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事”说出和谐来

2011-10-21付云杰

当代贵州 2011年33期
关键词:事会干群黔西县

■ 文/付云杰 本刊记者 付 松

“说事”说出和谐来

■ 文/付云杰 本刊记者 付 松

黔西县利用干部与群众经常“说事”这一形式,沟通了干群感情,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黔西县“说事制度”从2008年在洪水乡解放村试行到目前全县推广,在经济发展的难事、和谐稳定的大事、村居服务的小事、新村建设的实事、扶贫帮困的好事等方面,让老百姓说话有去处,说话有人听。

“说事”知民情

解放村村民王明鹏退伍待业多年,渐渐养成了酗酒的坏习惯,家里的重担就压在了妻子身上,偶尔还会发生“家庭暴力”。

在一次“说事会”上,村民王明军呼吁大家帮助一下这个家庭。会后,村干部多次到他家理家事、拉家常,党员刘万荣还主动请缨对他进行“一对一”帮扶,不但从思想上进行长期的开导,还在物质上给予了适当帮助。如今的王明鹏,在刘万荣的乡村宾馆里当上了餐饮总管,酒也戒了,人也变了。

提起自己的经历,王明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能报答他们的就只有好好工作,好好做人。”

“村民们提出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村干部难以发现的。迈不过去的坎,鸡毛蒜皮的事,村民了解得更多,更有发言权,所以经常‘说事’,大大方便了村干部了解村里的情况。”洪水乡党委委员李毅说。

“干事”解民困

“村里的干部、邻居天天给我挑水、送菜。”解放村大坡组80岁高龄的五保户老人王明德,提起2011年大旱期间受到的照顾,感激的话说都说不完。

为了让王明德这样的村民“老有所依”,解放村实行村干部包片,小组长包户的方式,建立“分类办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整体配合”的办事机制,实现入户听事、说事全覆盖,对群众说事的内容按性质、程度等进行归纳分类,全面、及时了解村民生产生活困难。

大旱之年,和全省大部分乡镇一样,洪水乡不仅80﹪的庄稼绝收,解决生活用水困难更是迫在眉睫。

在解放村“说事会”上,党支部书记史洪俊动员说:“我们要及时采取自救措施,不能等,不能靠。党员干部要带头帮助全村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就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挑水队天天往返于逢水河与大坡村之间,在夏日的阳光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议事”化民怨

通过“说事”制度,县纪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纪律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把干部联系群众和干部工作纪律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利用干部与群众经常“说事”这一形式,沟通了干群感情,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城关镇幸福村通过“说事”解决了新迁入的73户移民的水、电、电话等问题;五里乡解决了中沙村李德忠在安置过程中,请人帮助搬迁实物而造成3人死亡的赔偿问题;锦星乡解决了库区凹水街上47户移民上访要求,并提出实物指标的补偿问题;城关镇解决了上马村原村支书巧立名目私自收取洪家渡电站库区移民“基础设施费”和“安置费”2.65万元等问题。

洪水乡长堰村“说事日”现场。(黔西县委组织部供图)

群众反映说:“以前我们有什么怨言多是以骂街的方式发泄,现在好了,我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到‘说事室’向乡、村干部说,通过他们的帮助,我们的很多事情都得到了解决。”

目前,黔西县26个乡镇中多数乡镇成立“说事”工作领导小组,近300个村建立“说事室”,安装了“说事”电话300部,印制“说事便民卡”15万张,村支部召开“说事会”1155次。全县村级“说事日”接待“说事”群众21120人次,收到群众意见和建议5000多条,当场答复群众3000条,请示后回电答复450条,群众要求办理事项1500多件,其中直接办理的630余件,承诺办理220件,联合办理96件,代办理500余件。

黔西县纪委副书记梁先林说:“村级‘说事’缓解了农村群众开会难、议事难、办事难,‘说事’说出和谐来。”

(责任编辑/彭美玉)

猜你喜欢

事会干群黔西县
乌江源百里画廊
下乡扶贫记
作品赏析(3)
浅析黔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最泥土”的治理方式——板凳上的说事会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我的“干群”相处之道
“五个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州省黔西县关工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