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缙云“四轮驱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

2011-09-28撰文吕海萍尉然

浙江林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缙云县四轮驱动油茶

□撰文/吕海萍 尉然

缙云“四轮驱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

□撰文/吕海萍 尉然

缙云县油茶栽培与利用历史悠久,是全省15个油茶重点发展县之一,是“浙南油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共有油茶林面积6.1万亩,主要分布在东渡、石笕等乡镇,亩产值140元,总产值1123万元。目前,已培育油茶良种苗木250多万株,建成油茶采穗圃2个,苗圃2个,低改示范基地2万亩,发展年加工500吨以上山茶油加工企业2家,油茶专业合作社4家,油茶经营大户5户,创建了“石笕”和“高山绿谷”2个省内知名品牌。

近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以打造现代高效生态产业为目标,以增收富民为宗旨,打好“名、特、优、新、高”5张牌,通过政策拉动、科技推动、项目助动、企业带动,把油茶产业培育成一个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县油茶产业的集约发展、创新发展、惠民发展。

政策拉动,“单干户”聚成“集团军”。缙云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发改、林业、财政、农业、科技等多个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并把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林业部门,落实具体人员狠抓油茶产业发展,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引导,理顺管理体制,为搞好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科技、政策等保障。一是编制了《缙云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推动油茶产业集约发展。近期(2010年)已建成油茶良种示范基地1200亩,低改示范基地3700亩,良种采穗圃1个,苗圃1个;中期(2011—2015年)要建设新造油茶林2.28万亩,现有低产林抚育改造1.93万亩;远期(2016—2020年)要新造油茶林2.8万亩,现有低产林抚育改造2.2万亩。二是出台了《缙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生态油茶产业的若干意见》,推动油茶产业惠民发展。从2010年起,该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发展油茶种植。至2020年,力争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茶油产量达到2000吨,并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一体产业链,逐步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林地规模经营的意见》,推动油茶产业创新发展。通过政府扶持和政策激励,优化森林资源配置,推动林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至2012年,力争全县农村林地流转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为全县现代油茶产业规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规划建设全县首个现代林业综合区。目前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组评审,缙云县三溪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入选第三批23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总投资1.2亿元,实际规划利用面积5万多亩,核心区面积2万余亩,规划建设油茶产业区核心面积6200余亩,建成后将对缙云县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就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技推动,“小章节”做成“大文章”。加强科技支撑是油茶稳产、高产、丰产的关键所在。缙云县从2005年开始与亚林所签订油茶推广项目科研协议书,聘请亚林所专家为油茶研究所的技术顾问,为油茶新品种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一是全省首创轻基质油茶容器苗砧嫁接培育技术,打破油茶栽植季节限制。缙云县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着手研制技术,经过多年来的反复实验最终获得了成功,2009年开始上百万株规模的油茶容器苗嫁接培育。目前,近两年培育的长林系列油茶容器苗苗高已达10厘米以上,根径达0.2厘米以上,已达到国家林业局良种壮苗检测标准。由于油茶容器苗具有栽植不受季节限制、成活率高、可以彻底改变油茶低产现象等优点,成为造林户的首选。目前已在我省主要油茶产区进行大面积栽培,表现出丰产、稳产的特性。二是推广油茶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油茶苗木良种化。缙云县从2004年开始油茶良种苗木繁育,目前已建成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80亩,成功繁育油茶良种苗木250多万株,除销往莲都、遂昌、龙泉等地40万株,其余210万株供应全省油茶苗木市场,满足了全省现代油茶产业发展的用苗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油茶良种苗木的紧缺状况。同时,对全县原有品种较好、缺乏管护导致产量不高的油茶林进行抚育改造,对品种较差、产量较低的油茶林进行更新改造,推广油茶标准化生产,建成油茶良种示范基地5个,低改示范基地10个。三是依托责任林技推广体系,加强产业科技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油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组建6支林技推广队伍,联系油茶产业专家为林农“传经送宝”,每年派出8名驻村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帮扶,送科技下乡20次以上,进村入户600余户,发放油茶科技资料5000余份,在东渡、石笕等乡镇举办县级油茶技术培训班6期以上,培训林农3000多人次,提高了重点产区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

项目助动,“老茶林”变身“摇钱树”。缙云把项目建设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积极做好资金争取、技术服务工作,并与兴林富民工程相结合,使其成为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一是注重项目建设资金争取。2009年,该县向省林业厅争取到两大油茶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860万元,中央、省林业厅财政补助资金430多万元,建成油茶采穗圃1个,苗圃1个,良种示范基地1500余亩,现代油茶低改示范基地1万亩,促进全县油茶5万多亩标准化推广,为农民增收了660万元。2010年,该县又争取到了省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用于总投资795万元的缙云县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建设,良种推广示范2700亩,先进技术推广示范3000亩。二是注重项目建设技术服务。在油茶现代生产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三道关”,油茶林挖穴、施肥、种植等环节均有林技责任人员把关验收,出具林业项目过程验收表,确保项目建设工作的提质、提速、提效。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石笕群山油茶专业合作社油茶低改、大洋镇前村村红花油茶种植2个油茶技术推广项目验收工作。三是注重项目建设与兴林富民工程相结合。近两年,该县紧紧围绕油茶低改项目建设,建成市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1个,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2个。2010年,以油茶低改为内容,创建东渡镇长坑村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三溪乡厚仁村、胡源乡潜源村为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通过示范村建设,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油茶产业。

企业带动,“小产业”对接“大市场”。按照“加快培育一批、积极改造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办法,缙云制定了一系列林业企业扶持政策,为林业企业的申请、登记、注册、运作开辟了“绿色通道”。一是发展经济合作社,抱团对接大市场。从合作社的资格审核、名称核准、章程制定等各个环节,提供全程“保姆式”的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登记在册的油茶专业合作社有4家,其中市级示范性林业专业合作社3家,注册资金总额100多万元,入社农户达300多户,带动农户4600余户,联结基地面积3万余亩,较好地解决了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为推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利益共享。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省级油茶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达2300万元。通过以土地、资本、技术入股的方式,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林农”和林业经纪人强强联合,结成利益共同体,将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每年带动农户增收440多万元。2010年,该县重点培育1家油茶龙头企业——浙江源香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帮助企业发展年产7000吨山茶油和延伸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基地1万亩。三是积极培育油茶品牌,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石笕乡是缙云县油茶的主产区,面积与产量均占全县的五分之一以上。过去,由于品种良莠不齐,缺乏管护,导致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缙云县群山油茶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注重创建品牌,进行油茶标准化栽培试验,在苗种的选用、种植、施肥、整技、病虫害防治等诸多环节中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 2000亩油茶低改示范基地,低改后油茶亩产值从49元增至300元,经济效益凸显。近年来,全县创建了“石笕”和“高山绿谷”2个省内知名品牌,较好地提升了林产品的品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其中,缙云县仙都山茶油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山绿谷”牌山茶油于2008年被认定为有机产品,在2009年、2010年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优质产品评选活动中,连续两届荣获森博会金奖,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猜你喜欢

缙云县四轮驱动油茶
油茶种植技术措施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家乡的油茶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四轮驱动 促青少年健康成长
什么是四轮驱动?
缙云县团结小学
插电式混合动力四轮驱动SUV控制策略研究
Valeo公司的混合动力四轮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