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4~2010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研究

2011-10-25尹春侠倪旭芬

运动 2011年13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学报论文

尹春侠,倪旭芬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理论与方法探索

2004~2010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研究

尹春侠,倪旭芬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本文对2004 ~ 2010年间发表在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上的128篇艺术体操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作者的职称及学历结构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揭示我国近年来艺术体操理论研究态势,了解目前我国艺术体操科学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下阶段我国艺术体操理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艺术体操;体育类核心期刊;科研论文;现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 ~ 2010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艺术体操科研论文。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在图书馆、资料室查阅发表在2004 ~ 2007年13种、2008 ~2010年16种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上相关艺术体操论文,并在中国知网上以艺术体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收集128篇艺术体操科研论文。

1.2.2 数理统计法根据体育统计学相关知识,并运用SPASS软件,对所收集到的128篇论文按年份分布、作者职称、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

1.2.3 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方法,对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的选题及内容分布、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4 ~ 2010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艺术体操科研论文基本情况分析

2.1.1 2004~2010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艺术体操科研论文数量分布情况艺术体操科研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客观记录的载体,特别是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更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前沿性。经统计,2004~ 2010年发表在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的艺术体操科研论文128篇,平均每年发表18.3篇,从论文每年发表数量来看,7年中论文发表量呈波浪式的增长趋势。2009年论文发表量较2005年的30篇明显下降,只有9篇(表1)。主要原因是2004年的奥运会中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获得了第6名的好成绩,以及国际体联在2003年和2005年两次对规则进行较大的修改,极大激发了研究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研究成果的增加。理论的深入研究必然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终于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获得亚军,这一成绩取得之后,科研人员松懈了对艺术体操理论的研究,科研论文数量不断下降。

7年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的艺术体操科研论文数量最多,共41篇,占统计总数的32%,属艺术体操科研宣传的重要阵地。究其因,国家艺术体操训练基地就在北京体育大学,科研工作者有机会访问到国家艺术体操队教练员及运动员,能够及时了解我国艺术体操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了艺术体操科研理论的研究。其中2004 ~ 2008年发表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论文总数为35篇,占发表总数的85.4%,在这期间我国艺术体操队在各大赛事中的比赛成绩也不断的提高,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第6名、2007年好运北京赛上获得第3名、2008年奥运会上获得第2名,这充分说明理论的研究促进了实践水平的提高。排名前5名的期刊,除《中国体育科技》以外,其他一般都为各体育院校的学报,7年中共发表论文96篇,占统计总数的75%。所以,可认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和《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基本构成了我国艺术体操科研宣传的主要阵地。

2.1.2 艺术体操科研人员的职称、学历结构、工作单位在所统计的78名艺术体操科研人员中,有职称显示的文章53篇,其中教授、助教分别为2人、3人,所占比例较小;副教授、讲师人数分别为30人、18人,分别占有职称显示的总人数的56.6%、34%(见表2)。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的作者职称主要集中在副教授和讲师群体中,究其原因有:教授总体人数较少且年龄偏大,许多已经离开工作第一线,降低了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副教授等人员大多年富力强,且需要晋升更高一级职称,而学校教师评职称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数量,所以发表文章多也属正常;而助教等职称稍低的科研工作者虽然精力充沛,但由于刚踏入工作岗位不久,各方面的经验稍显欠缺,所以科研论文也较少。

从学历结构进行分析,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占统计总数的9.0%,有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占统计总数的34.6%。由此可见,7年来,艺术体操科研论文中硕士是科研的主体,而博士虽然有较高学历,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知识群体中所占比例较低,而每个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所以少数的他们不可能在科研数量上高于硕士学历的科研工作者。

表1 体育核心期刊中有关艺术体操方面科研论文的数量及分布统计(篇数)

对艺术体操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单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艺术体操科研论文主要来自体育院校,占41.0%;其次是师范类院校,占37.2%;综合性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是因为体育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开设有专门的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是能够直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想学校,且体育科研力量比较集中,所以他们是艺术体操科研的高产群体;而职业技术学院、高级中学、初级中小学等很少开设艺术体操课程,所以关于艺术体操的研究几乎没有,这样不利于艺术体操的可持续发展。

2.1.3 艺术体操科研论文内容分布情况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训练与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占统计总数的63.3%,其中训练与竞赛的研究占21.9%,处于第一位,其他依次是规则与裁判法的研究占16.4%、技术研究占14.8%、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占10.2%。关于教学与课程方面的研究只有10篇,占总数的7.8%,说明艺术体操课程在学校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导致研究者对教学与课程方面的研究偏少,编排的研究只有5篇,占总数的3.9%。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科研人员对于编排的研究不够重视,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研究者忽视了对于编排的研究,进而导致我国艺术体操比赛成绩不断下降。损伤方面的研究也很少,只有3篇,占总数的2.3%,2009年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我国集体项目没参加,主要原因是主力运动员孙丹受伤,由此可见理论研究的滞后严重阻碍了艺术体操的发展。关于选材的研究只有1篇,占0.8%,该领域的科研人员忽视了对选材的研究,科学选材对于艺术体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我国竞技艺术体操的发展水平。

2.1.4 艺术体操科研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体操科研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广泛,对128篇艺术体操科研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是2 ~ 4种,3种为最多,占统计总数的40.9%,研究方法的种类达20多种,文献资料法51次、数理统计法45次、调查法33次、录像解析法27次、专家访谈法24次,这些是7年间128篇艺术体操科研论文使用最频繁的研究方法,其余研究方法名目繁多名称不一,但大同小异。如录像分析法、摄像解析法等均是作者对录像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后得出结论,但各作者在文章中所写的名称多样,在本文中将这几种方法均归为了录像解析法。经统计可以看出,比较分析法、观察法、实验法、测试法近来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使得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的研究方法逐步在向科学化和高科技化发展,这得利于这些年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大批体育科研工作者尤其是一些中青年科研工作者,能够站在较高的层次上运用多种方法和高科技手段进行专业研究和专业反思。

2.1.52004~2010年艺术体操论文的科研课题项目数量情况统计表科研项目的立项多少是反映管理者对该项运动发展的重视程度和学科研究发展的导向,以及如何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的情况。在128篇论文中,国家体育总局管理课题有15篇,占总数的11.7%;省级管理课题有7篇,占总数的5.5%;院校级管理课题6篇,占总数的4.7%。2004年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对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非常重视,许多国家级科研项目不断涌现。例如,基金项目为“国家体育总局2008奥运科技攻关项目”的课题;郭翠兰、刁在箴发表了《从独创性加分谈艺术体操创新的前瞻态势》一文,对艺术体操的创新进行了研究;胡凯等人发表了《圈操器械技术运用规律的研究》一文,对圈操技术在成套动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刁在箴、李想等人发表了《艺术体操项目计算机辅助动作编排及演示系统研究》一文,对计算机技术在编排方面的辅助作用进行了研究。围绕一项课题,相关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但2008年奥运会之后,国家体育总局、省教育厅和高等院校对艺术体操科研的重视程度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课题项目的不断减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降低。所以要求艺术体操管理部门应重视艺术体操科学研究,积极调动该领域的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有目的地进行艺术体操科研立项,提高艺术体操科研水平,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科技性服务。

2.2 2004 ~ 2010年艺术体操主要科研成果分析

2.2.1 训练与竞赛的研究训练与竞赛的研究包括技术、战术、心理、负荷安排、体能训练等方面。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技术的训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建议教练员在训练中应加强跳步类和转体类身体难度的训练,同时加强运动员成套动作的体能训练,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加强运动员的柔韧素质,缩小和世界强国存在的差异。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艺术体操训练理念的转变和训练方法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2.2 艺术体操规则变化与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分析艺术体操规则变化与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主要包括规则演变特点、成套动作编排的方法和成套动作的编排创新等。2004 ~ 2010年,每一周期新规则的出台都有不少专家依据规则对成套动作编排的影响、制约、要求以及如何改进行成套动作的编排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对艺术体操新周期评分规则的变化及对编排影响的研究文献分析,专家们一致认为,新规则对成套动作编排的导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难度动作不断增加,器械技术的发展受到高度的重视,跳步类和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的级别不断提升;(2)增加了艺术价值的评判内容,加大了艺术价值的力度,对“特殊艺术性”加分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3)创新是艺术体操的生命,没有创新的成套动作便没有取胜的条件。这些研究成果为艺术体操成套动作创编提供参考。

2.2.3 艺术体操技术的研究分析近7年来,有关艺术体操技术的科研论文,相对比较多,主要是关于世锦赛、奥运会等大型比赛中运动员成套动作身体难度和器械难度的分析。在身体难度方面,我国艺术体操技术在四大类身体难度动作的类型选择上以跳步类较高,转体类明显偏低,选择难度类型缺乏多样化;在完成身体难度动作质量上,跳跃技术难度发挥比较稳定,转体是我国后备力量身体技术的薄弱环节。关于器械技术的专门研究主要包括器械技术的使用规律、使用方法及四大类身体难度与器械动作的结合规律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教练员进行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2.2.4 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关于艺术体操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较多,不同的学者分析的角度也不同。一些学者从技术层面分析现状,找出制约中国队整体实力水平的因素;一些学者从中国的艺术体操发展体制等角度切入,对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等进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从体育文化、社会科学理论的视角,对中国艺术体操项目的软化发展内涵、趋势、措施与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所有的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2.2.5 教学与课程的研究随着艺术体操课程在高等院校的开展和普及,有关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学生成绩评定等的科研论文不断增加。对大学生艺术体操课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关于中小学艺术体操课的研究几乎没有,在所统计的科研论文中,只有一篇是关于艺术体操融入中学体育课的研究。由此可见,艺术体操课程很少在中小学开设,这样不利于艺术体操科学选材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2.2.6 损伤与选材的研究有关损伤研究的论文数量很少,主要一些关于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损伤的现状调查、损伤的部位、损伤的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尽管有关学者对目前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损伤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损伤的对策,但研究水平仍然较低,且研究成果较少,如有关腰肌、踝部、膝部、足跟等具体部位的损伤原因、损伤规律的研究涉及较少。

有关艺术体操选材研究的论文只有1篇,这篇论文是齐家玉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选材新阐述”。选材是艺术体操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只有科学合理的选拔出适合该项运动的苗子,才能在运动训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艺术体操选材不可忽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2009 ~ 2012年奥运周期与2004 ~ 2008年奥运周期相比,发表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关于艺术体操的论文数量明显减少;《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基本构成了我国艺术体操科研宣传的主要阵地;具有副教授和讲师职称的高学历高校教师是艺术体操科研工作的主力军;艺术体操科研论文主要涉及训练与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教学与课程、编排、创新、损伤、选材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研究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是2 ~ 4种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调查法、录像解析法、专家访谈法这5种方法上。比较分析法、观察法、测试法、实验法近年来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使用单一研究方法的文章越来越少,使得艺术体操科研论文的研究方法逐步在向科学化和高科技化发展。

3.2 建 议

3.2.1艺术体操管理部门应重视艺术体操科学研究,积极调动该领域的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有目的地进行艺术体操科研立项,加大对艺术体操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完善艺术体操科研理论体系。

3.2.2鼓励教练员从事艺术体操科研工作,以提高训练科学化程度,提倡体育院校艺术体操专业教师与当地专业队以及科研机构挂钩,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优势,促进我国艺术体操科研工作的发展。

3.2.3研究人员应加大对薄弱领域的研究力度,鼓励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测试法、实践法等研究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对问题加以论述,不要停留在简单的、表面的描述性层次上,要使研究向着纵深方向和定量方向发展。

3.2.4应进一步加大对艺术体操应用性的研究,尤其是一些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诸如:科学化训练、运动损伤、运动员退役、运动营养等。这对尽快提高我国的艺术体操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田麦久,马启伟,张力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J ].体育科学,1993,13(3):13-18.

[2]倪旭芬.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夺标希望与对策[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41-43.

[3]郭翠兰.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合作关系创新基本特征与方法探骊[J ].中国体育科技,2009,45(6):25-29.

[4]王雁.规则修改后艺术体操制胜因素之间的关系变化及其影响[J ].体育与科学,2005,26(6):54-56.

[5]郑玉霞.新规则下的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分析与训练[J ].中国体育科技2008,44(1):93-93.

[6]龙春晓,胡凯,赵玉华.2010终身版规则下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发展态势[J ].体育学刊,2010,17(9):79-82.

[7]汪敏.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器械技术运用的现状及问题剖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8,42(3):111-113.

[8]谢莹,孙丹.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应用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33(10):120-122.

[9]刘瑞峰.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训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280-282.

[10]曹蓓娟.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4):120-122.

[11]黄俊亚.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0(5):689-691.

[12]刁在箴.基于规则演变的艺术体操成套编排新思路[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128-1130.

[13]郭秀文.艺术体操运动员成材规律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26-128.

G812.6

A

1674-151X(2011)11-045-04

投稿日期:2011-06-12

尹春侠(1986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1.019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学报论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优雅背后的艰辛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