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林业优势努力实现“五林共增”

2011-09-28撰文周定炎林福平

浙江林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绿化杭州林业

□撰文/周定炎 林福平

充分发挥林业优势努力实现“五林共增”

□撰文/周定炎 林福平

杭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三面云山一面城”、“一城山色半城湖”,那是杭州主城区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杭州市囊括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等诸多荣誉,在生态环境方面可谓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然而,历经数十年发展,杭州林业的发展基础还不够扎实,尤其是乡村绿化相对薄弱,提升和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因此,杭州市提出了今后5年要在确保“平原林业增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生态林业增氧、景观林业增彩、富民林业增收和碳汇林业增汇”的“五林共增”发展目标。目标设定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思考之一:为何杭州的人均资源占有率水平这么低?全市森林面积1626.82万亩,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达17.2平方米,但全市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只有2亩/人,还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这其中人口是首要因素,但杭州绿化真的缺乏空间了吗?寸土寸金的钱江新城还能挤出近千亩土地建设森林公园和市民公园,更不用说还有立体绿化空间有待发展,城乡绿化程度有待平衡,扩面增绿任务还很繁重。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有实力也有能力来积极打造平原林业,扩绿事业就要从山上转到山下,让平原林业不断满足城市的增绿需求。因此,我们将依托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紧紧把握城乡统筹发展机遇,切实加强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平原林业增绿行动,稳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改善提升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努力营造多树种、多层次、多片林的平原绿化网络体系。今后5年的目标是新建平原绿化17.99万亩,使平原区域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累计建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151.8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52个,市级园林绿化村175个。

思考之二:为何杭州的森林资源产出率水平这么低?杭州活立木总蓄积4349.72万立方米,但全市人均蓄积占有量仅为5.37立方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森林平均单位蓄积3.44立方米/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诚然,人的因素也是主要的,但关键还在于森林质量不高,综合生态效益难以充分发挥。杭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们的腰包也慢慢鼓起来了,长期无人问津的林子抚育问题似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杂草灌木与林木生长争肥争水,低产低效林分相对变多了,森林的平均郁闭度也只有0.48,加上林分资源中针叶林就占了79%,而阔叶林仅占21%,不及全国平均数的一半,其森林生态质量前景堪忧。然而可喜的是崇尚自然、生态的杭州,早已从口号式重视转向实质性扶持,明确了生态补偿政策,积极打造生态林业,在关注“山下增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山上提质”,让生态林业不断满足城市的增氧需求。因此,杭州市将依托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林业增氧行动,切实提高森林林分质量,积极开发利用森林天然氧吧,不断满足城镇居民休闲度假需求,努力完善多群落、多效益、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今后5年的目标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85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累计建成优质林分面积582万亩,实施森林抚育示范推广50万亩,建立市级珍贵树种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实施松林改造13.51万亩,使全市森林年均释放氧气达到630万吨以上。

思考之三:为何杭州的可视森林出彩率提升不快?户籍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的杭州,城市绿化已逐渐向彩化转型升级,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红叶石楠、鸡爪槭、金森女贞、金边黄杨、小丑火棘等彩叶树种,但杭州“一绕六线”、“三江两湖”沿路、沿岸、沿山两侧的彩化依然薄弱。

彩叶大径苗难以上山,小苗上山出彩周期偏长,这是一个难解的症结。自然特性不易改变,非特殊需要切不可强求。但从另一角度看,与城区绿化每平方米平均造价动辄几十元、上百元相比,多年来林业低成本且按亩论价停留在千元上下甚至更低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为此,杭州市委、市政府已出巨资在“一绕六线”整治过程中实施景观林建设,山体彩化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努力打造景观林业,大力推进绿化树种向彩化树种升级,不断提升城市绿化品位,让景观林业不断满足城市的增彩需求。我们将依托森林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景观林业增彩行动,逐步改善单一林相结构,切实增强山体彩化效果,全力打造森林景观廊道,不断完善多姿、多彩、多果的森林景观网络体系。今后5年目标是改善提升841万平方米已建“一绕六线”高速沿线景观林带建设成果,着力实施2.95万亩“三江”沿岸景观提升和5万亩环千岛湖林相改造工程,建成森林健康经营示范林1.76万亩,累计推广山核桃生态栽培面积20万亩。

思考之四:为何杭州的政策惠农贡献率增长不快?杭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4.44%,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且市本级财政每年对林业的支农扶持资金均超3000万元,但杭州在森林资源转化开发利用方面的力度还不尽人意,政策惠农步伐不快,林农增收覆盖面还不够宽泛。

杭州市刚刚出台的林地流转政策效应还未充分显现是因素之一,如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下资源、林景资源、林产资源的流转利用远不够充分,但多年来,政策扶持偏产业轻生态的现象是内因,况且企业的生产方式主要还停留在资源消耗模式上,林农还常常依赖于农资经营公司以农技代替林技来经营林业生产,尤其是森林生态旅游这一最具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林业产业,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还未真正体现出它应有的经济优势。作为浙江省第二大林区,与有限的耕地资源相比,杭州“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特点决定了今后农民持续增收的增长点必然在林业。念好“山字经”、做好“森字文”,积极打造富民林业,让富民林业不断满足林农的增收需求,是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最现实有效的途径。其实杭州已有不少诸如太湖源白沙村这样的从“砍树”到“看树”的典型事例。因此,我们将依托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富民林业增收行动,加快筹建市级林科院,积极推广以林菜、林药、林牧、林苗为主的“林下经济”和多种经营等创新农作制度,不断完善培训型、指导型、外包型的科创服务体系建设。今后5年目标是积极利用和提升现有46个各级森林公园及70多处生态旅游景点,培训林农10万人次,实施低产林改造20万亩,建成森林食品基地15万亩,建成省级现代林业综合区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8个、特色林业精品园31个,市级现代设施林业示范园8个,新建林道1000公里,重点推广25项先进适用技术,使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林农增收10%以上。

思考之五:为何杭州的城市森林碳汇评价就不能从定性转向定量?长期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环境立市”战略,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工作,把“扩绿工程”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林业综合生态效益的定性描述偏重、定量分析偏弱的现象依然存在,杭州在碳汇计量分析方面应抢先一步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省会城市,杭州拥有众多涉林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势,创新创优、敢为人先的杭州完全有实力做到进一步优化碳汇造林树种,积极打造碳汇林业,不断提高碳汇造林效率,让碳汇林业不断满足城市的增汇需求。因此,我们将依托低碳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碳汇林业增汇行动,通过科研协作,积极搭建碳汇生产、计量、评价、交易和管理平台,争取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监测与评价,实现杭州城市森林保健功能定期评价公告。通过评价分析,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持续增强碳汇能力,努力实现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和森林固碳能力三增长,不断完善具有杭州特色的前瞻性、区域性、指导性森林评价体系。今后5年目标是探索建立国内领先的城市林业碳汇计量评价体系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浙江专项杭州分项,积极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活动,使森林蓄积量达到46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森林年固碳能力达到850万吨以上,让杭州成为我国森林碳汇建设的样本城市。

农业的弱质性特征是世界各国所共有的,而林业则有其两面性,相对于经济效益来说,它是农业这一弱质产业之中的弱质产业,生产周期长,破坏容易恢复难,而相对于生态效益来说,它又是一个朝阳产业,既符合环保、生态的发展潮流,市场空间大,又具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市场风险小。值得欣喜的是,杭州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低碳城市、共建生活品质之城等一系列目标,给杭州现代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因此,“十二五”期间,杭州林业发展将积极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坚持以提升“生活品质”为主导的“生态经济共赢、人文景观相融、城市乡村互动”的林业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加快林业转型升级,优先安排公共财政资金用于森林生态提升、森林品牌培育、科技兴林富民、森林碳汇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等五大林业重点工程,努力实现“五林共增”的现代林业发展目标,使关注生态、关心绿化、关爱森林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心声,使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行动。

猜你喜欢

绿化杭州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朱屺瞻《绿化都市》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杭州院子
杭州
杭州旧影
绿化贪官“吃”工程不嫌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