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桂东客家服饰“客家蓝”的视觉特征

2011-09-28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桂东贺州客家人

邹 燕

(1.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2.贺州学院 艺术系,广西 贺州 542800)

初探桂东客家服饰“客家蓝”的视觉特征

邹 燕

(1.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2.贺州学院 艺术系,广西 贺州 542800)

作为客家文化的载体,桂东客家服饰浓缩了桂东客家人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桂东客家的特色文化,更蕴含着桂东客家对美的创造和追求。因此,从设计学和美学的角度分析桂东客家服饰特有的图案和色彩视觉特征,对于现代绘画艺术和装饰艺术极具参考价值。

客家服饰;图案设计;视觉特征

民族服饰具有历史意义,是民族文化具体的表现。要了解它内在的意识型态和外在的表面型态,要去研究客家传统服饰,应先从客家民族文化的立场上去观察,去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及特质,才能发现某种服饰为何会产生,以及存在的意义。

所谓“客家”,顾名思义是指以客居地为家者,是汉族的一支。胡人占领了他们原来居住地,于是便被迫往南方迁移。在唐宋元时代叛乱经常发生,在兵荒马乱中使他们不断往南迁移,其中的一支至今居于广西东部(桂东贺州)一带。

明清时,迁来部份客家人桂东地区,居于贺州市各村镇。从事种植及经商,促进桂东地区全面开发。

学者罗香林先生对客家人有较深的见解:“他们早期在北方被逐出,迁移南方各地,客家人一般不肯同化于当地的居民,好居住在山区,由于语言阻碍等因素,客家人显得比较孤立状态,与当地人有较大隔阂,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

其中一支一直往南迁移到贺州,并与当地居民通婚[1]105。他们的服饰与当地村民的服饰相互融合,形成了桂东客家传统服饰。其特色表现为色彩独特、大方朴素、不尚浮华。

一、桂东客家服饰的人文特征

贺州客家服饰,具有较强装饰性及蕴含了特殊的人文现象。其发展历史过程显现出了广泛的现实形态,桂东服饰语言的造型传达是多层面的复合结构,与生活需要关系密切。总体上表现在外在表象和内在本质两大范畴。外在表象——是根据民族习俗及民族传统来选择的艺术方式,如造型、面料、装饰、色彩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揭示服务服饰主题本质。内在本质,则通过外在表象来传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在性格、精神,通过图案纹样等外在造型形式传达物化于其中的人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精神追求、思想情感等,是依附载体体现出来的形象具体和形式特征。桂东客家服饰图案将造型语言形式化、人格化,形、意交融于一体,也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针对佩饰服装、及附属物构件的服饰设计和装饰纹样。作为整个图案艺术的一部分,焕发人的情感,展现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2]51。服饰图案自然具备图案的一般属性和共同特征——审美性、功用性、附属性、工艺性、装饰性等等。作为一个相对对立的门类,服饰图案当有自身的特征,如多意性、饰体性、动态性、和再创性等,并呈现相应的审美特征。动态是服饰图案同装束展示状态的变动,装饰性是体态的而呈现出来美学的特征。服装的基本元素就是包装人体,多元性是指服饰图案配合服饰的价值多重及服饰自身形式结构的要求,所以作为其装饰形式的图案当然也不例外,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呈现出相应的美学特征。服饰上的图案随人体的运动,向观者展示了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美。对服饰图案来说,这种变化的动态美充分表现了服饰的真实审美效果。

二、桂东客家服饰美学特征

从客家蓝染之美,能领悟客家人刻苦打拼的精神,体验天然染色的乐趣。桂东客家服饰的颜色及设计造型,体现了民族风情,表现了一种审美思维方式。展示民俗文化的遗产和深厚的情感生活的概念。客家崇尚传统民族文化吉祥、幸福、成功、幸福和稳定,装饰面料色彩和造型多种多样,并通常有外在物的挂缀镶拼,能满足心里平衡及审美需求。从多种类型的客家服饰可以看到,每个区域客家妇女对服饰都能精工细作。如果说桂东客家服饰纹样造型比其他民族丰富是有别于其结构搭配上的创意独特的话,那么更主要的还是饰纹图案的不同变化。桂东客家较为丰富的服饰造型纹样,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桂东客家人民爱生活、尚自然、追求极美的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还表达出他们较为奇特的审美和文化的创意与熟练的表现纹样的技艺。桂东客家服饰之所以如此神奇,与服装的图饰纹样休戚相关。桂东客家的服饰纹样运用,在日常中诸多方面有衣裳及配饰,还有小儿背带、床上用品如被面、毯子等,装饰图案种类绮丽、丰富、变化多。这些饰纹图案主要的是绣方位较多,如背、肩、襟、袖、领等部位,配件如围裙、围胸兜、腰带飘带、头巾、腰围、帽鞋及各种首饰以及衣裳之外的婴儿背带等等[3]96。

桂东客家服装的纹样式在表现方法上大致有三大类:第一是具象的模式性质,即近似于写实的纹样;第二是半具象半抽象纹样,即由几何图形、线条组成的实物图样;第三类是完全几何形纹样。所描述的题材多样,所有的纹样都具有特有的类似程式化的特征,主要有可爱的小卡通图案、动物、花草、星星太阳月亮。具有很高的欣赏性。这些纹样,在造型创意和表现手法上充分表现了桂东客家写实写意两方面的技巧与才能,思维进行创作均有人文精神。纹饰题材内容源于古文化和历史记忆,还源于对自然环境的模拟、对古历史文化及自然景观的写意。纹样装饰类型又基本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三类。

桂东客家服饰中有大量的几何纹饰,主要有水波纹、云纹、回纹、十字纹、锯齿纹、、雷纹、井字纹,以及他们运用以织花和挑花、贴花工艺为主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物象特征的卷草纹、太阳纹、八角花纹、铜鼓纹、星纹等等。桂东客家服饰中的动物纹造型十分丰富、奇特,在服饰的装饰上运用独有的表现手法,展现桂东客家人在动物图案纹样的丰富的概括力和想象力[4]70。

三、服饰色彩—“客家蓝”为主基调

蓝染就是用一种蓝色染料去染布,而这经过蓝染的麻布料裁制而成的衣服,就是我们一般所知的客家传统衣服——蓝布衫。客家成人衣服其色泽多偏黑、蓝、灰色。布是自己用棉花、苎麻纺织的,俗称“家机布”,本色白底,用土染料染漂而成各色,染料是土制“靛粉”,也有用“薯莨”、“土珠”或“乌臼树”等草木熬水染色的。

当地客家人使用大菁、蕃菁、木蓝等植物作为原料,经过了采蓝→制蓝→建蓝→染蓝多道流程才能完成。桂东客家成年人由于长年劳作,出入山野田园,在服装设计上喜以蓝、靛、青、黑色为主基调。这种颜色耐脏耐洗,是客家人勤劳节俭、外柔内刚的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尤其是在长期的和大自然博斗、艰苦的开垦荒地的岁月里,实用吸汗耐脏的蓝衫,更将客家人那种勇敢坚强、刻苦奋发内敛的精神地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它在客家的历史扮演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在时代进步、服饰趋于国际化的时代,蓝衫在今天的社会中看起来不合时宜,但客家人对它不能忘怀,在客家人的节日等特别的场合,许多的妇女都要翻出来。染蓝色为昔日民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文化,但如今几乎已经完全消逝于现代社会。为此,大量的研究者仍追寻过去的传统文化,设法了解先人的某种生活型态,竟发现了“蓝”具有多种禅意存在。蓝是天空、大海的色彩,是开阔自在的,可是一旦落实在生活中,却呈现为朴实的坚定民族性格。蓝染的原料—菁,在不起眼的外表下,隐藏了神秘的蓝,这种古老植物,经过了历史的沉淀萃取后,显现了踏实、稳重的质感,迸发了坚韧不挠的生命光彩。蓝衫即客家人传统的服装,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文物,桂东客家服饰保持了中原宽博及右的服饰特点,但也溶入了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以短窄为上的服饰特点[5]66。桂东客家人的服装,无论上衣或是裤子,都保持了宽松肥大的古风。客家最常穿的大裆裤,更是以裤裆深,裤头宽为特色。

而在妇女和儿童的头饰和服装上,客家姑娘大嫂们喜欢用红、绿、粉红、黄等鲜艳颜色,表达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姑娘们、大嫂们、老太太们喜欢做手工活,一针一线的把鞋、袜、帽、背带绣成有美丽图案的艺术精品。客家人服饰上的图案朴实精美而又寓意深刻,是南迁客家人与原住民族交流融合的产物。

客家女子要耕田和做家务,大多时候也穿著长裤衣裳;而她们的“蓝衫”(又称大衫)也体现了精巧的构思:衣服钮扣不多,领口不翻起而在边上加上滚饰,而颈部右肩往右扣;衣服边缘处都绣上宽边装饰图案,衣袖既宽大舒适又舒展,在袖口往上反卷,有长达15公分的反袖口袋,四周都可放东西,里面还有暗袋,东西不会往外掉。年轻妇女所穿的蓝衫华丽妩媚,一般会绣上兰花,叫做“兰冠”[6]41。

“朴素之美,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说明朴素是一种自然而真实的美。在艺术家眼里,朴素无华可以达到天下不能与之相比的极美境界。桂东客家服饰所具有的朴素美的特性,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客家人的风俗人情,有较密切的关系。

在当代社会中,桂东客家服饰,一些图案纹饰仍然保持着诸多远古时期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蕴含着神秘的观念意识。从客家服饰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青铜文化、彩陶、中国书法的影子。这些纹样图案奇异而神秘,对于现代绘画艺术和装饰艺术都有无可估量的参考价值,从很大程度上给予装饰艺术、现代绘画艺术的承载和发展极大的启发。开发和利用这一民族文化,对现代社会的诗歌、绘画、装饰等的创新艺术审美有其重要意义。

1.蓝色基调

2.桂东客家特有服饰图案

[1]钟文典.广西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黄贤林.广西通志.人口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3]苏斌,李辉.桂东客家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

[4]吴永章.客家传统文化概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饶任坤,卢斯飞.客家历史文化纵横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6]郭丹,张佑周.客家服饰文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Visual Features of Eastern Guangxi H akka Dress Adornmemt

ZOU Yan
(Arts Department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

As a carrier of Hakka culture,the dressof Hakka in eastern Guangxi collect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Hakka in eastern Guangxi,it not only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culture,but also contains the pursuit and the creation of beauty of Hakka in eastern Guangxi.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pecific patterns and color visual features of the dress of Hakka in eastern Guangxi from the design and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Hakka Dress;Graphic Design;Visual features

J523

A

1673-8861(2011)01-0054-03

2011-01-18

邹燕(1977-),女,广西贺州人,贺州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民间美术研究。

2009年贺州学院立项课题(2009KYZC05)。

猜你喜欢

桂东贺州客家人
游贺州紫云洞
印象贺州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吾城·吾乡
桂东,小城故事多
走进红色桂东——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桂东的兴奋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