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中国铜产品外贸分析及展望(续)

2011-09-28武益民王伟伟吴铜俭

资源再生 2011年3期
关键词:铜材铜箔铜管

□文/武益民王伟伟吴铜俭

1.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 2.江苏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

2010年中国铜产品外贸分析及展望(续)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Chinese Copper Products Foreign Trade in 2010

□文/武益民1王伟伟1吴铜俭2

1.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 2.江苏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

上接《资源再生》2011年第2期33页

(3)铜材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的缓慢恢复,国际市场的铜材需求也逐步走出低谷。2010年铜材产品的外贸进一步活跃,进出口量皆呈现增长态势,且波动节奏相近(图3)。但与2008年的外贸水平相比尚有小幅差距。

从表4可以看到,上半年铜材的进口好于下半年,多数产品的出口同比增幅明显大于进口。图,3显示了2010年各月度的进出口量变化。预计,2011年全球的经济将继续恢复,尽管这种恢复不会顺利,且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继续出现,但是在中国(包括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铜加工产品竞争力逐步提高的趋势下,铜材产品的出口仍然会出现持续增长,进口量则持续其增幅小于出口,甚至稳中有降的态势。

表4 2010年中国各类铜加工材的进出口量 单位:吨

在铜材外贸中,精铜加工材进口46.12万吨,同比增长3.71%,占进口总量的50.65%;出口19.04万吨,同比增长5.41%,占出口总量的37.44%。占铜材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均小幅下降。

整体看,2010年的铜材外贸形势和前几年相似,进出口皆以加工贸易(进料和来料加工贸易)为主,其中,加工贸易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74.71%,同比大幅上升了近18.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4.53%,上升了4.4个百分点;铜材的进口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占总量的60.52%;出口以合资企业为主,占总量的45.73%。二者比重皆小幅上升。

以下分别简单叙述6类铜材产品的外贸情况。

铜型材(条杆):在铜材产品中,铜型材外贸量相对不大,但进出口量之比较大。2010年出口量同比增幅大大高于进口,进出口量之比较上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但进口量仍然是出口的近9倍。

型材的主要出口方式为进料加工出口,全年达到6 289吨,同比略增0.67%,占出口总量的64.35%;一般贸易出口1496吨,增长51.22%。在不同类别企业的出口中,合资企业的出口同比下降9.07%,至2 848吨;外资企业出口2 808吨,增长200.24%;私营企业2 277吨,增长46.97%。

铜型材的进口贸易方式仍然以进料加工进口量最大,全年达到4.80万吨,比上年增长5.45%;来料加工进口2.13万吨,增长8.10%。进口铜型材的企业主要为外资企业,全年的进口达到6.01万吨,同比增长11.80%,占进口总量68.52%,所占比重上升5.8个百分点;其次为国有企业进口1.31万吨,同比下降14.58%。

预计,2011年铜型材的进口都将会小幅下降,而出口会继续呈现增长,但幅度会有所收窄。

铜板带片:与上年相反,2010年铜板带片的外贸量是铜材中增长幅度较大的产品,且出口势头明显强于进口。进出口量之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显示出口势头强劲。预计,2011年铜板带片的外贸仍然会持续增长,只是进出口量的增速皆会有所减弱。

中国铜板带片的出口以进料加工为主,全年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65.93%至2.20万吨,同比增长40.36%;而进口的贸易方式则以进料和来料加工贸易居多,全年进口量分别为9.33万吨和4.21万吨,各比上年增长23.17%和2.59%,二者之和占进口总量的79.32%,所占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

在铜板带片的出口企业中,外资企业全年出口1.44吨,同比增长46.81%;国有企业出口7 805吨,增长55.84%。在进口企业中,以外资企业进口量最大,全年进口量达到12.08万吨,同比增长19.61%;其次为国有企业进口2.80吨,下降11.32%。

中国铜板带片的进口主要来自台湾省、日本(表5);出口量最大的目的地仍为香港(全年出口量2.04万吨,同比增长42.04%)。

表5 2010年铜板带片产品的主要外贸国别和地区 单位:吨

中国进口铜板带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全年进口11.17万吨,比上年增长14.68%,占全国的65.46%;其次为上海(2.85万吨,同比增长27.80%)和江苏(1.75万吨,下降9.79%)。

预计,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环境的进一步好转,以及中国高精铜板带产能的逐步释放,2011年板带片的出口仍将继续增长;而进口量在国产板带片的替代下,将会逐步停滞增长势头,或呈小幅下降态势。

铜箔:全球电子行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率先恢复促进了铜箔(含带衬背铜箔)外贸的增长,并成为2010年铜材产品进出口量中首先超过2008年水平的产品。全年的进出口量同比增幅相近,进出口量之比略微上升。

在出口贸易方式中,进料加工出口量最高,全年为16.12万吨,同比增长23.16%;占出口总量的79.49%;其次为一般贸易出口1.2.30万吨,增长107.68%;保税区仓储出口1.22万吨,增长58.90%。铜箔出口的企业以外资、合资企业居多,全年分别出口10.82万吨和6.8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90%和25.38%;其次为国有企业出口1.35万吨,增长26.85%。

在与中国的铜箔外贸中,香港是中国铜箔出口的集中地区,占出口总量的58.07%;来自台湾省的铜箔进口量最大,占总量的41.36%(表6)。

表6 2010中国铜箔产品的主要外贸国家和地区 单位:吨

在进口铜箔的企业中,仍然是外资企业一家独大,全年进口量19.30万吨,同比增长13.77%,占进口总量的55.76%;其次为合资、国有和私营企业各进口7.23万吨、4万吨和3.66万吨,分别为增长17.31%、32.67%、和68.32%。

铜箔进口以进料加工为主,全年达到17.02万吨,同比增长19.14%,占进口总量的49.14%;其次为保税区仓储转口、来料加工和一般贸易,分别进口7.45万吨、5.08万吨和3.41万吨,各为增长6.98%、30.09%和30.17%。

国内进口铜箔的地区集中在广东省,全年进口量达到23.48万吨,比上年增长19.25%,占全国进口量的67.79%,比重上升9.8个百分点;其次是江苏进口6.94万吨,增长29.96%;上海2.08万吨,增长4.52%。出口铜箔的地区也是集中在广东,全年出口10.69万吨,同比增长20.52%,占出口总量的52.69%。

预计,中国支持高新技术产品——铜箔出口的外贸政策,加之全球经济的改善将促进2011年的铜箔出口量进一步增长。其中,出口量的同比增幅仍将高于进口。

铜管:由于中国铜管的重要出口目的地——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精铜管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使得2010年的中国铜管(含管件)的出口继续蒙受打击,全年出口量同比增幅为铜材产品中最低。

其中,不含管子附件的8种铜管(以下称:铜管)全年出口量16.58万吨,同比继续下降7.26%,占铜管和管子附件出口总量的68.14%;进口量为3.04万吨,同比增长18.48%,进口总量的89.96%;净出口量13.54万吨,同比继续下降11.56%;。

铜管的出口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全年出口13.10万吨,同比下降11.41%,占铜管出口总量的79.01%;其次为来料加工和一般贸易,各出口1.81万吨和1.60万吨,分别为下降7.90%和增长48.73%。在出口企业中,合资企业出口量仍然最大,占出口总量的68.99%(表7)。铜管的出口地区集中在浙江(5.97万吨,同比下降2.45%)、河南(3.86万吨,下降25.19%)、上海(2.78万吨,下降17.01%)和广东(1.63万吨,增长12.27%)。

表7 2010中国各类企业的铜管出口数量 单位:吨

在中国铜管出口的主要目的地遍布全球153个国家,其中,仍然是对美国的出口最多,但同比下降幅度达到48.45%至2.46万吨;其次为台湾省(1.61万吨,增长46.45%)和印度(1.09万吨,增长42.19%)(图4),可见,中国铜管出口在美国遇阻后,已经加大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力度。另外从以下数据也可以佐证:在美国没有提出反倾销前的2008年,对美出口铜管5.93万吨,占当年进口总量的27.24%;2009年对美出口4.77万吨,占当年进口总量的26.66%;2010年所占比重只有14.82%。显示对美国出口铜管的比重已经开始大幅下降,反倾销的高税率对中国铜管的出口并不会产生致命性打击,且影响将逐年减弱。

在铜管的进口中,进口量较多的企业为外资与合资企业,分别为1.10万吨和9 538吨,同比分别为增长31.39%和下降6.68%。进口方式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全年达到1.61万吨,同比增长6.95%,其次为一般贸易进口8 390吨,增长30.71%。铜管的进口依然主要来自日本,全年进口量为1.37万吨,同比增长7.38%,占进口总量的44.99%;其次为韩国6 468吨,增长28.39%。

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国际市场需求恢复缓慢,使得近几年高速增长的铜管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从2010年的出口数据分析,2011年的铜管出口将走出低谷,重新进入逐年增长的轨道;而铜管进口量增速会出现明显减弱。

铜丝:在中国铜材产品的外贸中,铜丝是重要的进口产品,其进出口量差距最大。其主要因素是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粗加工产品的累计进口量均价相对偏低也是其进口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0年中国铜丝的进口主要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全年达到19.03万吨,同比增长5.38%,占进口总量的70.79%;其次为来料加工进口4.02万吨,下降14.13%;一般贸易进口1.71万吨,下降34.57%。在进口的企业类别中,外资企业进口16.27万吨,同比略增0.53%;其次为国有、合资和私人企业,各进口3.63万吨、3.51万吨和3.15万吨,分别下降12.58%、19.60%和大幅增长84.41%。

国内进口铜丝集中在广东省,全年进口量达到17.65万吨,同比下降2.54%,为进口总量的65.66%;其次为江苏(3.75万吨,同比增长2.46%)和山东(1.33万吨)。

铜丝的进口依然是主要来自韩国和台湾省,二者的进口量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2.87%和26.95%;另外,来自哈萨克的进口量同比增幅达到2 211.67%至2.77万吨,令人关注(图5)。

铜丝出口企业较多的为外资和合资企业,二者出口量各为4 808吨和3 749吨,同比分别下降6.08%和34.81%;其次,私营、国有和集体企业,各出口2 285吨、1 694吨和1 638吨,分别为下降2.88% 、26.01%和18.11%。出口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贸易为多,全年出口9 728吨,同比增长16.31%;一般贸易出口4 461吨,下降7%。

2011年中国电力、电网建设依旧强势,加之国家将加大农村电网的改造,使得中国的铜丝需求保持强势。同时中国的铜丝(线杆)产品高起点生产线的相继投产和开工将大大促进铜丝外贸的增长。预计2011中国的铜丝出口量将保持增长;而进口会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铜粉:2010年铜粉的出口凸显活跃,成为继铜管之后,铜材产品中又一类实现净出口的产品,尽管全年的净出口量只有348吨。铜粉的出口基本上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全年达到3 591吨,同比增长82.95%,占出口总量的99.34%。出口目的地为日本,达到2 522吨,同比增长87.56%;在出口企业中,合资企业出口2 354吨,同比大增90.90%,占出口总量的65.12%。

在铜粉的进口贸易中,一般贸易进口量超过了进料加工贸易,达到1 934吨,同比增长44.31%;进料加工贸易进口1 159吨,继续下降33.38%.在进口企业中,外资企业进口量达到1 444吨,同比增长26.65%,占进口总量的44.20%。

铜粉的进口来源地主要是日本;其次为美国,全年进口量各为1 083吨和976吨,同比分别为增长6.24%和73.89%。

预计,2011年铜粉的外贸状况将延续2010年出口量持续增长、进口量小幅下降的态势。

(4)铜制品

2010年中国铜制品外贸较为活跃,进口量为49 673吨,同比增长8.26%;出口量59 066吨,同比增长24.24%,净出口量9 393吨,同比大幅增长4.6倍以上。在连续几年出口不振的局面下,2010年显现出强势。

在铜制品的出口中,私人企业的出口量居前,占出口总量的35.85%;而进口企业中,外资企业依然独大,其进口量达到进口总量的86.32%(表8)。

表8. 2009中国各企业类别的铜制品外贸量 单位:吨

铜制品的进口贸易方式主要以进料和来料加工进口量最大,2010年分别达到3.01万吨和1.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38%和22.73%;一般贸易进口4 708吨,下降11.97%。出口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占出口总量的近65.97%至3.9万吨,同比增长35.90%;其次为来料加工出口1.36万吨,略降0.87%,进料加工出口4123吨,增长26.48%。

铜制品的出口地区集中在广东(22 191吨,比上年略增0.83%)和浙江(21 700吨,增长35.87%);进口居前的地区为江苏(17 378吨,同比增长20.13%)、广东(13 804吨,同比略增0.44%)、和山东(11 818吨,增长25.50%)。

2010年铜制品的出口让人耳目一新,显示在中国生产的铜制品出口竞争力已经大幅提升,尽管其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还不多,还存在较大的外贸逆差。

预计,2011年铜制品出口增长局面仍将继续,且增速也会领先于进口。

三、小结

在国际市场需求转好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2010年铜产品外贸继续保持活跃。各类铜产品的进口保障了国内铜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市场的供应;铜材、制品产品的出口为加工企业增添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为中国铜产品外贸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预计,2011年铜产品的外贸将继续活跃:国内铜冶炼、精炼产能的释放将促进铜原料进口继续增长;精铜的进口将在国内需求和产量增加、市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调整进口量的增减;铜材、铜制品的外贸将呈现出口借助国际市场需求的恢复而进一步增长,而铜材、铜制品的进口则会在国内产品竞争力逐渐增强的压力下呈现小幅下降的局面。

另外,铜产品外贸还需要国家政策的稳定和支持,尤其对精铜和铜材产品出口给予进一步的政策支持,促进出口的活跃。同时,铜行业企业仍然需要不断的坚持产品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及在节能降耗、降成本方面的投资,并回避和积极应对少数国家对中国产品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维护中国铜产品外贸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铜材铜箔铜管
印制板用电解铜箔时效研究
某500 kV变电站隔离开关软连接失效的原因
空调制冷铜管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小弯头铜管制备工艺及技术研究进展
不同晶粒度无氧铜管在爆轰加载下的膨胀及断裂特性*
星际·狂想——德国铜管重奏团2017年访华音乐会
铜箔行业的强者之争
压延铜箔表面处理工艺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