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异质性演进及路径研究

2011-11-02李福柱孙明艳历梦泉

华东经济管理 2011年3期
关键词:山东半岛分工经济区

李福柱,孙明艳,历梦泉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山东经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异质性演进及路径研究

李福柱,孙明艳,历梦泉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蓝色经济区是以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的新型沿海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于区域重要增长极、发展海洋产业的先导区和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区等。实现此目标的关键之一在于构建合理的区域海洋产业分工关系,促进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协调化与合理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存在产业间的异速增长和各地市间海洋产业异构化演进两大趋势,其实现路径为海洋规模经济与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路径

2001年,联合国首次正式提出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资源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人口临海移动趋势逐步加速,海洋经济日益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党的 “十七大”提出了“发展海洋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2010年 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解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存在的产业低质同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产业政策目标[1]。因此,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及其实现路径,提出促进区域海洋产业合理化分工以及优化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相应对策,对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蓝色经济区内涵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定位

蓝色经济区是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培育沿海地区新的增长点背景下提出的,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点,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涵盖滨州、东营、烟台、威海、青岛和日照七个地市,是国内首个以发展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陆海统筹以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功能区,在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崭新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发展海洋优势产业的先导区。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有 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区位优势明显,海域面积广大,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海洋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态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海洋优势或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群,形成海洋产业聚集区。同时,要抢占海洋产业高端,积极发展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金融保险和海洋产品期货等海洋新兴产业,引导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二是区域重要增长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乃至山东省的发展,具备了国家战略层面上在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开发产业“增长极”的先期发展条件,要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

三是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坚持海陆统筹、区域统筹、产业统筹和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通过“一区三带”的发展布局,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滨海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要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长期发展目标,就必须了解其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从而构建合理的区域海洋产业分工关系,促进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协调化与合理化。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间结构的异质性演进分析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三次产业间结构的异质性演进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秉承了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范式 (见表 1)。在 2002年以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为“一、二、三”形态,海洋仍是满足生产、生活基本需要的 “资源高地”,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处于较低水平。至 2005年,由于经济发展引致了大量对海洋科技与教育、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为“一、三、二”形态。2006年后,由于对于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不断增强,海洋第二产业投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海洋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海洋第三产业,开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为“二、三、一”形态,亦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进入了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细分产业间结构的异质性演进分析

目前,喘证无标准量化测试表,因慢阻肺的症状与喘证相似,本研究拟在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故本研究选用慢阻肺相关症状评价相关量表进行评价: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CAT)、临床慢阻肺问卷评分(CCQ)。

由于我国还未建立地区海洋产业统计体系,本文以能够获得数据的 12个细分产业作为分析样本①。2005—2007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细分产业的产值均有增长,但在增长幅度上表现出异速增长的特征,海洋细分产业结构演进动力表现为产业间的需求收入弹性差异和技术进步差异。其中,首先因产业的市场需求增加,其次为产业技术进步等原因,促进了滨海电力、船舶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差异化增长。不过,海洋渔业仍为第一大规模产业,这说明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将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完全达到后工业化与追求生活质量并存阶段。目前,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仍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相比海洋三次产业间结构的演进形态,海洋细分产业间结构的异质性演进特点更能体现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趋势 (见表 2)。

表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三次产业间结构演进形态

表2 2005—2007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细分产业间异速增长状况

(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异构化演进分析

1.产业异构化的内涵及评价指标

自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产业结构趋同或产业同构成为我国区域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依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创新活动存在于全球、国家间、国内、部门和企业各个层面上,技术变迁和制度创新导致企业、部门 (或产业)间及国家和区域间存在经济异质性 (Uwe Cantner and Horst Hanusch,1999)[2]。区域异质性经济的形成,源于特色专门化产业冲击的存在和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异质性(Krugman,1993)[3]。与产业同构相反,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也存在着异质性演化的客观性。产业异构化是指区域产业结构细分条件下 (三次产业间、细分产业间等结构)异质性水平逐级增强的现象,它既是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也是判断产业同构合意性以及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化水平的重要依据 (李福柱、牟丽明,2009)[4]。可以产业结构相似系数②的逐级下降反映产业异构化演进趋势的存在。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异构化演进实证分析

本文仅以 2007年三次产业及存有统计数据的 12个细分产业为样本 (见表 1,2),验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异构化演进特征的存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个地市之间海洋细分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值 0.5317,小于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值 (0.7322);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最大、最小值也均大于海洋细分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最大、最小值,而方差的对比情况却相反,这验证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异构化演进特征的存在 (见表 3)。

表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异构化演进水平

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异质性演进路径与对策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异质性演进的实现路径分析

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来源于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技术进步及其结构特征和要素禀赋差异等因素[5],而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体现于规模经济及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发展。从表 1和表 2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三次产业的规模经济性排序依次为 “二、三、一”;12个海洋细分产业中的滨海电力、船舶制造等产业规模经济性增长较快,这些因素推动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发展。同时,专业化分工推动了各地市产业异构化趋势的演进,分工递进与市场竞争是区域产业异构化的动力源泉。区域产业结构的逐级异质性演进是分工关系递进的客观表现,二者之间存在共生关系[4]。本文以区位熵值③(计算公式中的分母分别是各地市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总产值,以突出区域海洋产业分工的特性)来说明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发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市从海洋三次产业间至细分产业间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出现较大的异质性分化 (见表 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市海洋产业异构化正是由于各地市在三次产业间和细分产业间分工关系的递进为演进动力,推动了各地市海洋产业结构的逐步协调化。

表4 2007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市海洋三次、细分产业分工水平 (区位熵值)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演进的经验分析,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资源等要素禀赋优势开发是实现区域产业规模经济性与专业化分工的根本动力,而规模经济与专业化分工则是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实现路径。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协调演进与升级的实现对策

尽管不能获取全面的时间序列数据,但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与经验分析中也可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系统仍然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海洋各产业发展状况体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特点: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开发决定了海洋产业发展的规模,技术进步与专业化分工程度决定了海洋产业发展的水平和竞争力。目前,还存在着部分海洋产业,如海洋化工、海洋制药、海洋电力和海洋油气等产业发展缓慢和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同时,尽管各地市专业化分工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存在着产业技术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偏低,专业化分工

中产业合作与关联水平较低等问题,不能有效形成陆海经济联动、各地市产业协作发展格局,阻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协调演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相应对策加以改进:

第一,以设立专项研发项目为载体,突破制约海洋产业技术开发与应用瓶颈。以政府资助体系、“产学研”开发与应用平台为支撑,企业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确立产业技术开发节点和方向;不断提高海洋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海洋资源利用率,进而实现海洋产业集约、规模化和 “蓝色经济”发展目标。

第二,鼓励以陆域经济为发展路径、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向海洋经济领域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新设立单纯以海洋资源开发为目标企业的资本、技术和管理及运营平台的企业增值成本投入,还能够以现有的陆域经济平台较快地实现企业范围经济性和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三,支持涉海类企业跨地区合作。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以大企业和主导型海洋产业为载体,培育区域海洋产业“增长极”,促进地区海洋产业的异构化演进,实现各地区间的海洋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合理化发展目标。

第四,促进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抢占海洋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金融保险和海洋产品期货等海洋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在大力发展传统海洋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并与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接轨,提高合作潜力与国际竞争力。

第五,在大力发展海洋第一、二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如滨海旅游、海洋科技与人才培养、海洋生态管理等。不仅让海洋成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资源”,还要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

[注 释]

① 由于部分地市没有相关海洋产业或我国未对某些海洋产业数据进行专门统计,导致相关表格空白;“其他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科技教育、海洋环境管理等第三产业内的行业。

②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反映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水平的主要公式,在此不再赘述。

③ 区位熵为反映区域产业分工程度的常用公式,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1]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R].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

[2]Cantne U,Hanusch Horst.Heterogeneity and Evolutionary Change-EmpiricalConception,Findings andUnresolved Issues[J].Discussion Paper Series from Universitaet Augsburg,Institute for Economics,1999,190:17-19.

[3]Krugman P.Adjustment and Growth in the EuropeanMonetaryUnion[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4]李福柱,牟丽明.基于分工递进的区域产业异构化机制研究 [J].产业经济研究,2010,(3):17-22.

[5]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2-87.

[责任编辑:许跃辉]

The Heterogeneous Evolution ofMarine Industry Structure in Shandong Pen insula Blue-econom ic Zone

L I Fu-zhu,SUN Ming-yan,L IMeng-quan
(School of Econom ic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 ingdao266100,China)

Blue-economic zone is a new style coastal economic area characterized by developingmarine industries.The development of Shangdong Peninsula Blue-economic Zone is focused on regional growth pole,priority zone with developed marine industries and demonstration plot that plans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for entire project and oceanic conservation culture.One of the keys for achieving all the above goals depends on the rational relationship withmarine industry’s division of labour among these regions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compatibilities and rationalization for regionalmarine industry structures.There are two trendson its heterogeneous evolution such as heterogeneous growth among their industries and the isomerization of regionalmarine industries that depend on economyof scale and specialization.

Shandong peninsula blue-economic zone;marine industry structure;evolution;path

F061.5

A

1007—5097(2011)03—0012—03

10.3969/j.issn.1007-5097.2011.03.004

2010—07—10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09CJGZ14)

李福柱 (1968—),男,山东胶南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区域产业发展;

孙明艳 (1988—),女,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历梦泉 (1988—),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山东半岛分工经济区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研究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基于熵权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山东半岛南部海岸一次局地极端降雨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