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家远程教育云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2011-10-18杨孝堂热哈提努尔散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优质学习者

杨孝堂,杜 若,热哈提·努尔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教学资源管理处,北京 100031)

基于国家远程教育云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杨孝堂,杜 若,热哈提·努尔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教学资源管理处,北京 100031)

云计算、泛在计算等新一代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出现,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以及分布式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站在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建设的视角,应用新技术理念,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两个核心问题,即如何生成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如何形成高可用性数字化资源应用环境,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未来的规划。

云计算;泛在计算;数字化资源;数字化资源支撑平台

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所提出的建立中国教育云服务平台相呼应,国家开放大学欲通过搭建信息化支撑系统构建国家远程教育云,为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的独特价值取向,首先会通过学习资源充分显现出来。(严冰,2011)那么作为远程开放教育核心要素的学习资源建设,应该如何基于国家远程教育云,整合、改造、开发、开放多来源、多层次、多类型的资源,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为各类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呢?从理论上讲数字化学习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能够为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提供广泛而富有成效的支持。(李招忠,2008)数字化学习资源则是实现数字化学习的基础和关键。而新技术的出现无疑对数字化资源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云计算、泛在计算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影响

1.云计算

教育和科研被认为是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最具发展潜力的应用领域之一。其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并不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应用云计算构建数字化资源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自如地在各种终端之间同步获取数据,并可随时与任何人分享,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共用,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资源孤岛的形成。

2.泛在计算

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是指无所不在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式,其基本设想是把计算机微缩成各种大小芯片嵌入到每件事物,通过广泛存在的计算机和无线通信悄无声息地为人们服务。泛在学习是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特点可以总结为:①永久性,②易获取性,③即时性,④交互性,⑤教学活动的真实性,⑥适应性,⑦协作性等。将泛在计算应用于远程开放教育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创设“多形态资源、多终端接入、多通道交互”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组合、选择和获取学习内容,更好地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大大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综述

提到数字化建设,有两个核心的问题需要考虑,一个是如何生成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优质数字化资源,一个是海量资源积累后,如何形成高可用性数字化资源应用环境。这两个看似相互独立的问题,其实是相关联的,高可用性的数字化资源应用环境会促进优质数字化资源的生成、共享和应用,海量的优质资源是则构成资源应用环境的基石。

1.国外现状

(1)数字化资源的评价标准与量规

很多国外学者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数字化资源的评价标准与量规。较有影响的有,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STD)的E-learning学习课件的质量认证标准(E-learning Certifications Standards),于2001年通过测试并定稿,包含可用性、技术性和教学性三个维度。美国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项目MERLOT(Multimedia Educational Resource for Learning and Online Teaching)于1997年开始,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领域,其项目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提供学习资源服务,二是构建网络虚拟学习社群。MERLOT所提供的学习资源都是免费的。该项目对资源质量的评价包含内容的质量、作为教学工具的潜在有效性和操作的简便性。另外,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这个领域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评价标准,极大地促进了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优质数字化资源的生成。

(2)对象化学习资源的生成与管理

对象化学习资源的生成与管理可以使教学资源开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需求、提升资源共享系统的效能,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习对象是支持学习的可重用“微内容单元”,具有可重用性、独立性,采用LOM进行属性标注。可重用学习对象的提出是采用工业化高效作业模式对资源内容建设模式进行重构的一种设想,希望设计开发的独立学习对象能够在不同应用情境中不断被重用,构建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并在总体上提高资源建设的成本效益。CISCO公司根据学习对象理论将学习资源内容进行了Curriculum、Unit、Module、Lesson(RLO)、Section(RIO)这样的分层,并构建了相应的学习对象分布管理应用的网络平台系统,在应用学习对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方面取得较大影响的项目还有:加拿大的EduSource、欧洲的UBP、澳大利亚的EdNA、美国的MERLOT、英国的JISC IE等。国外这样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通常由来自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的不同人员共同承担,并在多个层面展开相应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这些由来自不同背景的领域专家从不同层面开展研究与实践,共同推动了国家整体上的共享学习资源环境的建设。

2.国内现状

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校精品课程等项目推动了数字化资源生成、共享和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学设计、课件、试题库和案例库建设方面,都有大量实践应用。但从资源的质量上来讲,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只注重量的积累,资源教育性和教学性被普遍忽视;二是没有从整合资源的视角去思考网络教学和网络课程开发,难以跳出传统课件开发的思维模式;三是资源的重复建设,未形成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四是资源的评价审核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难以规模呈现;五是资源库的交流与互动性能,难以形成数字化资源有效的共享与演化提升。

从共享环境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未形成被广泛认同的数字化资源生成标准和流程规范;二是集中存储与集中管理的模式给数字化资源生成和共享带来很多限制;三是数字化资源的价值未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

1.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经验

中央电大三十年来积累的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尤其是1999年开放教育试点以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经验,为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建设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

1978年开课以来,尤其是1999年开展开放教育以来,已经开设了66个专科和26个本科专业,建设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800多门,聘请了2000多名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担任印刷教材主编、主审和视频教材的主讲,包括华罗庚、杨振宁等大师的讲座。已经建设了9000多学时的视频资源和近600门优质网络课程 (其中国家精品课程23门)。在非学历资源建设方面,包括“三农”教育、师范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等视频资源总计达25000多学时。这些都是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原始资源积累。

3.“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开发与运行

2008年3月,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承担建设的“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该项目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计开发了资源共享基础平台及应用系统;整合了包括国家开放大学资源和国家精品课程在内的各类优质资源;目前已在全国建设了20余家分中心。其系统开发、资源整合与运营经验为本项目的实施打下基础。

4.课题“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2008年所开展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将“泛在学习”应用到课程的学习上来,以小企业管理等4门课程作为试点对象,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设计开发短信(彩信)资源、电子书、“移动校园平台”等,相关资源建设机制、流程的初步方案。

四、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划

1.创新课程建设观念

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远程开放教育的媒体利用和学习资源发生重大的变化,国家开放大学的数字化资源建设需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创新课程建设观念,为学习者提供集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形成性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的网络课程,提供资源的导航与推送服务,更多地应用“印刷媒体+PC上网+手机终端”,或者是 “印刷媒体+ IPTV+PC上网+手机终端”,或者是“电子(纸)书+PC上网+手机终端”等多种媒体组合,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实现远程开放教育的泛在学习。

(1)建立课程泛在学习资源体系。不仅要关注单一资源,更要关注课程资源体系;不仅要求每一个单独的资源是优质的,更要使这些资源组成的资源体系也是优质的,是优选组合了的教学资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应用和教育者建设与资源整合。按照课程学习素材性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学习指向性和资源来源可以划分为:预设性资源、形成性资源、关联性资源和泛化性资源四类(杨孝堂,2010),其中预设性资源作为教师预先制作或设定的、并要求学习者必须使用的资源,必须认真设计、编制;形成性资源是学习者的问题、困惑、感受、见解等动态生成的资源,经过师生或者计算机自动筛选和整理可以形成问题库、博客、网络日志,应用或共享;关联性资源如数字图书馆、资源库等,需要教育机构在共享的层面上付出努力。

(2)建设优质的预设性学习资源。需要坚持如下原则:对于预设性学习资源来讲,海量资源等于没有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课程预设性学习资源越少越好;用错了地方的预设性学习资源是垃圾,甚至是毒品;不适用的预设性学习资源是无效资源;优质的预设性学习资源一定是优选组合了的资源;考察预设性学习资源是否优质,应从“必须、够用、有效、经济”的基本思想出发,做到“最需要的内容,最方便的获取,最经济的利用和最高效的学习”。

(3)进行多种媒体学习资源的一体化设计和可选择性设计。多种媒体学习资源一体化设计是指在远程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根据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专业学习规律,充分合理地确定各种媒体资源建设的使用方案,使各种媒体资源在使用时相互配合,发挥媒体各自的优势,形成有机整体。可选择性设计是要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设计模块化、结构化的学习资源体系,为不同背景的学习者提供可选择的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当然,学习资源可选择性设计的前提是教学内容的可拆分性,其保障是经费投入,其核心是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与学习媒体的合理选择和科学组合。

(4)处理好不同类型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建设方式、使用要求、承载的媒体和传送方式是不同的,要使建设与应用不出现脱节的现象,就必须在建设的设计阶段考虑资源的应用条件和应用成本,从而到达建设与应用统一。

(5)遵循相关课程学习资源的开发技术标准,以保证学习资源的共享。泛在学习时代是共享资源的时代,共享的前提是技术的兼容性,在资源的开发阶段要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的标准。

(6)研制课程资源体系的质量评价标准。在广播电视大学课程标准和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实施及效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远程教育教学发展的最新趋势,从学生学习过程入手,重在利用最终用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修订的方法,探索出一套符合高等教育普遍规律、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符合成人学习需求、科学有效的课程资源体系的质量评价标准。

2.形成高可用性数字化资源应用环境

数字化资源支撑平台承担了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层面的建设、组织、管理、发布和应用的功能。它是国家远程教育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在国家开放大学高性能的网络和存储基础设置的基础上,能够承载超大规模的媒体资源存储和多种终端高速访问,能够满足各类用户资源检索、访问、下载、评价与共享的需要,为用户构建友好的资源应用环境。同时,该平台还是一个可扩展、高度开放的公共资源服务平台,不仅国家开放大学的其他教学应用能够无缝地调用支撑平台提供的服务,通过开放的技术标准和应用程序接口,社会上各类教育机构也能够便捷地在此发布资源,或利用已有资源构建新的课程资源,提高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共享效率,降低资源建设成本。此外,支撑平台还可根据行业企业、组织机构的培训需求,提供定制的资源开发或培训外包服务。数字化资源支撑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数字化资源支撑平台建设利用现代知识管理和知识工程中的相关技术,采用基于知识点的资源建设与管理方式,实现资源的灵活配置与整合,提高资源服务质量。构建一套动态的、由知识节点及其关系构成知识网络,使之成为组织资源库中各类学习资源的逻辑框架。以统一的逻辑框架为基础,有效整合来自不同机构、不同领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资源的沟通。

3.生成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数字化资源

国家开放大学将主要通过改造、新建和整合的方式,聚合优质教育资源。

(1)以统一的逻辑框架为基础,改造现有的音像制品资源,包括“三农”教育、师范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等特色视频资源,编目入库到数字化资源支撑平台。

(2)开放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国外知名高校的公开课等开放教育资源、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国内高校投入资金建设的校级公开课和精品课程,以及远程教育机构现有优质资源等,并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开放,通过数字化资源支撑平台提供配套的应用服务,增强学习者学习体验,扩大资源应用社会效益。

(3)将根据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学习需要,以一流专家学者领衔,新建一批优质课件资源、案例资源、实验资源、测评资源,其中,非学历教育部分,针对社会紧缺的人才需求和国家建设重大工程的需要,与各行业协会、部委密切联系,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开发、购买或招标建设新型学习资源。

国家开放大学将根据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服务模式改革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资源建设:

首先,基于便携终端的“微型学习”资源建设,组织专门的研发队伍,与高校、企业合作开展相关的研究,根据需要调整“微型学习”资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创新资源呈现模式和交互方式,切分资源时间长度、转换资源格式,使之成为主流学习资源之一。

其次,远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借助国家开放大学先进的教学环境和设备,开发一大批用于支持远程实践教学的资源,特别是理工类学科的虚拟实验、仿真实践教学资源,支持基于仿真场景的科学实验、角色扮演学习以及基于多人视频会议系统的远程情境教学等。

第三,建设多样化测评资源,除传统的试题库、试卷库外,建设情境反应测评、协同任务驱动测评、基于远程监视的技能展示和现场观摩等新型测评资源,通过学习测评资源的改革推动远程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有效提高学习者职业能力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四,针对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需求,开发一批优质双语教学资源,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发展;针对我国部队战士和士官的学习需求,开发一批优质学习资源,并探索缺乏互联网接入条件下的资源应用和教学服务模式,促进我国军队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对残疾人资源应用能力的支持,例如针对盲人提供资源的朗读版本,针对聋哑人提供视频资源的文字脚本等等。

4.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建成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资源体系。通过引进商业资源,使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拥有可提供全国服务的基本常用文献数据库。通过资源调度与信息集成,共享CALIS、CADAL数字图书馆资源。引进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NSTL)等数字图书馆项目可提供服务的资源。

建立统一协作、共建共享的数字图书馆应用服务系统。建立各个功能软件高度集成的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总部应用系统,以扁平化方式统一为全国读者提供服务。支持多终端阅读,实现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推送服务。建成支持与若干所分部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应用系统。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建成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应用子门户。到2020年,直接服务于450万注册生群体,并具备为每年3500万规模的全民学习提供数字图书馆支持服务。

五、结束语

目前,基于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机制、流程尚处在探索阶段,但在不久的将来,结合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特点,应用云计算、泛在计算所形成的数字化资源支撑平台以及优质的面向学习对象的优质的学习资源,将拥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较大的发展、应用的空间。同时,在对新技术不断跟踪、整合、应用的同时,我们还要必须要注意加强影响学习模式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如学习者本身、教师、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媒介、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学习时间等,以此作为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出发点,为各类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从而实现有支持的个性化学习。

[1]严冰.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与学习资源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8).

[2]杨银付.加强开放大学的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1(6).

[3]李招忠.“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R],教育部规划课题,2008.8.

[4]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6).

[5]中央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系统立项建议书,2011.10.

[6]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

[7]李玉顺,李葆萍,林康权.E-learning教学应用与资源制作[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0.12.

[8]庄秀丽.浅探数字资源建设[EB/OL].http://www. zhixing123.cn/lunwen/17774.html,2011.06.24.

[9]谢舒潇,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10]马维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8(12).

(编辑:隗爽)

G203

B

1673-8454(2011)21-0014-04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优质学习者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