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2011-10-16张彦军李美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青海省青海心理健康

张彦军,李美华

(1.河西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青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青海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张彦军1,李美华2

(1.河西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青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以scl-90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青海省8所高校1075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青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全国水平;城市、农村、牧区之间、各民族大学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亲子关系、年级、学校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scl-90;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主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力图了解现阶段青海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于2010年11月进行.调查包括了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省警察职业学院、青海大学、青海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省湟源牧校在内的八所青海省主要高校 (本科高校3所,高职类专科学校5所),随机抽取每所学校中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本次测试共发放问卷1503份,回收1420份,回收率为94.47%,剔除部分题目选项缺失的问卷345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75份,有效率为75.7 %.学生平均年龄为20.23岁,其中男生 462人(42.9%),女生 613人(57.1%).大一426人(39.6%)、大二 306人(28.5%)、大三 222人(20.7%)、大四121人(11.2%)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10组症状群组成.每组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5个等级:1表示自觉没有症状;2表示自觉有点症状;3表示自觉有症状;4自觉常有该症状;5表示该症状十分严重.将回收的有效问卷在计算机上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青海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在scl90问卷中,前9个因子是最常用的指标;通过青海大学生9个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见表1),可以看出:青海省大学生在躯体化因子(F1)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说明青海省大学生在躯体方面的反应较为明显;在强迫症状因子(F2)、人际关系敏感因子(F3)、抑郁因子(F4)、敌对因子(F6)、偏执因子(F8)、精神病性因子(F9)方面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且这六个因子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p<0.01);在焦虑因子(F5)和恐怖因子(F7)上,青海省学生的得分和全国常模并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青海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1075名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阳性反应者(总均分≥2)共215人(见表2),占总人数的20%.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者(总均分≥3)17人,占1.58%;在男女差异方面,经t检验,男生在抑郁因子(F4)、焦虑因子(F5)和恐怖因子(F7)方面的得分低于女生得分,且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p值分别为0.000、0.003、0.000),女生在总均分上的得分也非常显著高于男生(p=0.000<0.05),这和刘寿[1]2008年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女生的心理问题更应该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此次调查的青海省六个民族间在各因子方面差异不显著.

表1 青海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析与全国常模比较(M±SD)

表2 男女生阳性症状均分分布表

2.2 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分析

此次在调查中,同时调查了学生家庭方面的基本情况,包括生源地、城乡(牧区)、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学生成长经历、对自己家庭状况的满意度、对家庭环境的满意度、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

在成长经历方面,父母抚养长大的学生和祖父母抚养长大的学生在各个因子上无明显差异;来自于城乡牧区之间学生在各个因子方面无差异;独生子女在敌对因子(F6)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09<0.05);在父母关系方面,问卷将父母关系分为融洽、冷淡、经常争吵、对立四种类型,调查发现,在主要的9个因子上,由于父母的关系不同,学生在9个因子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其基本规律是:随着父母关系的紧张,学生在所有9个因子上面的得分随之升高;父亲的文化程度对于学生的各因子得分影响不显著,但母亲的文化程度显著地影响强迫症状因子(F2)、敌对因子(F6)、精神病性因子(F9),其基本特点是:母亲文化程度越低,学生在这些因子方面的得分越高.此次调查问卷中,将亲子关系分,分别是亲密、一般、疏远、对立这四种由近及远的亲子类型,统计数据显示:亲子关系对学生在除恐怖(F7)以外的各个因子方面的得分都有显著影响,且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p<0.01),但有意思的是,并不是亲子关系越疏远,学生在各因子的得分越高,而是随着亲子关系的疏远,学生在各因子的得分呈现出抛物线的趋势,即:在各因子的得分上,亲子关系属于“一般”或“疏远”两种类型的最高,亲子关系属于“亲密”或“对立”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相对较低.

家庭结构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偏执因子(F8)上,1075名学生中,有995名属于双亲家庭,有80人属于其他家庭类型(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去世、组合家庭)的家庭,其他家庭类型的学生在偏执因子上显著高于来自双亲家庭的学生(p=0.009<0.05).

2.3 学校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分析

此次调查的八所高校中,不同学校之间学生除其他因子(F10,反映被试饮食及睡眠状况)方面无差异外,常用的九个因子在各个学校之间都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以躯体化因子(F1)为例,警官学院得分最高,其次是湟源牧校、青海师大、青海民大、建筑学院、交通学院、青海大学、卫生学院;以强迫症状(F2)为例,警官学院得分最高,其次是青海民大、建筑学院、湟源牧校、青海师大、卫生学院、交通学院、青海大学.

各个年级在躯体化因子(F1)、强迫症状因子(F2)、抑郁因子(F4、)焦虑因子(F5)、偏执因子(F8)等五个因子方面存在差异(见表3);以强迫症状因子为例,强迫症状反应最明显的是大三,其次是大二,接下来是大四,大一时强迫症状相对较轻.总均分是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四个年级在10个因子总均分上有显著差异(p=0.011<0.01),得分从高往低分别为大三、大二、大四、大一,说明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其他年级.

3 讨论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青海省大学生在scl-90量表9个常用因子中有6个因子低于全国常模,有两个因子无显著差异,只有躯体化因子高于全国常模,说明青海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由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可能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生活节奏慢、学生感受到的压力小有关系.为了进一步验证青海大学生在躯体化方面的特点,将青海本省籍学生和外省籍学生在躯体化方面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青海本省籍的大学生躯体化水平非常显著(p=0.002<0.01),高于在青海就读的外省籍学生,说明躯体化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并不是由于外省籍学生由于环境不适应等因素造成的,躯体化因子水平较高是青海本地籍学生的特点之一,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青海省大学生一般及一般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远低于甘肃省[2]32.39%和安徽省[3]22.5%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青海省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比男大学生症状更明显,这和甘肃、安徽两省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调查提示,独生子女在敌对因子上得分较高,这正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游戏伙伴,因而缺乏多子女家庭中的谦让意识,反应了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心态,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调查同时验证了父母关系和孩子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密切联系,需要父母们真正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调查表明:父亲的文化程度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母亲则不然.进一步验证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这和克鲁普斯卡娅[4]、鲍德温[5]、诧摩武俊[6]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亲子关系的疏远,大学生各因子呈现抛物线的趋势,这可能由于“一般”、“疏远”、“对立”这三种亲子关系中,随着亲子关系的疏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但对于亲子关系“亲密”的学生而言,和父母的分离会带来“分离焦虑”等一系列的负面心理反应,从而导致亲子关系“亲密”的学生反而心理健康水平会下降.

不同学校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别,可能跟学校的特性有关系,如警官学院在诸多因子上得分较高,可能与学生训练强度大、准军事化的管理有关系.学生在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可能源于就业压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青海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全国水平.(2)青海省大学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3)青海省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4)由父母抚养长大或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来自城乡、牧区的大学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5)随着父母关系的紧张,学生在所有9个因子上面的得分随之升高;父亲的文化程度对于学生的各因子得分影响不显著,但母亲的文化程度显著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6)亲子关系、年级、学校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4.2 建议

针对青海省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呈现出的特点,建议继续加强对青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及支持力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使学生有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使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家庭的关心;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多提供指导与建议;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同的年级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任务,设置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侧重点来讲,尤其要加强对于大二及大三学生的教育与指导.

〔1〕刘寿.青海藏族医学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8):727-728.

〔2〕周爱萍.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学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5):15-17.

〔3〕秦红霞.安徽省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4):106-111.

〔4〕列维托夫.性格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314.

〔5〕梁宁建.基础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2.

〔6〕掘·内敏.儿童心理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126.

G444

A

1673-260X(2011)11-0126-03

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青海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编号:080045)”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青海省青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美青海
青海行七首(录二)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