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晨会交接班的改革与探索

2011-10-26王彦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晨会交班交接班

王彦梅,杨 云

(兰州石化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60)

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晨会交接班的改革与探索

王彦梅,杨 云

(兰州石化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60)

目的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晨会交接班形式和质量管理。方法在医院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对晨会交接班时间、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晨会交接班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通过改革,明确了不同层级护士在晨会交接班中的职责,发挥了护理组长在晨会交接班活动中的骨干作用。结论规范晨会交接班流程,充分发挥护理组长在晨会交接班中的作用,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

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晨会交接班;护理质量

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制度的核心之一,护士晨会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前一天患者病情的总结,也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并为下一班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因此晨会交接班对临床工作正常高效地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1]。自2009年3月起,我院对护理人员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在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中,我们就晨会交接班进行了改革,制订了晨会交接班流程,明确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发挥了护理组长在晨会交接班中的作用,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1 对象

我院共有床位数604张,临床科室21个,我们对15个临床科室进行晨会交接班改革。

2 方法

2.1 改革晨会交接班时间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前,我院大多数科室实行的是所有护士参加晨会交接班,涉及人数多,交班效果差。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要求护理组长每日提前15分钟到岗,了解病区内本组重点患者的情况,8:30与护士长、夜班护士、办公班护士参加医护交班,责任护士不参加,每周三全体护士参加医护大交班。

2.2 改革晨会交接班形式

传统的护理晨会交接班通常由夜班护士交待前一日病区内患者的情况,所有护士参加,交接班后,所有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护士长、护理组长与夜班护士、办公班护士参加每日医护交接班,责任护士不参加。医护交接班后,护士长、护理组长、办公班护士与夜班护士按照床头交接班内容进行交接班,重点了解夜班新收患者、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手术患者的情况。改革后的护理晨会交接班流程为:由夜班护士汇总本班护理工作情况,整理重点患者的病情,报告本班时段病房的整体情况,交代注意事项,与接班护理组长交接未执行的医嘱及其原因,与护士长、护理组长、办公班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在进行床头交接班时,护士进入病房后使用服务用语问候患者,告知其现在进行交接班,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被尊重[2]。进入病房后的站位为:夜班护士站在患者左侧,护理组长、办公班护士站在患者右侧。护士长站在床尾,以便全面观察,对整个交接班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2.3 改革晨会交接班内容

传统的晨会交接班夜班护士汇报完前一日患者情况后,由护士长带领所有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交接重点不突出,流于形式。改革后,护理组长提前到岗,事先了解本组内患者的情况,与夜班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时患者,可以重点了解夜班新收患者、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手术患者的情况。交接班重点突出,除观察生命体征外,还重视对瞳孔、神志、尿量、皮肤、管道的观察。护理组长床头交接班后,参与晨间护理,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的控制。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责任护士每日不参加床头交接班除(除周三参加大交班外),与本组护士落实患者的晨间护理、巡视、执行治疗和护理等工作。

3 结果(见表1)

表1 2种晨会交接班方式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晨会交班参加人数多,耗时长,导致晨间护理及治疗时间推后。改革后的晨会交班参加人数减少,时间短,晨间护理及治疗时间提前了20~30分钟,由于治疗时间提前,减轻了护士中午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4 体会

晨会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细致、全面的交接班是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晨会集体交班是日夜班工作的衔接,交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天的医疗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及患者的满意度[3]。改革后的晨会交接班发挥了护理组长在交接班管理中的作用,明确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地改进。

4.1 在晨会交接班中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护士长负责组织并督促护士按制度执行,护理组长的任务是按照规范认真落实。护理组长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所在护理小组的各项护理工作,交接班前汇总所有分管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协调和指导各级护士完成本班工作,及时报告与处理疑难特殊事件,向下一班准确、完整地传递患者信息,检查护士落实交接班制度的情况[4]。责任护士在护士长和护理组长的指导下工作,协助护理组长完成所分管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及时向护理组长传递护理工作和患者的信息,按照交接班制度做好物品交接。助理护士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工作,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协助责任护士查看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

4.2 发挥护理组长在晨会交接班中的作用

改革后的晨会交接班,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组长的水平和能力。护士长应帮助护理组长尽快明确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了解护理组长对交接班内容的掌握情况,使其尽快提高工作能力,按制度落实晨会交接班,协助护士长做好晨会交接班质量监控。

4.3 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

“以患者为中心”就是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要注重细节,实实在在为患者着想[5]。传统晨会交班人力耗费多,耗时长,导致晨间护理及治疗时间推后。改革后的晨会交班人数减少,时间短,晨间护理及治疗时间提前,有效地减少了晨会交接班占用的间接护理时数,使原来交接班占用的时间可以更多地用于为患者~提供直接服务,从而增加了护士直接护理时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对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4.4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责任护士在护理组长的指导、帮助下工作。为了按照制度认真落实,护理组长加强了对专业理论及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便能正确地评估患者,预见病情的发展,明确应重点观察的问题和记录的内容。在护理组长的指导下,责任护士的专业理论及技能得到了不断提高。作为一个护理团队,他们一起分析不足的原因,制订改进措施,促进了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4.5 提高了护理质量

认真、细致、全面的交接班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改革后,规范了护士晨会交接班的内容和形式,确保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6]。通过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保证了晨会交接班的细致、缜密,从而准确地反映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使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下一班得到落实,加强了对重点患者的观察,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5 问题与思考

护士分层级管理,是根据职务、职称及能力等条件将护理人员分为不同级别和层次而进行的标准化管理与目标管理,其目标是使各级护理人员能各尽其责,调动其积极性和提高职业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7]。我院在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晨会交接班的改革后,个别科室还存在交接班未体现专科重点内容,对危重患者病情交接不仔细,交接过程中由护士长询问,夜班护士未主动向白班组长交待病情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理论及业务技能,进一步规范晨会交接班程序,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建议采用APN连续性排班,将护理班种整合成A班、P班和N班,交接班的次数可由5次/日减少到3次/日,以护理组长率领责任小组的团队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分层级管理护士。

[1]章芳芳.晨会交班质量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20~21.

[2]于勤,杨桂文.实施病区护士交接班程序标准化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58.

[3]古成璠,刘雪琴.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交接班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1~32.

[4]柯彩霞,谢文,刘晓华,等.护士排班模式改革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1):38~40.

[5]梁晶,田梓蓉,赵倩倩.护士晨会交接班模式的革新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7,11(7):53.

[6]袁丽,陈京力.改进手术室晨间交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11(7):51.

[7]顾芸,马友欢,梁丽君.分层级按职上岗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7,21(9):2449~2451.

R193

A

1671-1246(2011)02-0145-02

猜你喜欢

晨会交班交接班
班主任反思的背景研究之“晨会有效性”探究
上好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三破三立”创新集体晨会
小学班级“小组任务型晨会”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交班表的设计与应用
大专实习学生参加早交班的效果分析
浅谈网络交接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监护室护士交班模式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