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魅力村寨 金色妥乐

2011-10-21谢启富

当代贵州 2011年33期
关键词:盘县长者银杏树

■ 文/甘 琦 谢启富 焦 祥

魅力村寨 金色妥乐

■ 文/甘 琦 谢启富 焦 祥

盘县石桥镇妥乐村,有1145棵800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今年8月,在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召开之际,贵州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评选结果出炉,妥乐村成为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最。

与“妥乐”这个名字结缘,源于大学时一次从朋友那里看到一组盘县石桥镇妥乐古银杏树的照片,当时就深深被古银杏树的美丽征服了。“为伊悄得人憔悴”,多少年来,“妥乐”这个令人心醉的名字一直在脑海中萦绕。

妥乐村600多年前为彝族聚居地,因明初西南屯军而变为彝汉杂居。随着历史发展,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但“人树相依”的文化却亘古未变。

今年8月,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召开之际,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出炉,盘县石桥镇妥乐村从245个参与评选的民族村寨中脱颖而出,成为魅力村寨之最,被命名为摄影家的天堂。妥乐,这个令我们神往已久的名字再一次激起我们远行去看一看的冲动。

因为机缘巧合,金秋10月,在盘县参加一个会议,会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向着神秘的妥乐村前行,有幸与那魂牵梦绕的妥乐村零距离的接触,了却了多少年来的一块“心病”。

走进“世界古银杏之乡——中国·金色妥乐”,1145余棵800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像一个个忠于职守的卫兵默默地守护着山寨。402户农家聚居在古银杏树间,形成树在村中、村在树中、人树相依的神秘银杏世界。听村民说,这群古老的银杏恰似马良手中的神笔,年复一年书写四季的歌谣。当春天悄悄爬上树梢时,古树新芽,迸发出古老而旺盛的生命力。在明媚的夏日里,雄树挺拔伟岸,雌树含羞怒放,神秘的爱在雄树与雌树间播撒。不久,众多的雌树挂满枝头的杏果,人们看到了新生、看到了希望。果实缀满枝头的秋天里,金色的浪花划破宁静的山村,树上树下、村里村外被镶成金色的海洋。摄影师、画家、记者、游客纷至而来,人们在饱览古银杏美景的同时,从心灵深处无不感激大自然的恩赐。冬天,当大地披上银装时,历经岁月洗礼的古树、盘根错节的树根,还有那不屈不挠的树枝,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昨天的故事……

夕阳西下,穿过古银杏树林,踏过布满落叶的石头小路,感受古银杏树带来的惬意;透过星星点点的余晖洒落下的美景,感受古树下的幸福生活。 (盘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走在妥乐青石板路上,看看如诗如画的古银杏树,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紧紧相拥的“夫妻树”,根茎相握,枝叶相触,你依我浓,把无尽的爱意溶进岁月的长河里;河边捣衣的“姊妹树”,肩并肩,手牵手,当风吹过,似乎有她们的笑声沿着小河流水咚咚飘远;相依为命的“父子树”静静地站立在古桥边,饱经沧桑的“父亲”眼里流露出伟大而沉甸甸的父爱 ;遍布树身的“树钟乳”,把美留给了人类,而自己却默默地承受着岁月的蹉跎;错落有致的树根,有的恰似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有的犹如涓涓的溪流……一棵树一个韵味,一棵树一个情调,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桥不动,水在流,树在看!

三四个无邪的彝家少女在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捣衣,嘴里还不停地哼着彝家小调,歌声引来了五六个捣蛋的男童,他们在河里嬉戏,溅湿了捣衣少女美丽的衣裳,她们只好收起捣槌,嬉笑而回。黄昏时刻,劳作了一天的山里汉子扛着犁、牵着牛悠闲地从石桥上走来,看着自家袅袅的炊烟,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微风轻轻吹来。一片片如精灵般的银杏叶慢慢撒落于地,地上的“精灵”也乘风翩翩起舞,空中地上成了“精灵”们的舞台。黄色的“精灵”飘过少女的额头,滑过少年的肩膀,穿过老人的手指,落在河面上……好一幅“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村美景。

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盘县妥乐千年千株古银杏林。一棵树一个韵味,一棵树一个情调。农人、老牛、菜地、古树一起勾画乡间美景。(李贵云/摄)

银杏树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还有诸多的实用价值。由于它是一种生长较慢的树,有“三十年而生”和“公植树而孙得食”之说,所以又称“公孙树”。因形似小杏,核白色,俗称“白果树”。其叶状如鸭掌,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等症”。银杏叶、银杏果除了具有较高的医用和营养价值之外,还具有很强的驱蚊防虫的功效。传说清朝乾隆十三年夏,乾隆皇帝微服私访,途径云贵地区时,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一路上常被蚊虫骚扰,令他心里很烦躁。一天,他来到盘县妥乐村,进入村子后,顿时感觉神清气爽,蚊虫不见,龙心大悦,到达小桥旁时,翻身下马,望着远去的流水,大声感慨“好个妥乐村,蚊虫也不生”。这句话由此便在民间流传下来,而这座桥也由此得名“下马桥”。

走过“下马桥”,穿过稻田间,走上树荫下的小道,转过几道弯,便能看到一座古老的寺庙,名曰“西来寺”。“西来寺”建于大唐年间,与盘县丹霞山的护国寺(又称东来寺)齐名,时有“上有丹霞,下有西来”的称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照相辉映,生长在古庙前的桂花树,树龄已超800多年,年年开花,每到金秋时节,轻风一起,整个村寨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相传这桂花之香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村寨的后山上,怪石嶙峋,绿树成荫,清新自然。有一座根据民间传说而得名的“仙人庙”。相传光绪年间,妥乐村村民遭受瘟疫,人们患上了痢疾,在当时,这无疑是灭顶之灾,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等待着死神的宣判。其中有位“顾”姓长者,想着横竖都是死,不如死在“仙人庙”那鸟语花香的地方。他拖着困乏的身体一步一步爬到“仙人庙”,有气无力地坐在一棵粗大的松树下面,准备好告别自己的一生。恍惚中,一位白须老人飘到眼前,问长者,你何故满面倦容?长者想起自己的一生以如此惨淡的方式结束,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的说明自己和村民们遭遇的不幸。白须老人听完后,安慰他说:“长者,勿须悲伤,我自有办法帮你,你只需将身后的松树皮取回去,熬水喝下,自然病去无影。”长者欣喜万分,连忙磕头,“若真能如此,他日我定来拜谢神仙”。白须老人作了个揖“尘归尘、土归土,你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说完,拂尘一挥,就消失了。后来长者根据白须老人的指点领着乡亲们服药,果然药到病除,等再寻白须老人感谢的时候,却空有“仙人庙”,不曾见到白须老人。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但这个民间传说故事折射出妥乐村“树在村中、村在树中、人树相依”的独特树文化,见证了妥乐村悠久、浓郁的民间文化史。古银杏树是妥乐村人对长寿和家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银杏树形神俱美的品质孕育了妥乐人世代崇拜和爱树的美好风范。妥乐村的景象更是游人灵魂深处的梦幻庄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妥乐村走出去的学子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的高等院校。一千多人口的妥乐村,80岁以上高寿的老人就有20多位。

夕阳西下,穿过古银杏树林,踏着透过树叶那星星点点的余晖,看着那袅袅升起的青烟,潺潺的流水,绵绵的古树……我们在苦苦地寻找银杏树下这座古老村寨神奇与美丽的奥妙。

11月8日,西南林业大学在妥乐村挂牌成立中国树文化研究基地,西南林业大学专家研究认为,这种文化有个性鲜明的特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树文化之魅力村寨。贵州旅游“十二五规划”也将妥乐村列为特色村寨,纳入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相信,妥乐的神奇和美丽将有更多的世人一起去见证与分享。

(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盘县长者银杏树
秋天的银杏树
银杏树
大象“长者”会把生态知识传给下一代
任弼时与盘县会议
盘县关工委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
——长者的期盼">"老博会"剪影
——长者的期盼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银杏树下咖啡香
盘县老年门球队在协作赛上获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