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酒”有关的三个词的来历

2011-11-04孙玉文北京大学中文系

科学中国人 2011年10期
关键词:士卒释文

孙玉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与“酒”有关的三个词的来历

孙玉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

孙玉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爵](滋生词作“”)

1

原始词,义为一种酒器,有三条腿,名词,即略切。滋生词,义为把爵里的酒喝完,动词,字作“”,子肖切。

《说文》鬯部:“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大徐本引《唐韵》:“即略切。”酉部:“,饮酒尽也。从酉,嚼省声。”大徐本引《唐韵》:“子肖切。”欠部:“[米焦欠],尽酒也。从欠[米焦]声。”大徐本引《唐韵》:“子肖切。”《玉篇》鬯部:“口,子削切,竹器,所以酌酒也,今作爵。”酉部:“,饮酒尽也。”《集韵》:即约切:“爵,《说文》: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雀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子肖切:“,《说文》:饮酒尽也。”

2

“爵”,酒爵。入声。此音义传》:“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卒:醉”的变调构词显然来自上古。从字形上说,原始词和滋生词上古已经分化了,这应该是变调构词后在汉字字形上所作的区分。汉代韵文中,“卒”押入声,作“终了”和“士卒”讲,扬雄《卫尉箴》叶“律,卒(‘以待暴卒’,士卒)”,傅毅《北海王诔》叶“溢,卒(‘声色已卒’,终了),弼,室”,《迪志诗》“迄,卒(‘聿同始卒’,终了)”,马融《围棋赋》叶“突,卒(‘深入贪地兮杀亡士卒’,士卒),没,闭”。“醉”押去声,作“醉酒”讲,阙名《郊祀歌·赤蛟》叶“位,醉(‘灵已醉’)”,班固《东都赋》叶“暨,醉(‘群臣醉’),气,退”。

魏晋韵文中,“卒”入韵9次,作“终了”和“士卒”讲,入声8次,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叶“窟,骨,卒(“慎莫稽留太原卒’,士卒)”,曹操《塘上行》之二叶“没,卒”,曹丕《善哉行》叶“卒(‘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一”,左思《吴都赋》叶“跸,蔚,卒(‘毛群以齿角为矛铗,皆体着而应卒’),骨”, ,郭璞《客傲》“窟,卒(‘严平澄漠于尘肆,梅真隐沦乎市卒’,士卒),杌,忽,骨”,潘岳《杨荆州诔》叶“黜,出,术,室,质,逸,疾,卒(‘昊天不吊,景命其卒’)”,《夏侯常侍诔》叶“吉,秩,疾,卒(‘曾未知命,中年陨卒,)”,刘琨《刘府君诔》叶“疾,卒(‘命不可延,中年陨卒’),实,质”。去声1次,左思《吴都赋》“卒(‘雕题之士,镂身之卒’,士卒),对,缋,戾”。“醉”入韵4次,作“醉酒”讲。3次去声,曹丕《善哉行》叶“醉(‘酣饮不知醉’),气”,陆云《左元放诔》叶“昧,遂,醉(“清酒一壶,百朋具醉’),萃,蔚”,陶潜《饮酒》十四野“至,醉,次,贵,味”,郄正《释讥》叶“醉(‘狭屈氏之常醒,浊渔父之必醉’),怼,失,悸,绌,恤”。例外1次,潘岳《安石榴赋》“一,醉(‘御饥疗渴,解酲止醉’)”。唐代。杜甫《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叶“炽,至,事,意,笥,字,器,泪,轾,燧,辔,醉(‘芦酒多还醉’),志,遂,骥,致”,“醉”止是去声。

[旋](滋生词作“旋”)

1

原始词,义为转动;旋转,动词,似宣切。滋生词,义为旋子,温酒器,因在里面放热水旋转以温酒或汤,故名,字作“旋”,随愿切。

《说文》[旗-斤]部:“旋,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旗-斤],从疋。疋,足也。”大徐本注:“徐锴曰:人足随旌旗以周旋也。似沿切。《玉篇》【】部:“旋,徐缘切,周旋也。”金部:“旋,徐专切,圆辘轳也。又徐钏切,转轴裁器也”《广韵》似宣切:“旋,还也,疾也。”辞恋切:“旋,转轴裁器。”《集韵》旬宣切:“旋,《说文》: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一曰:疾也。”随恋切:“旋,《说文》:圜轳也。一曰:裁木(按,述古堂本讹作‘水’)器。”

按:“旋”的滋生词始见于宋元时代的文献,《玉篇》《广韵》《集韵》均未收录。张自烈《正字通》金部:“旋,随愿切,旋去声。《说文》:圜炉也。《六书故》:温器也,旋之汤中以渝酒与洎。或曰:今之铜锡盘曰旋,取其旋转为用也。”这里指出了“旋”作“温酒器”讲来自旋转的“旋”。

2

“旋”,转动,旋转。平声。根据《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已有“旋”字,作“还,复也”讲。

此青义习见,古人注古书,一般不注音。字又作“还”的古读跟今读不同,根据《经典释文》注音,“还”作“返同”讲读似宣切。读户关切意思是退却,退;引申为交还,退还,归处。下面先看看“还”的似宣切和户关切二读的区别。

“还”,退却,退。户关切。《周礼·夏官·量人》郑玄注:郑司农云:量其市朝周涂;还市朝而为道也。”《释文》:“还市,如字,刘户串反。”根据陆氏注音,“还市朝”意思是退过市朝,正如疏所言“未必环为路也”;刘昌宗“户串反”是理解为环绕。《仪礼·乡射礼》:“司马出于下射之南,还其后,降自西阶。”《释文》:“还其,刘户串反,一音环。下‘还其后’同。”这里“一音环”,是理解“还其后”为退到他的后面。《特牲馈食礼》:“筮者许诺,还,即席,西面坐。”《释文》:“还即,音环。”指往后退。《左传·隐公十一年·经》杜预注:“还,使许叔居之,故不言灭也。”《释文》:“还使,音环。”指撤退。《僖公十四年》杜预注:“明公绝昏,即来朝而还。”《释文》:“而还,户关反。”这是退还义。《十五年》注:“言还惠功,使诸侯威服,复可当一事之功。”《释文》:“言还,音环。”退还,归还。《宣公十二年》:“楚熊负羁囚知,知庄子以其族反之。”杜预注:“反,还战。”《释文》:“还战,音环。”退回来作战。《襄公十年》:“十一月,诸侯之师还郑而南。”杜预注:“还,绕也”《释文》:“还郑,本又作环,户关反。徐音患,注同。”根据陆氏注音,还郑,从郑国国都退却。《二十三年·经》杜预注:“兵败,奔曲沃。据曲沃众,还与君争,非欲出附他国,故不言叛。”《释文》:“还与,户关反。”退守。《二十六年》:“谷曰:‘我请使焉而观之。’”杜预注:“观知可还否。”《释文》:“可还,音环。”可还否,可否找到退路。《二十八年》:“蔡侯之如晋也,郑伯使游吉如楚。即汉,楚人还之,曰:宋之盟也,君实亲辱。今吾子来,寡君谓吾子姑还。’”《释文》“还之,音环。”送还。《昭公元年》杜预注:“每十里以八乘车各次载币相授,而还,不径至。”退回去。《三年》:“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杜预注:“还其故室。”《释文》:“还其,音环。”退回到他们的故室。《七年》:“宣子说,使献子如卫吊,且反戚田。”杜预注:“传言戚田所由还卫。”《释文》:“还卫,音环。”退还。《二十年》:“王曰‘归,从政如他日。’”杜预注:“善气焰,舍使还。”《释文》:“使还,音环。下‘还豹’同。”退守。《哀公三年》:“于是乎去表之稾,道还公宫。”杜预注:“开除道周匝公宫,使火无相连。”《释文》:“道还,本又作环,户关反,又音患。注同。”户关反,还公宫即退过公宫,挨着公宫。

“还”,返同,回来。似宣切。这是跟今天的读音很不相同的。《书·大禹谟》:“班师振旅。”毛传:“遂还师。”’《释文》:“还,经典皆音旋。”这是作使动。《诗·小雅·出车·序》:“《出车》。劳还率也。”《释文》:“还,音旋。”《礼记·曲礼上》郑玄注:“晋士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春秋》善之。”《释文》:“乃还,音旋。后放此。”《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释文》:“还乃,音旋。后放此。”《郊特牲》郑玄注:“王自泽宫而还,以誓命重相申敕也。”《释文》:“而还,音旋。下同。”《少仪》郑玄注:“《春秋传》曰:师还曰疲。”《释文》:“师还,音旋。下文注皆同。”又:“仆于君子,君子升下则授绥,始乘则式君子下行,然后还立。”郑玄注:“还车而立,以俟其去。”《释文》:“还立,音旋。注同。”《左传·隐公二年》:“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释文》:“氏还,音旋。后皆同。”《僖公十六年》:“不果城而还。”《释文》:“而还,音旋。”《文公十三年》:“既济,魏人噪而还。”《释文》:“而还,音旋。”《十四年》:“而使贼杀子孔,不克而还。”《释文》:“而还,音旋。”《十五年》:“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还。”《释文》:“而还,音旋。”《谷梁传·庄公八年》:“秋,师还。还者,事未毕也,也。”《释文》:“师还,音旋。”《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释文》:“还归,音旋。”《尔雅·释言》:“还,复,返也。”《释文》:“还,音旋。”

引申出下列词义:(一)转过来。《诗·邶风·泉水》:“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释文》:“还车,音旋。此字例同音更不重出。”《周礼·春官。丧祝》郑玄注:“既饰,当还车乡外,丧祝御之。”《释文》:“还车,音旋,一音回。”《礼记·内则》:“遂左还授师。”《释文》:“左还,音旋,转也。”《少仪》:“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莫。”《释文》:“还屦,音旋。”疏:“还,转也,谓君子白转屦也。”《老子》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王弼注:“而有道者务欲还反无为。”《释文》:“还,音旋。”《庄子·秋水》:“还与科斗,莫吾能若也。”《释文》:“还,音旋。司马云:顾视也。”《山木》:“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释文》:“还目,音旋。”成玄英疏:“正身回目而视仲尼。”《庚桑楚》:“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旋其体。”《释文》:“所还,音旋,回也。崔本作逮。”《仪礼·士冠礼》:“筮人许诺,右还,即席。”《释义》:“右还,音旋。后皆放此。”《穆天子传》卷四:“河水之所南还。”郭璞注:“还,回也,音旋。”

(二)送还,归还。跟读户关切的“使退回某人”的“还”义同。《周礼·秋官·司化》:“致饔饩,还圭。”郑玄注:“郑司农云:还圭,归其玉也……玄谓聘以圭璋,礼也;享以璧琮,财也。己聘而还圭璋,轻财而重礼。”《释文》:“还圭,音环,又音旋。”《仪礼·士冠礼》:“主人受视,反之。”郑玄注:“反,还也。”《释文》:“反还,音环,一音旋。”贾公彦疏:“主人既知卦体,反还与筮人,使入知其占吉凶也。”《士相见礼》:“主人复见之以其挚,曰:‘向者吾子辱使某见,请还挚于将命者。’”《释文》:“请还,刘音旋。下皆同。”《礼记·聘义》:“宾私面私觌,致饔饩,还圭璋。”《释文》:“还圭,音旋。下及注同。”

(三)迅速,立刻。《礼记·檀弓上》:“还葬。”郑玄注:“还之言便也。言已敛即葬,不待三月。”《释文》:“还葬,音旋,便也。”《檀弓下》:“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郑玄注:“还犹疚也。谓不及其日月。”《释文》:“还葬,音旋。后同。”按,有的地方“旋”的这个意义读成了去声。唐杜牧《樊川文集》卷一《池州送孟迟先辈》:“呼儿旋供衫,走门空踏袜。”“旋”下原注:“去声。”程垓《上平西·惜春》上片:“旋点检,雨障云妨。”王观《高阳台》下片:“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其中“旋”去声。

(四)回旋,转动。《礼记·礼运》:“五行之动,迭相竭也。再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释文》:“还相,音旋。下同。”《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郑玄注:“反行也宜圜。”《释文》:“周还,言旋。本亦作旋。下同。”《乐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释文》:“周还,音旋。注同。”《仲尼燕居》:“行中规,还中矩,和鸾中采齐。”《释文》:“还中,音旋。《左传·文公十八年》:“行父还观莒仆,莫可则也。”杜预注:“还犹周旋。”《释文》:“还观,音旋。”《庄子·天下》:“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释文》:“之还,音旋,一音环。”疏:“如(按,诸子集成本讹作‘加’)飘风之回。”

“旋”,温酒器。去声。元戴侗《六书故》:“旋,温器也,旋之汤中以温酒。”《元曲选》高文秀《黑旋风》一折:“吃酒处就与他绰旋提觥。”音释:“旋,旋去声。”《元史·舆服志一》:“酒器许用银壶,瓶,台,盏,盂,旋,余并禁止。”明刊本《目前集·俗字》:“旋,转轴裁器。一曰:酒旋也。”

词义构词,义为以旋温酒。动词。《元曲选·鸳鸯被》三折:“你旋酒儿,打菜儿,抹卓儿,揩儿,伏侍吃酒的。”音释:“旋,旋去声。”《朱砂担》楔子:“今早起来烧的这旋锅热,挂起望子,看看有什么人来买就吃。”音释:“旋,旋去声。”《岳阳楼》一折:“今日早晨闲,我将这旋锅儿烧的热了。”音释:“旋,旋去声。”

“旋”的变调构词,无疑是宋元以后口语的反映。《中原音韵》先天部,“旋”兼收入平声阳和去声,去声的“旋”无疑应该包括“旋”的滋生词。《现代汉语词典》“旋xuan,’字下说:“[旋子]xuan.zi(1)一种金属器具,像盘而较大,通常用米做粉皮等。(2)温酒时盛水的金属器具。”可见“旋”的滋生词沿用至今。

(统稿:本刊编辑夏炎)

猜你喜欢

士卒释文
摘《书谱》孙过庭句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望梅止渴 废寝忘食
吴起治军
涛声是谁丢弃的空铠甲
唯美食不可辜负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一曲征歌写华章
给别人的瓜田浇点儿水
《通鉴释文》所反映的宋代单字音特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