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竹成金 富了百姓
——快速发展中的庆元竹产业

2011-09-28撰文张成岳

浙江林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庆元县毛竹林毛竹

□撰文/ 张成岳

点竹成金 富了百姓
——快速发展中的庆元竹产业

□撰文/ 张成岳

山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提升林业对传统种植业的比较效益,有效增加山区百姓收入,提高林农科学经营积极性,走林业产业化道路。“十一五”期间,庆元县立足浙南山区特点,充分发挥竹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加大投入,注重科技,狠抓笋竹深加工,把竹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使全县竹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绩喜人。

提质扩面,竹资源总量迅猛增长。“十一五”期间,庆元县坚持以提高原有竹林质量为主,以提高效益与扩大面积相结合的笋竹林培育为原则。一方面,对全县毛竹林实行分类经营,根据不同的经营类型,推行水肥定量管理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使毛竹林的亩均效益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出台扶持政策,通过毛竹造林、零星散种、人工诱导扩鞭等措施,增加竹林面积。

据林业部门调查统计,全县现有竹林面积42.5万亩,其中毛竹林41.9万亩,比2005年的33.2万亩增加了9.3万亩;毛竹总立竹量6352万株,比2005年的3991万株增加了2361万株。2010年,采伐商品毛竹约1150万株,比2005年的528万株增加了622万株,竹林面积、总立竹量、总采伐量分别增加28%、59%和117.8%。

“我镇2005年竹林面积只有1.4万亩。近年来,我们深化林权改革,发动群众积极培育毛竹林,鼓励竹林流转,开展竹林抵押贷款,加大对竹林的投入,使笋竹产业有了快速发展。到2010年10月底,全镇毛竹林面积已达2万亩,总立竹量达277万株,面积和总立竹量分别增了38.1%和43.2%。”庆元县左溪镇镇长周大标说。

庆元县松源镇下滩村笋竹经营示范户周兆庆说,2004年,他新造毛竹林33亩,到2009年6月,每亩立竹量已达210株,最粗的胸径达11.6厘米。由于笋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稳步上升,加上政府鼓励扶持,广大农民经营毛竹林、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日渐高涨。

农民增收,竹产业挑大梁。以“家家机器响,户户加工忙”闻名当地的隆宫乡,全乡有农业人口7294人,共有竹林面积4.68万亩,年产毛竹138万根,产毛笋4800万吨,笋竹收入3128万元;毛竹家庭粗加工作坊410家,年粗加工毛竹330万根。据调查测算,以胸径9厘米毛竹为例,每根毛竹加工工资为4.61元,仅加工工资一项就达1521万元。两项合计,全乡人均收入直接从竹产业中就获6373元,占全乡人均收入的75%以上。

“80%以上劳动力从事毛竹产业,农民既从经营竹林中受益,又在发展家庭加工业中得益,同时还从笋竹购销中获利,竹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绿色产业。”隆宫乡党委负责人胡元胜说。

集聚发展,竹加工品牌效应凸显。

笋竹制品加工业是庆元县工业的主导产业。据统计,该县2010年10月底前,经工商登记的竹类加工企业262家,比2005年增加了132家;竹类加工业总产值10.42亿元,比2009年增加23.5%;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超亿元的有4家。2009年,全县工业制造业上缴国税6918万元,其中竹加工业上缴2921万元,占了42.2%。竹制产品以竹筷、竹砧板两大主导产品为主,竹胶模板、竹炭制品等产品也占了较大市场份额,基本实现了全竹利用。在竹制品行业,全县共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3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5家,省级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全县竹制产品发明和设计专利180多个。2010年5月,庆元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竹制品生产基地”称号。

“我公司在杭州新建了占地4.5万平方米的花园式厂房,2009年又收购了本县竹木公司,2010年县里又安排了1000亩土地建‘双枪’专业园,现一切筹建工作已就绪,销售总收入可达1.8亿元。目前,本公司正在筹备上市。”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承烈说。

浙江三禾竹木有限公司2009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建了一座占地3.5万平方米的工厂,利用该市丰富的竹资源,加工成品和半成品,并把产品运回总厂。“这也是利用邻省资源,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发挥我省名牌产品优势的一条途径。”该公司董事长何品才说。

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品牌效应的作用,庆元县笋竹加工业集聚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浙南闽北竹材价格大幅上升。一根眉径9厘米的原竹,2005年是9~10元,目前14~16元,提高幅度达62%,使竹农得到实惠,大大增强了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

修建林道,竹生产条件有效改善。“各个山场现都通了竹林道路,今年我家的150亩竹林共砍伐毛竹12.3万株,竹材收入8.9万元,为此节约采伐工资就达2.7万元。”日前,庆元县屏都镇菖蒲洋村竹农赖方海算起了增收账。

菖蒲洋村共有毛竹林5300亩,2005年前,没有修建竹林道路,因为生产采运成本高,笋竹收入只有50多万元。“砍下来的毛竹都要用人工背到山下,卖1根毛竹的钱还不够背1根毛竹的运费,毛竹长得再好也不值钱。”赖方海说,“自从村里新建了36公里竹林道,运输毛竹别提有多方便了。”2010年,全村笋竹收入达到200多万元。在庆元,像这样受惠于竹林道路的农民还有很多很多。

为改善竹林生产发展硬环境,促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十一五”以来,庆元县把竹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实施,以受益主体投入为主,政府予以扶持奖励,林业部门实行全程无偿服务。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县共新建竹林道路1400公里,竹林道路的总里程和密度均列全省之首。

“竹林道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竹农的生产条件,为科学经营、集约经营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竹林效益显著提高。”该县林业局局长林高平说。

四项措施推动竹产业积极发展

庆元县“十一五”期间竹产业发展为何速度这么快?“县委、县政府对发展竹产业思想认识高度统一,今年我们组织党政代表团到安吉等地考察,召开专题报告会,出台扶持政策,争取上级项目支持,聘请专家为政府顾问,成立组织,抽调得力干部专项抓竹产业的发展。”庆元县县委书记陈景飞说。

——项目带动。该县林业局、县竹产办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先后实施了毛竹林培育“433”工程、毛竹高效经营技术、毛竹低效林改造技术集成示范及推广、毛竹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毛竹现代示范区建设、笋竹产业提升工程、竹林道路建设示范工程等项目。特别是,最近我省加强对欠发达县扶贫开发力度,笋竹产业发展被列入特别扶持项目,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规划庆元县新建竹林道400公里,拓宽改造竹林道900公里,建毛竹高效示范园30个,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提升10万亩次,构建竹林培育三级科技示范网络,有效地带动了全县竹产业的发展。此外,该县还举办了两届毛竹(笋)王擂台赛,提高了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组织企业参加浙江笋竹产品东北行、浙江笋竹产品西北行、义乌森博会等活动,提高了全县竹制品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政策推动。2007年4月,该县颁发了《中共庆元县委、庆元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竹产业是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明确今后竹产业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思路。同年7月,专门召开了庆元县竹产业发展大会,针对东、西部乡镇经济条件、地理条件相差较大的现状,开展东、西部乡镇竹产业发展结对帮扶活动,以加快推进相对落后的东部乡镇的竹产业发展。2010年5月又出台《庆元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竹林培育三级科技示范构建与扶持的实施意见》,确定竹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科技支撑。2008年,庆元县聘请竹材加工利用和竹林培育专家为政府顾问,并落实责任林技员,确定林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基地、示范户制度,为全县的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县林业科技人员通过理论学习及实践,不断更新自身知识,通过开展百村万民技术培训等多渠道进行技术推广与培育,促使全县竹农更好地掌握先进的竹林培育技术,笋竹加工企业获知最新的市场信息,竹文化产业尽快找准发展方向。

——组织保障。2007年,庆元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挂帅,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竹产业办公室,负责全县竹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同年,还成立了庆元县竹产业行业协会,搭建竹产业相关企业的交流平台。各毛竹重点乡镇结合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成立了竹产业发展组织,有效地推进了当地乡镇的竹产业发展。全县现有与竹产业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可有效地将竹农组织起来,开展服务工作。如安泰笋竹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组织销售加工鲜笋4300吨,增加了竹农的效益,维护了竹农的利益。

猜你喜欢

庆元县毛竹林毛竹
庆元县举行《灵韵菇乡》一书首发仪式
庆元县举行《蕈山客》专著首发式
节骨草和毛竹苗
庆元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寒 秋
敲竹杠
不同施肥方法对毛竹出笋成竹及生长量的影响
解析毛竹刚竹毒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毛竹林火灾预防与灾后复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