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 神话 酒

2011-11-04陈永禹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

科学中国人 2011年10期
关键词:语言学神话理性

陈永禹 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

语言 神话 酒

陈永禹 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

陈永禹,辅仁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符号学、索绪尔: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史、语言与社会演化

远古社会就像是个儿童期的大染缸,神话则为其颜料,在酒的调剂撮合下,渐渐繁衍琢磨出自然与人的相处之道。

我们回顾过去,看不到历史的边际,而人类及其语言的源头却来自这边际之外。只要我们看见人,人就具有语言和神话的能力。我们无法想象,没有语言或处在语言前期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景象。语言和神话亲密的像孪生兄弟,却有哲学家把神话看成人类心灵的病态。把语言和神话当作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甚至说神话是语言的副产品,这是非常极端的隐喻式说法,因为它把神话的虚妄、不切实、痴迷、癫狂都归咎给语言。现代语言学当然不立在这样的神话根基之上,而是奠立在唯理思维的那一套说法。理性的力量被捧为人的最高力量,语言被视为一种先天性的、超越感官经验之上的终极的真理范式。换言之,语言学替自己在世界实体之外找到了另外一种独立存在的根基。它宣称自己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但它毕竟仍是神话的一种,例如十九世纪的印欧语言学竟然以研究语言的族谱为职志,而把世界上不同的语言想象成一个独立,各有家谱传承的个体。这真是非常奇特的想法。因为我们无法解释这种想法从何而来?虽然我们知道这与十八世纪英国业余学者威廉爵士发现古梵语的功劳有关。但也许是先有某种想法,历史上才出现这种发现。

人类推崇理性,理性却是世界上最成问题、最含混不清的东西。我们几乎无法用它去了解任何事情,包括语言在内。只有神话不受理性格式的规范,因为它往往是理性格式的建立者。建立纯粹理性的工程却必需仰赖非理性的假设,理性本身的意义是含糊不清的,他的来源完全笼罩在一片神秘当中。

基督宗教中世纪的思想先驱奥古斯丁则说:这种神秘只有靠上帝的启示才能拨云见日。也就是说如果得不到上帝的启发,理性对人是没有用处的,反而成为引人误入歧途的迷惑。理性还需要神话和上帝的启发。理解这一点就足以震撼人心,就像是诺贝尔得主(1)的告白,他灵感的获取,是藉助于迷幻药。这段告白也足以让人震惊。

穆里斯(K.Mullis)因为发明聚合酶链锁反应,简称PCR,而于1993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72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学位,专长有机合成。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在嬉皮的年代,竟然吸食自制的迷幻药。让人难以相信的是,他在吞云吐雾的过程中,大脑还能胡思乱想,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学理论来解释大爆炸。把灵感写成论文,投稿到《自然》周刊,居然登了出来。他也因此通过了博士资格考,因为有文章发表在《自然》周刊的教授已然不多,学生更是少见。至于他的博士论文,也是用“以幽默轻松的口语英文写成”,要不是指导教授特别宽大,论文恐怕很难过关。他这种不拘小节但在关键时刻又能点石成金,让人感觉他是科学界中特立独行的人物。

经过人类的演化,大脑已经被教导平均发展各项能力,在「理性」和「想象力」之间也尽量维持平衡。因为生存的常态下,中庸之道往往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模式。只是不走极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宗教家又往往无法得到刺激想象力所需要的灵感。人类创造语言之初期,大脑还未找到平衡点和平衡点所带来的秩序。在混乱当中,当时的人却还拥有“平衡点所无法想象的创造力”,人类后来的发展却因为发达"理性思维"而渐渐的失去这种能力。当人脑因为酒类、大麻的影响进入超脱原有秩序的浑沌状态。这种能力或许可以被唤醒,就像灵媒通灵时都会喝酒或用熏香等等,以进入浑沌的状态。印度的「瑜珈」和「性爱」也是想藉由痛苦和高潮,达到精神升华的境界。

这一位科学界的济公毫不掩饰的向往自由、洒脱、充满创意的生活。如果说济公是东方的圣诞老人(穆里斯生于1944,算是老人),他要带给人间的礼物是自由想象和创造发明的乐趣,而不是战战兢兢墨守成规的榜样。呆板的实验室工作,很快就让他厌倦。循规蹈矩的同事,也让他无法忍受。在他的心目中,学界人士习于安逸也就算了,可悲的是为了这个目的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主张;有新看法,但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谁也不敢贸然提出。PCR的点子,只有如此洒脱、桀傲不驯的个性才想的出来。根据穆里斯自己的说法,一个周五晚上,他开车带着女友前往乡间度假,在蜿蜒的乡间公路上开着车,灵感女神突然降临,DNA反复复制的景像,不断地在他的脑海里浮现。

简单的说,神话不是科学国度的陪衬和边缘,而是更加深邃的灵感泉源。理性如果只依赖自己的能力,就绝不可能找到返乡之路。理性无法靠自身的努力恢复原先的纯粹本质,必须打开其它的管道引入全新质性的存在,才能够自我更新,突破眼前的困境。

法国的穷裁缝坦莫尼尔总觉得自己可以改善缝衣的机具,但一直发明不出来。有一天他梦见自己在非洲草原被一群野人追杀,野人纷纷对他掷出标枪,眼看生命就要不保了,在惊恐中,他回头一顾,发现野人射出来的标枪,每一支枪头上竟然都有个洞,这不是自己梦想的缝衣机一直无法克服的难关吗?关键就在针上要有个洞。神话并不是原始人混淆了梦境与现实的梦呓,而是人类演化脱颖所必经的过程。

换句话说,理性的语言来自于神话,没有后者也就没有前者;后者是前者激浊扬清之后的沉淀。睡眠让大脑进入梦境,也因此松懈了拘谨的心态和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科学家有权组织团队重返神话来寻幽访胜,找寻发明的灵感。就如苏格拉底所提倡的:要了解人性,就必须与人来往,面对他全部的过去。真理的本质就是透过理性和神话的辩证。以前真理总是被看作遥不可及的某种现成的东西,现在必须学习折返内心,与对话伙伴诚心恳谈并从事艺术和体力活动来获取新想法。

当人折返内心就必须舍弃一切外部的和偶然的特质,不能使人称之为人的东西,无权被视为人的本质。就如同传统济公的形象,他必须打破一切人为的拘束来向世人证实:一切从外部降临到人身上的东西都是空虚和不真实的。人的本质不依赖这些外部因素,人自身的价值由自己决定。财富、地位、社会差别、甚至健康和智力-这些都成了无关紧要的。唯一的关键仅在于灵魂的意向、灵魂的内在态度;这种内在是不会屈服于外在的力量,无法动摇人内心的力量不值得我们恐惧。因此我们应该以哲学角度来肯定神话;以神话的内容来丰富空洞的哲思。

因为神话最早展现了「探索自我」是人的特权与义务,人最终要对自我做出肯定。这样做并不仅出于道德义务的缘故,而且还是出于一个宇宙学的和形而上学的架构。人有理性,也就必须审问自己:我跟我身上做为主导的理性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我了解理性吗?我能善用理性吗?我们的答复无法避免地染上「元理性」,甚至是神话的色彩。一个人如果在这样的背景对自我做了最后的肯定,这就是一个懂得与自我和平相处的人,势必也能与他的守护神和睦相处,也就是能与宇宙和睦相处的人。神话宗教所描写的隐士所要追求的目标就是将自己修练成一个了解天意、超越生死的人。对他来说,宇宙的和个人的秩序都来自同源,只不过是以不同形式表现。出于对这种宇宙和个人的互动关系的确信,人类仍然找回主导权,很多宗教都以:严父、慈母、恩师关系来作为上帝的形象。但形象的选择仍在人的主导之下,由此证明了人内在固有的批判力、判断力和辨别力,人自我的内在形式一旦获得实现,这种形式就永远不再变了。西方哲谚:一个球体一旦成形,就永远都是圆的,永远不再改变。这个定论可以说是西方哲学的经典,西方哲学就是从这项精神做为起点并时常回到这一种判断的精神。

在人还不能被称之为人的时代,语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起源:

1.妈妈理论The mama theory.语言用最简单的发音来命名最自己最有意义的存在物(Language began with the easiest syllables attached to the most significant objects.)

2.塔塔理论The ta-ta theory.语言来自于身体的运动,先是身体无意识的用发音来模仿事物。例如小孩使用剪刀会用嘴的发音来伴奏,弹吉他时也会。(Sir Richard Paget, influenced by Darwin, believed that body movement preceded language.Language began as an unconscious vocal imitation of these movements -- like the way a child’s mouth will move when they use scissors, or my tongue sticks out when I try to play the guitar.This evolved into the popular idea that language may have derived from gestures.)

3.汪汪理论The bow-wow theory.模仿自然界中自然的发音(Language began as imitations of natural sounds-- moo, choo-choo, crash, clang,buzz, bang, meow...This is more technically refered to as onomatopoeia or echoism.)

4.惊呼理论The pooh-pooh theory.语言来自惊呼声(Language began with interjections, instinctive emotive cries such as oh! for surprise and ouch! for pain.)

5.叮咚理论The ding-dong theory.语言来自语音象征作用(Some people,including the famous linguist Max Müller,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a rather mysterious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ounds and meanings.Small, sharp, high things tend to have words with high front vowels in many languages, while big, round, low things tend to have round back vowels!Compare itsy bitsy teeny weeny with moon, for example.This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sound symbolism.)

6.嗨呦理论The yo-he-ho theory.语言来自团队工作中打拍子的加油声(Language began as rhythmic chants,perhaps ultimately from the grunts of heavy work (heave-ho!).The linguist A. S. Diamond suggests that these were perhaps calls for assistance or cooperation accompanied by appropriate gestures.This may relate yo-he-ho to the ding-dong theory, as in such words as cut, break, crush, strike...)

7.唱歌理论The sing-song theory.Danish linguist Jesperson suggested that language comes out of play, laughter,cooing, courtship, emotional mutterings and the like.He even suggests that,contrary to other theories, perhaps some of our first words were actually long and musical, rather than the short grunts many assume we started with.

8.人际理论The hey you! theory.语言来自于人际沟通(A linguist by the name of Revesz suggested that we have always needed interpersonal contact,and that language began as sounds to signal both identity (here I am!) and belonging (I’m with you!).We may also cry out in fear, anger, or hurt (help me!).This is more commonly called the contact theory.)

9.咒语理论T h e h o c u s p o c u s theory.语言来自与神灵沟通的需要(My own contribution to these is the idea that language may have had some roots in a sort of magical or religious aspect of our ancestors' lives.Perhaps we began by calling out to game animals with magical sounds, which became their names.)

10.扩散理论The eureka! theory.语言因为阴错阳差地发明了任意性符号,之后就扩散了(And finally, perhaps language was consciously invented.Perhaps some ancestor had the idea of assigning arbitrary sounds to mean certain things.Clearly, once the idea was had, it would catch on like wildfire!)

人类语言的起源至少有十项可能,语言可能源自于痛苦的哀号,声音的模仿,社交的需要等等。而演化语言学家就是致力于解释如何依靠此两项能力,一步步推演成现代有语意学基础的语言。但综观这些19世纪以前的努力结果,此思维角度似乎迟迟无法得到定论,因为感叹词与发语词仅是正规语言的边缘现象,而模仿的行为更无法解释语言的创造力。

19世纪后发展出了进入了印欧比较语言学的时代,才有了较新的概念-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其家谱的繁衍恒生。不过印欧比较语言学所利用的往往都是零碎的发音学数据,却缺乏较全面性的看法。而且从他的根基理论来看,想象也未免太过于离奇。把语种当作物种,有完整的演化和演变的历史。

20世纪索绪尔大胆的将语言族谱的概念抛弃,主张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语言结构的系统性,所谓结构主义。以上共历经三个阶段:传统演化语言学、印欧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这些理论让我们学会倾听人类始祖的哀鸣,培养对部落创造神话场景的想象力,在这场景中,语言原始是以唱代言,且是以团体而无个人的语言,是对山川自然草木鬼神的赞颂,以及对同族的窃窃私语。

总之,理性思维虽协助人类脱离了神话社会,同时却也使人类丧失了对世界文明的非理性根源之敏锐度。酒就如同想象力的催化剂,为人类寻回一点点神话时代的遗迹。

(统稿:本刊编辑夏炎)

文中注释

1.PCR的发明人,一般公认是穆里斯(Kary Banks Mullis)。1998年穆里斯在自传《心灵裸舞》(Dancing Naked in the Mind Field),提到PCR这个构想的起源。

猜你喜欢

语言学神话理性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爱情神话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神话谢幕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