被吃的还剩下脑袋、尾部和皮的海豹及周围被血染红了的冰面。据称,待“雪龙”船离开后,这只北极熊肯定还会回来继续吃它剩余的“美味”,因为逮着一只海豹对北极熊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无法满足它那一次可以吃掉50~70千克食物的胃的需要。

✦ 午夜里的阳光✦✦

7月24日 星期六

如果有人说在半夜里晒太阳,在正午时看星星,很多人可能认为是在说梦话,但在南北极地区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因为在这里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产生。晚上11点50分时,我带着相机来到甲板,看见太阳虽然被云遮挡了一部分,但耀眼的光芒还是透过云层,照耀在海面上,就像是每天太阳刚刚升起的样子。我赶紧照了几张。正在下一层甲板照相的姚凡告诉我,太阳似乎升高了,半个小时前比现在低。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北纬70度多点,刚刚进入北极圈不远,若是越往北走,极昼的现象越明显,太阳在半夜时分的高度越大。

为了选取更好的角度拍照,我来到最高层的驾驶室。里面的人还不少,有的在照相;有的在用比干向国内传信息;也有的在聊天。气象专家任北期也在这里,他说太阳下落的最低点是在11点半左右,半夜12点不是最低点。好家伙,又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也就是说,现在的太阳,不是夕阳,而是旭日。那么太阳所处的方向是哪儿呢?我问船长沈权,他说应该是正北的方向。

我先后参加了两次极地考察,在南北极地区经历了两次极昼,都享受了半夜时分的灿烂阳光。由于南北极考察都要在当地的夏季进行,所以无缘体会极夜时那晴朗天空中的灿烂星光和极地独有的美丽极光。

✦ 雾天船难行 ✦✦

8月1日 星期日

在北极海域,特别是在高纬度的冰区里行船,害怕的不是大风、不是涌浪、不是浮冰,而是大雾的天气。因为在高纬度的海域,海面早已被大面积的冰所覆盖,大风在这里对浮冰无可奈何,掀不起任何涌浪,即使有6、7级的风吹来,海面照常平静如镜。“雪龙”船遇到的小麻烦只是要冲破浮冰的阻隔时,会带来轻微的颤动。

在大雾的时候,有时能见度只有几十米,驾驶员根本看不清前面的实际情况,只能减速慢行。即使这样,有时也会撞到厚厚的冰块或冰脊梁上,轻者使船体发生震动;重者是阻挡了船的前进,只有倒车重选航线。我问船长:“为什么不用雷达呢?”船长苦笑了一下说:“雾太大,视线太近,雷达不起作用。2万多吨的大船,其惯性是很大的,这样的大雾,一旦发现前方有厚冰或冰脊,停车已来不及了,强大的惯性只好让它撞去。没有办法,只好再倒车。”“可往哪儿走呢?”“前面什么也看不清,你说往哪儿走?真的不好说,只能碰运气地去闯了。”船长还告诉我,前天晚上遇到大雾天气,16海里的航程,他们愣是跑了60海里的冤枉路,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 航海新纪录 ✦✦

8月6日 星期五

早上8点钟(北京时间4点),我来到驾驶台,看见领队吴军、首席余兴光、船长沈权、助理李果都在这里。当时海面浮冰之间的水塘面积很大,而且是一个连着一个,一直延伸到天边。我特地看了一下航速:13节。这是“雪龙”船在普通大洋中才有的速度,而现在是在北纬8 5度以上的冰区里航行,真是难以想象。值班的三副谢洁瑛还说:“现在可以跑15节。”旁边的李果助理马上说:“还是保持经济航速吧,节省点油。”正在驾驶台上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逯昌贵还开玩笑地说:“建议考察队是否开会研究一下船长的问题。他指挥的‘雪龙’船到底是往哪儿开?应该往北极点的方向开,可船怎么像是回到了白令海了?”

是的,目前的海况,完全颠覆了人们的常规想象,也使随船多次来过北极的科学家出乎意料。全球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但面对如此剧烈的变化现状,大家还是迷惑不解,不能适应。以北极海冰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研究为主题的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正是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而设立的研究课题,队员们的工作也正是为了解开这个谜团。

4点25分(船时8点25分),5、6部摄像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全部集中对准了驾驶台中部GPS显示屏上显示的经纬度和时间。随着大家倒记时的喊声响起,GPS显示屏的数字很快跳过了北纬85°25.405′,一阵按动快门的声音轻快地响起。之后,大家又马上涌向前面驾驶台的操作台前。船长沈权通过船上的广播向大家宣布:“‘雪龙’船已经越过了北纬85度25.405分,创造了中国船舶到达世界海域最北的新纪录。”

✦ 机器人下水 ✦✦

机器人正在运行

8月14日 星期六

今天已经是冰站作业第7天了,可水下机器人工作似乎一直不顺利。李硕他们用了3天的时间,在很多队员的帮助下,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开凿出一个2平方米的冰洞,又用了2天的时间在不断调试设备,水下机器人下潜时还要用绳子牵着,向外走了二三十米,没敢远走,更没敢把保险绳去掉,以免发生意外。

我来到旁边用集装箱制成的操作间旁,只见与李硕同来自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曾俊宝正在电脑旁操控着水下机器人。他见我站在门外,招呼我过去看电脑显示的图像。我走到他身旁,只见他坐在箱子上,双腿作支架放着水下机器人的操纵盘,前面放着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记录仪和1台显示仪,1个人还挺忙活。2台电脑上分别呈现的是机器人前后2个摄像头拍摄的现场情景,几十米之外冰底下的情景直观地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人感到很新鲜。由于要拍摄冰下面的状况,机器人是在离冰底部3米深的水中航行的。除了白色的冰之外,有时还可以看到有小鱼小虾在游动。水下机器人这一次行走了约50米的距离。

当机器人来到洞口后,李硕又准备把它再放回去。我问他为什么不放得远点,这次准备再放多远时。他告诉我要一点点地试放,这次要再放100米。实际上机器人的行走还是挺快的,100米的距离用不了几分钟就到了,有关测量的信息和数据也及时传回到冰面。下午,水下机器人在装上光通量测量仪器和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探头后,连续进行了2次冰下行走,每次行走约80米,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 游泳洗桑拿 ✦✦

8月16日 星期一

“雪龙”船上有游泳池和桑拿房,但为了节约用水,一直没有开放。考察队出发已经快2个月了,长期冰站作业已经是第9天了,队员们作业很辛苦、队领导经商定,船上的泳池和桑拿房开放。

晚上8点多钟,我和李果来到下面的时候,桑拿房里只有逯昌贵、吴日升和马永峰3个人,据说刚才人还不少。下来主要是体验游泳和桑拿的,为此,我专门提前离开了篮球馆。游泳池里没有人,我便先试试水,然后再去蒸一下。由于是从北冰洋新抽上来的海水,尽管已经有2天的时间了,但毕竟是冰海里的水,且船底层隔着钢板紧贴着海水,又没有供暖设备,海水还是很凉的。游还是不游?这可是在北极高纬度地区,以后不会有机会了,应该体验一吧。于是一咬牙,一下子就跳入水中,全身一下子浸入冰水中,寒冷海水像针一样刺着皮肤和身上的神经,让你感到什么叫刺骨寒冷的滋味了。好在池子是一个5米长、3米宽、2米深的小池子,还没动两下就到了对面,马上又折返回来了,立即爬了上来,赶快来到桑拿房里。桑拿房里的温度有60℃多,里面的几个人早已大汗淋漓了。没有几分钟,我也很快就出汗了。

✦ 来到北极点 ✦✦

8月20日 星期五

北极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那么遥远而神秘,这个地球最北端的地方由于深藏在地球之端、冰雪大洋阻隔而人迹罕见。在教科书中给人的印象是海面终年被冰雪覆盖、大风飞雪不断;那里是冰雪的世界、风的故乡、毫无生命气息的地方。在出发前,就有队友说过,海冰破碎、融化得这么厉害,可能在浮冰上找不到真正的北极点。这话并不为过,我还真担心北极点处在水塘中。眼下北冰洋核心区海域的状况,与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大相径庭,这是在北极点附近的海域吗?是的,这就是北极点附近海域的真实状况。同行的队友在我拍完照片之后,特地让我拿着GPS照了一张相,定位仪上清晰地显示的是北纬89°25.792′。北京时间15点38分,直升机经过44分钟的飞行,终于降落在北极点的冰面上,驾驶员李跃华向大家展示GPS显示的直升机所在的准确位置是北纬89°59.972′。我们已经来到了北极点。

站在北极点上会有哪些感觉呢?说实话,什么感觉也没有,这里与我们每天在北冰洋作业的浮冰上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如果没有人提醒你,你甚至想不到这就是地球的最北点,因为这里与地球的任何海域一样,向四周望去,蓝天、大海、地平线,没有尽头。因为地球是圆的,对于地球这样一个球体来说,哪里算是尽头呢?真的没有。但是在这里确实有一个奇妙之处,那就是前后左右都是朝南的方向,而没有东、西、北的方向。当你站在极点上,只需原地转一圈,便可自豪地宣称自己“已经环球一周”了。

猜你喜欢

北极点雪龙浮冰
Pollution reaches new height 污染到达新高度
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浮冰”
“雪龙2”出征
雪龙2号首航南极
壮哉雪龙号
探访“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
越来越暖是咋回事儿?
毕淑敏推出新作《破冰北极点》
徒步到极点
是不是站错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