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脉络宁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11-11-01吴海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6期
关键词:脉络高压氧神经功能

吴海燕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多发病,为局部脑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致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其病死率及病残率均高。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对住院的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脉络宁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期间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会议通过的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排除脑出血,不伴严重心、肺、肝、肾、意识障碍及精神等疾病。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3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19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住院后即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或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用浙江宁波生产的NG110/320型双人氧舱,治疗压力为0.20 MPa,升压20 min,减压20 min,洗舱10 min,稳压 40 min,每次治疗时间共90 min,1次/d,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或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 次/d,共14 d。

1.3 疗效评定 14 d疗程结束后,按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进行评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4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进行肝肾功能、凝血、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等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临床疗效 两组疗效的比较:脉络宁及高压氧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达90.70%,丹参对照组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3 23.56±5.12 10.29±9.37★□对照组 42 23.14±8.11 16.42±10.29★△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有2例应用脉络宁注射液后出现轻度头痛、头晕,停药后患者症状自行消失,未发现明显胃肠道及过敏等症状,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等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变化。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因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而引起其支配区的血流减少或中断,组织呈缺血状态,形成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区组成的病灶。坏死区内多数脑细胞已死亡,而缺血半暗带由于存在侧支循环,尚有大量存活的神经元,且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损伤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不超过6 h[3]。如果不能及时灌流梗死灶区或行脑保护性治疗,则可使本应可逆的脑组织损伤进一步加剧,转变为不可逆损伤,致半暗带神经元死亡,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因此,早期及时溶栓复流及脑组织保护相结合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本文采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治疗效果。

脉络宁注射液系由中药玄参、牛膝、红花等药物经化学提取后制成的复方制剂。药理学、药效学及动物实验研究证实[4]:脉络宁注射液对血小板聚集及纤溶系统有影响,能显著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亦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可显著抑制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释放纤维单体;可抑制血栓形成,对已形成的血栓也有溶解作用;可改善脑能量代谢。故脉络宁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在临床广泛应用。高压氧对脑梗死治疗应尽早开始。高压氧下血浆内物理渗氧量增多,血氧含量增多,组织内毛细血管氧的弥散能力增强,可迅速改善病灶区供氧,改善代谢,增加能量。Eschenfelder等[5]研究发现氧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强有力的神经保护作用,高压氧可增加椎基底动脉及缺血区的血流量,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状态。高压氧还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控制脑水肿,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和再生,促进意识功能、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

本文结果表明脉络宁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高达90.70%,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安全经济,未发现严重肝肾功能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马连顺,马永杰.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5):45-46.

[4] 张俊英,程卫东,拜争刚,等.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系统评价.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6):49-53.

[5] Eschenfelder CC,Krug R,Yusofi RF,et al.Neuroprotection by oxygen in acute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s dose dependent and shows superiority of hyperbaric oxygenation.Cerebrovasc Dis,2008,25(3):193-201.

猜你喜欢

脉络高压氧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考古发掘摹画出的古蜀文化脉络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