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全球武器装备发展盘点

2011-10-29吴戈

中国军转民 2011年3期

文/吴戈

战略层面:新概念,新威慑

2010年,世界总体防务开支依然吃紧,军队和主要军工企业仍有“勒紧裤带”的感受。同时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继续演变,战争样式和军事能力破旧立新。这给武器装备的发展增加了诸多变数。

美国本年度军费高达6802亿美元,听起来很是惊人。但伊拉克、阿富汗战场的消耗巨大,真正用来进行高技术兵器研发的费用并不多。美国高层认为,美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低烈度非常规战、太空、网络和远程弹道导弹,常规机械化战争的威胁不大。因此,美国大幅度削减了“未来战斗系统”和F-22等项目,增加了防雷反伏击车、反自制爆炸装置(IED)、反生化武器和反导弹的开支。美国海军也将300艘舰的总体目标调整为287艘,但在力量部署上继续明显向太平洋倾斜。

俄罗斯不时表现出强硬姿态,未来几年,其军费将在2010年的163亿美元基础上略有增加,但在武器研制采购上,仍以改革编制体制、更新陈旧装备为主,先进装备的研发投入不足。

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年底公布的国防预算大幅削减。法国、德国也大幅裁减军备和预算。由于形势所迫,英、法甚至不得不探讨分享核武器、航母等战略性重大装备。

在战略武器方面,虽然朝鲜和伊朗的核扩散问题全球关注,但俄、美仍签订了新的战略武器削减条约。整体上核力量在美国军事力量中的地位在继续下降。除美国以外的其他核大国已越来越难保持完整的“三位一体”核力量,“全球零核”也成为一种外交工具,成为国际核裁军的新议题。

在战略力量上,美国将核威慑与全球常规打击能力归并到新的全球打击司令部,目前已正式形成战斗力。美军一方面提高B-2隐形轰炸机的信息化水平和全方位攻击能力,提前让B-1B轰炸机退役;另一方面为下一代轰炸机明确了“系统族”概念和多样化任务的发展思路。至于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方案,是建造俄亥俄级那么大的潜艇,还是在较小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基础上改造,美军仍在论证。英国则已经决定继续建造机敏级导弹核潜艇。

俄罗斯的“布拉瓦”潜射导弹研制一直挫折不断,但近期总算有所进展。俄方立即把它配备到拖延已久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上,以保持水下核威慑战力。俄还下水了最新一代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但由于资金不足,量产可能存在困难。到2010年年底,俄拆解了全部198艘退役核潜艇中的191艘。俄图波列夫设计局已经开始研制新一代轰炸机,以替换图-95MS、图-160和图-22M3,但问世尚需时日。

受“天安”舰事件影响,韩国2010年公开了射程超过500公里的“玄武”-3巡航导弹,并着手研制射程1500公里、能覆盖朝鲜全境的巡航导弹。印度除完成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空射型的研制,还在开发“布拉莫斯”-2和“无畏”两种超音速导弹以及射程1000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

在反导领域,美国机载激光武器获得初步进展。“爱国者”PAC-3MSE导弹取得了拦截范围扩大50%的科研成果。同时,奥巴马政府放弃了上届政府在东欧部署拦截弹和雷达的计划,但成功地说服欧洲盟国,把欧洲反导列为北约组织的重要任务。在海上反导方面,美军的“宙斯盾”舰载反导能力边完善边部署。美海军计划使22艘巡洋舰和约62艘驱逐舰具有反导能力。日本也成功完成第三次海基反导试验。

以色列一方面加速生产“箭”-2反导拦截弹,一方面加快开发具有大气层外拦截能力的“箭”-3导弹。为了防御阿方的导弹和火箭弹饱和攻击,以色列正在开发“大卫投石器”系统和“铁罩”反火箭、炮弹和迫击炮弹系统,以构成多层导弹防御体系。印度在反导方面也雄心勃勃,但技术储备薄弱,成果有限。

在航天领域,美国对航天蓝图进行了重大调整,一方面打算继续保持在天地往返和深空探测方面的领先地位,一方面开始摸索国家与企业各展所长的发展模式。比如,美国航宇局设立奖励资金,鼓励多家私企开发运载火箭和飞船,试图把往返于“国际空间站”的人员和货物运输任务承包给私人企业。俄罗斯宣布了新的载人飞船计划。印度、日本和欧洲也都计划开发载人飞船。

在卫星导航领域,中国正在加快建设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美国则继续将GPS升级换代。俄罗斯正在补齐GLONASS星座。欧洲“伽利略”导航星座却因为政治、经济因素而进展不快。日本提出了与GPS配合的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航天发展迅猛,正在全力攻关新一代运载火箭和多种应用卫星体系,推进深空探测,同时积极准备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建设自己的小型空间站。

至于更前沿的高超声速技术,美国的X- 51A和HyFly等技术验证机试验都不顺利,而且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依旧很多。本年度,美国发射了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向真正的军用航天飞机又迈进了一大步。

2010年遥感技术继续显现军民融合趋势。一方面.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经营企业成为美国的重要航天情报源,另一方面天基遥感能力迅速向中小国家扩散。同时美国发射了新的天基太空监视卫星(SBSS),加强对在轨物体的监视能力。美国还在考虑开发地球同步轨道遥感能力。

2010年的新概念武器进展集中在激光领域。美国除了继续推进主动段激光反导,还试验了用激光攻击无人机和地面车辆。美国还希望用舰载激光器对付小艇、无人机、光电/红外传感器和火箭弹/炮弹等多种目标。以色列正在研究的激光器则可能用于摧毁自制爆炸装置、“路旁炸弹”和未爆弹药。此外,美海军在电磁炮领城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0年起,美国在军一级正式组建了信息战司令部.在各军种组建了信息战专业机构。美国在不断查找信息战防御的漏洞和体制冲突的同时,塑造“中国威胁”,呼吁进一步加强信息战力。“震网”蠕虫病毒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信息战手段也能造成实体损伤。目前,美军着眼于在信息战攻防两方面达到平衡。

2010年美俄两国军贸都大有斩获。美国的钱袋多半来自“战争红利”,其中有伊拉克和阿富汗政府恢复军力的采购,沙特等中东富国签下了巨额订单。俄罗斯的收获也与地缘政治斗争密切相关。虽然俄为保持对美关系而牺牲了伊朗的订单,但委内瑞拉、叙利亚和越南等国却成为俄的主要新兴客户。不过,俄军备缺乏新产品的状况开始明显起来,其两栖攻击舰和无人机等装备已经被迫走上进口的道路。印度坐享美、俄、欧三方兜售军火的“买方市场”地位。巴西则成为吸引卖家的新磁石。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研制合作进一步密切。另外,韩国军备出口雄心勃勃,目标是进入世界十大武器出口国。

空军装备:一步难跨代

2010年主战机型换代的国家不多。美国继续站在无人化航空和空天一体作战的前沿。其他国家不管是跟踪第五代,还是着眼第六代,都要面对日益上涨的战斗机研制成本和难度。更困难的是,培育出强大而高效的航空航天工业并不能一蹴而就。

目前全球仅有两种第五代战机——美国的F-22和F-35。F-22已经形成战斗力,开始向海外部署。F-35的价格一再上涨,但仍在继续完成服役前的收尾工作。俄罗斯冲击第五代的T-50虽然首飞,但其具体任务、技术先进程度、成本和市场前景仍有疑云。中国歼10正在逐步装备,航空企业正在考虑技术跨度更大的未来机型。欧洲则还在小幅度改进“台风”战机。

印度制定了“三管齐下”战略:增购苏-30MKI,重启MCA中型战机研发和完善“光辉”轻型战斗机。韩国已经装备了F/A-50轻型战斗机,并制定了KFX下一代战斗机计划。不过KFX无法达到第五代战机的高门槛,只能自称4.5代。该计划吸引了印尼加入。日本的F- X计划则很可能搁置,转向进口F-35。中国台湾地区正在考虑改进现有F-16A/B或进口F-16C/D甚至F-35。

同时,各国现有战斗机纷纷看好有源相控阵雷达。欧洲“台风”、法国“阵风”和瑞典“鹰狮”NG都在考虑采用。美国则为F-16改装开发了RACR等雷达型号。俄罗斯正在试飞“祖克”-AE雷达。

在军用运输机方面,中国大飞机蓝图中民机清晰,军机低调。欧洲A-400M虽然终于首飞,但合作动摇,正勉力维持。印度一面与俄罗斯合作开发多用途运输机,一面从美国购买10架C-17和12架C-130J,还改进安-32,保持着同等国家中的战略投送优势。日本首飞了自研多年的XC-2军用运输机原型机。俄罗斯在该领域仍面临工业布局纷争。最新的伊尔-76MF改进型在乌兹别克斯坦投产。乌克兰的安-70也终于获得俄少量订单,但俄希望安-70能在俄生产。

美国国内对先进垂直空运能力的讨论颇热烈.但有进展的只有CH-53K重型运输直升机的项目,空运飞艇还不是重点。不过,美国空军加油机替代计划已考虑让新加油机兼职运输机。海军陆战队的KC-130J加油机甚至将配备滑翔炸弹。以色列推出的多任务加油运输机(MMTT)则可迅速改装成医疗机或电子侦察机。欧洲则考虑加强军用运输机防御单兵防空导弹的能力。

预警机方面,美国的E-3具备了完整的网络中心战能力,

E-2D“先进鹰眼”预警机将装备相控阵雷达,性能都有大幅提升。美国还在为E-8联合监视瞄准与攻击雷达系统(JSTARS)考虑替代方案。俄“别里亚耶夫”联合体正在研制新预警机。以色列的“湾流”G550小型预警机也找到了市场。

美国空军的EA-18G“咆哮者”专用电子战机2010年度首次实战部署。同时,美国海军也开始为“下一代干扰机”(NGJ)完善技术。2010年开始交付的微型空射诱饵则将大幅提升美国战机的自卫能力。

以美国空军替换T-38高级教练机的T-X计划为首,各国教练机更新的巨大需求使该领域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中国也在K-8出口委内瑞拉的同时,积极研制L-15教练机。

2010年美国海军决定为广域海上监视(BAMS)计划采购70架RQ- 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并设法增强与大量装备“全球鹰”的美国空军的通用性。“全球鹰”还引起了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兴趣。借助无人机间的空中加油,“全球鹰”的留空时间还能增至数天。研制中的“鬼眼”和“全球观察者”等无人机则可利用氢燃料在高空续航7~10天,起到“同温层卫星”的作用。美国陆军也在为阿富汗作战开发可持续侦察21天的长航时多情报飞行器(LEMV)。美国还在开发可从飞机发射的反潜无人机以及无人机自主避障和飞行技术。新一代MQ-X无人机考虑了近距空中支援任务。

其他国家的无人机虽然也项目繁多,但在性能和实用性上与美国有较大差距。比如印度已有攻击型无人战斗机计划,但中空长航时无人机仍未过关。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空地弹药应用多手段复合制导的趋势在2010年更加明显。SDBII小直径炸弹就采用了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半主动激光三模式制导。另一个趋势是弹药小型化。比如专为无人机开发的小型战术弹药(STM)仅重5.9公斤。美国还在继续加强这些弹药的防区外攻击距离、中途更换目标和打击机动目标等能力。APKWS等制导火箭弹也逐步普及。同时,美军继续为近距空中支援任务完善激光目标指示器等装备,甚至开发了由无人机空投的81毫米制导迫击炮弹和“蝎子”低成本紧凑型滑翔制导弹药。另外,巨型钻地炸弹(MOP)小型化也提上了日程。

海军装备:小舰多,大舰少

2010年美国公布了新的海军发展战略,大幅调整了2007年制定的蓝图。远洋和近岸能力并重,加强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世界海军的新潮流。

美国30年来开发的第一级新型航母——福特级已完成详细设计,虽然与之配套的双波段雷达项目取消,但电磁弹射的研制回到正轨。美国海军还希望舰载无人空中监视和攻击(UCLASS)系统的无人战机加紧上舰试验。英法两国的航母经过几番波折后,正在探讨共建共用。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即将大修,但其新航母仍雷声大、雨点小。印度在等待“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和接收米格-29K舰载机的同时,也在研制国产航母和LCA舰载型。南美唯一可用的航母——巴西的“圣保罗”号则完成了大修和改装。

2010年出现了两栖舰小热潮。中国“昆仑山”号两栖运输舰亮相亚丁湾。西班牙海军接收了“胡安•卡洛斯一世”号两栖攻击舰。澳大利亚也订购了一艘同类舰。日本准备建造本国最大舰艇、排水量1.95万吨的19DDH直升机驱逐舰。意大利计划研制2万吨级两栖攻击舰。瑞典也开始了1.5万吨“战斗支援舰”的项目定义。

2010年全球驱护舰发展相对平淡。美国DDGl000步履谨慎。英国45型驱逐舰勉强服役。只有澳大利亚在新造霍巴特级防空驱逐舰。俄罗斯除计划恢复闲置的墓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重新服役了一艘长期搁置的无畏级以外,增加的新舰只限于几型护卫舰和柴电潜艇。英国新型26型护卫舰进展缓慢。法国下水了阿基坦级护卫舰的首舰。印度为新建的塔尔瓦级护卫舰装备了“布拉莫斯”导弹。以色列放弃了昂贵的美国“濒海战斗舰”,转向德国MEKO级。瑞典改进后的维斯比级隐形护卫舰增强了远洋能力。中国台湾地区也希望开发迅海级隐形双体舰。

中国海军舰艇正稳步发展,但要形成有针对性的整体战斗力,全海军范围内的体系作战能力和全军范围的联合作战能力还任重道远。

无人技术也是2010年海军装备领域的新动向。美国为反潜开发了“磁鹰”紧凑舰载(MECC)无人机,还将开发能对常规柴油潜艇进行一个月连续追踪的无人水面艇。以色列打算用一种舰载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承担海盗预警任务。自主潜航器在猎雷等领域也继续扩大应用。

在舰载武器方面.美国第IV批次“战斧”巡航导弹展示了利用实时目标更新手段摧毁时敏目标的网络战能力。下一代远程反舰导弹(LRASM)计划也开始启动。法国将装备最新型“飞鱼”和Scalp海军型陆攻巡航导弹。

陆军装备:灵活为王

2010年,世界陆军装备重甲巨炮色彩继续减退,以网络化、信息化、无人化促进战力倍增的趋势进一步深化,但整合难度也显而易见。

世界主战坦克的发展进展有限。俄罗斯取消了传闻已久的T-95坦克开发。大国中唯一的未来装甲车辆整体换装项目——英国FRES(未来快速奏效系统)进展缓慢。印度的“阿琼”坦克总算得到少量本国订单。

以色列的“战利品”和“铁拳”坦克主动防护系统已经成熟,后者还与遥控武器站、全景视觉系统结合,增强了轻型战术车辆的自卫能力。软杀伤主动防护系统也在开发之中。美军则开始用改进的“密集阵”近防系统和EAPS(扩大区域防护与生存力)拦截弹防御火箭弹和迫击炮弹。

美国未来战斗系统整体下马后,美陆军正调整部署,将其中的信息化、网络化内容保留,融入现有地面作战能力中,其重点是地面战斗车辆(GCV),但其设计方向仍在争议中。未来战斗系统得到应用的其他遗产还有小型无人地面车辆、单兵携带无人侦察机、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非瞄准线发射系统(NLOS-LS)、网络化箱式导弹发射系统以及一体化通信和战场指挥组件。

受阿富汗战事的推动,2010年防雷反伏击车遍地开花,不过多为轻型车辆。美国MRAP等重型型号的防护力虽然出色,但重量和成本不能令人满意。地面车辆的真正前沿还是无人自主车辆。美国继续通过技术竞赛刺激相关技术实用化,无人车辆自主理解、路线规划和车辆跟随能力都日益增强,用于步兵班伴随运翰的小型无人车和无人卡车车队都有进展。地面火炮的趋势仍是轮式化、轻量化和制导化。德国开发了RWG-52轮式自行榴弹炮。

阿富汗战事也刺激了反IED技术。美军正在发展无人机、探地雷达、机器人甚至卫星等探测手段,但远距探测仍只能发现约50%左右的IED。另一项受战争刺激而快速发展的技术是利用指纹、掌纹、虹膜和面部扫描发现恐怖分子的生物测量学。

在地面战场的空中层面,2010年美国开始装备UH-72直升机等便宜机型,投产了AH-1Z攻击直升机、UH-1Y通用直升机和最新的第III批次AH-64D“阿帕奇”,改进OH-58D“基奥瓦勇士”侦察直升机,同时开发冲击前飞速度世界纪录的X-2复合直升机。这刺激了俄罗斯。俄也提出了卡-90、卡-92和米-X1等高速直升机方案。刚刚在阿富汗得到实战检验的V-22倾转旋翼机也在考虑进一步扩大用途。大型飞机红外对抗系统(LAIRCM)和联合威胁感知系统(JATAS)等直升机自卫装置也得到发展。网络化进一步发展,包括用有人飞机控制多架无人机,在无人机、气球和直升机之间构建战术网络通信,传递媒体视频情报。另外,2010年中国推出了AC-313和AC-311等系列直升机型号。印度自主开发的轻型战斗直升机(LCH)也实现首飞。法国开始了“海豚”替代机型的开发。

未来士兵系统是2010年地面装备的另一亮点。美军“地面勇士”系统的后继者“网络勇士”和法军的FELIN、德军的IdZ-BS、“意大利未来士兵”等系统都正在阿富汗试用。新加坡也推出了“先进作战勇士系统”(ACMS)。同时,无人车也继续向武装化发展。以色列开发的AvantGuard无人车已经能携带进攻武器,在研的“先进卫兵”无人装甲侦察车则可以为装甲纵队担当尖兵。美国下一代近距空中支援(NGCAS)概念也在征集无人机方案,甚至手掷无人机也可携带武器,主要打击狙击手等隐蔽目标。

2010年,地面精确弹药也更加信息化和多用途化,比如“海尔法”II反坦克导弹的最新型号AGM-114R、改进了多用途弹头的“标枪”反装甲武器,后者还增加了数据链和精确末制导能力。以色列“长钉”光电制导导弹也推出了可攻击视距外目标或改变目标的非瞄准线(NLOS)型。以色列汲取黎以冲突教训,还开发了可用于连排一级的“微型长钉”反人员导弹,为排一级开发了可覆盖半径50公里地域的小型导弹组,还为步兵开发了“冲击吸收者”便携式导弹干扰系统。

在地面后勤方面,美军正在试验用SMSS无人车辆以减少野战步兵携行负担,用HULC外骨骼系统增强士兵体能,开发K-MAX和“黑鹰”无人型等无人运输直升机。以色列也试飞了可用于弹药运输和伤员后送的垂直起降无人机以及能支援步兵作战的REX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