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程序及应用策略

2011-09-24孙龙国

河南社会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三学互学助学

孙龙国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13)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程序及应用策略

孙龙国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13)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并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全面便捷的导学、助学、促学支持服务的教育教学模型。从理论基点来看,“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综合性学习理论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其操作程序为目标导学、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评价促学五个环节。其应用策略包含“学”与“教”的策略,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一主三学;操作程序;应用策略

课改倡导把学生当成课程教学的主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一定意义上看,课改表现在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在这方面,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和江苏的洋思中学等走在了课程改革的最前列。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完全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甚至可以搬掉讲桌,把教师请下讲台,学生以各种形式调控课堂,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从重“教”转向重“学”,同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当堂训练,不布置课外作业,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学校的教学模式在发挥其先进性的同时也摆脱不了自身模式的桎梏,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杜郎口中学的骨干教师在全国各地巡回展示观摩课时,不止一次出现课堂放得开收不拢等尴尬情况。杜郎口中学的很多学生在考入茌平一中、二中后不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以致出现学习兴趣下降、和高中老师产生矛盾等问题。2006年2月27日《齐鲁晚报》刊登《杜郎口模式能走多远》一文,对杜郎口模式发出质疑[1]。

无论是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其共同点都在于完全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先教后学”而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为“先学后教”,有其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但这些教学模式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弊端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地位的同时,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不够清晰,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2)教与学的相互融合和支撑明显脱节。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先教后学”,还是杜郎口等新教学模式的“先学后教”,都很难做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如何恰当处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无疑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对此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一、“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概述及其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要求和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具体表述为:是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并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全面便捷的导学、助学、促学支持服务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一主”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我们规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三个方面。以上三个方面体现了学习者“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学”即在自主学习基础上教师的导学、助学、促学支持服务。由于导学、助学、促学都是围绕学习者自主学习这个中心展开的,所以该模式简称为“一主三学”教学模式[2]。

在“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中,全部教学活动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导学”、“助学”、“促学”是教师提供的支持服务,它围绕学习者自主学习而展开,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学”是基础,它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具有引导性;“助学”是关键,学习者对助学的各项支持服务具有选择性;“促学”是保证,是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2]。只有“一主”和“三学”相互结合,互动交融,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完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综合性学习理论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理论。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 J.)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该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相互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主体性教育理论

教育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受教育的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就要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指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个体技能的发展、世界观的形成得到最有效的实现。

3.综合性学习理论

综合性学习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它的内涵,因在实践上具有复杂的形态,从而表现出操作上的多样性。其基本要义是指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如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的综合、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的综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学习的综合等,以及学习者自身的综合、学习内容的综合、学习方法的综合、学习环境的综合、学习评价的综合等。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复归,同时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全面发挥。

4.教育信息化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教学必然产生深刻的变革。伴随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教育设施的性能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和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较大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满堂灌”地传递知识和信息,而是主动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这些变化,都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一主三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操作程序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将为教师教学的细化、深化、活化提供施展的空间和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其操作程序为目标导学——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评价促学共五个环节。

(一)目标导学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目标导学”主要指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前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必要的准备过程。目标导学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编制学案,使学案成为目标导学的基本载体和路径。通过目标导学,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准备状态。

(二)主动自学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目标导学”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自觉进入“主动自学”状态。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注重独立钻研,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通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总结提炼问题等,对教材形成自我体验。在“主动自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提供的助学服务主要体现在教给学生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思路和方法等。

(三)小组互学

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小组互学”,不仅展示“主动自学”的学习成果和经验,而且通过展开讨论与交流,进行互动答疑,辩驳质疑,初步解决“主动自学”环节中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或拿不准的各种疑难问题,使学生学习向纵深发展。这一环节教师的助学服务主要表现在教师一定要及时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并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营造良好和谐的互动交流氛围。

(四)选择助学

这是课堂教学的创新环节。“小组互学”环节遗留的各种问题和疑惑都要在这一环节进行解决。选择助学主要指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由选择可提供的帮助服务形式,倾向于帮助解决学习者在“小组互学”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在这一环节中,学习者可自主选择教师支持服务的类型,选择并利用教师提供的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各种条件,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选择并利用各种资源和服务进行学习的过程,也是自主甄别、筛选、创新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决策能力。这一环节教师的助学服务表现在,教师不仅要预测“小组互学”环节各学习小组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疑问,并根据这些问题和疑问,提供丰富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条件供学生自主学习选择和使用,而且要根据汇总的各种问题和疑问,进行精讲和点拨,解决和深化对各种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学习得到提高和升华。

(五)评价促学

这是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学生学习的问题和疑问虽然已经解决,但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总结和对学生学习进行巩固强化仍然至关重要。评价可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可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测评,养成学生自我归纳、自我反馈、自我调控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师及时对课堂学习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巩固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调控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使课堂教学活动不至于放任自流,失去控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上述五个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目标导学”使学生学习进入准备状态,“主动自学”使学生学习进入自主状态,“小组互学”使学生学习进入深化状态,“选择助学”使学生学习进入升华状态,“评价促学”使学生学习进入强化状态。通过五个环节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由此及彼、由表入里、梯次提升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

本框架直观地显示出“一主三学”的含义即: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和教师的支持服务(“导学+助学+促学”)有机配合和相互支撑。从操作层面这个角度来讲,“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也可简称为自主—服务式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三个方面。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共分三个模块:(1)主动自学模块;(2)小组互学模块;(3)选择助学模块。这三个模块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教师的支持服务分别是导学服务、助学服务和促学服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可分为三个模块:(1)导学模块;(2)助学模块;(3)促学模块。这三个模块较好地解决了教师怎样教的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离开教师的支持服务,教师的支持服务始终围绕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进行,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全程的指导、帮助和督促。这不仅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支撑,而且决定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始终居于该模式的中心地位。

三、“一主三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学习的基本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等。学生学的角色有别于传统意义的学生角色,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聆听者变为主动思考者,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获取者、发现者。教师“独霸天下”的“满堂灌”代之以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把课堂的主动权送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个别化学习的体现者;(2)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3)选择支持服务的受益者。针对学生学的角色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以下策略。

1.主动自学策略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性下,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实际情况,制订个人的学习计划。其次,掌握“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体力量,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再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组互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1)学生要培养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参加小组的各种学习活动。(2)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展示自我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3)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选择助学策略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及教师仅仅为学生提供导学、助学和促学等各项学习支持服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最近发展区”自主选择一种或几种支助服务,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首先,学生要学会选择,主动选择,使选择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条件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自觉行动。其次,掌握选择助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选择和利用支持服务进行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培养自己的选择创新能力。

(二)教师的角色意识和教的基本策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导学、助学和促学”等支持服务活动。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课堂教学的设计者;(2)支持服务的提供者;(3)教学过程的调控者。“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体现非常清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根据教师角色的定位和变化,教师教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导学是基础

导学是教师立体式、全方位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教师导学在本模式运行中有着无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学作为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准备阶段,既是各门课程学习前的各种教育和指导,也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前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导。在课程教学中,导学可分为章节导学、考核导学、试验导学等。这些导学服务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要的准备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航标的作用。

2.教师助学是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互动助学,是为学习者在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有不同的体现形式,表现为“五服务”:(1)媒体教材支持服务;(2)教学信息支持服务;(3)面授辅导支持服务;(4)学习交互支持服务;(5)教学设施支持服务。还可有为教师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问的师生交互、人机交互、生生交互等多种表现形式。教师对学生的互动助学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

3.教师促学是条件

课堂教学中的促学是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评价。在教育理论研究中,促学的概念是由郑州广播电视大学首先提出的,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促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狭义的促学指硬性的测评手段和方法,如考试、考核等;广义的促学手段和方法灵活多样,如表扬、提醒等。促学贯穿于“导学”和“助学”两个教学阶段的全过程。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促学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促学对学生学习实施调控,以维持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特征和意义

(一)“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特征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的支持服务。其特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该模式的中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三方面。在该模式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肯定和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生是个别化学习的体现者、小组互学的参与者、选择支持服务的受益者。

2.强调教师的支持服务

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教师的支持服务包括目标导学、互动助学、评价促学三部分,简称教师的导学、助学、促学。支持服务是该模式的关键词。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支持服务的提供者和教学过程的调控者。

3.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在该模式中,“教”与“学”形影相随,不离不弃。一方面,学生的“学”始终没有脱离教师的“教”,即自主学习并非漫无目标,导学先行;自主学习并非孤军奋战,助学衔接;自主学习并非放任自流,促学并举。教师的“教”始终围绕学生的“学”。教师的支持服务始终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展开,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支撑。

总之,本模式的特征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观念,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观念上的创新;遵循了教育的基本规律,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支持服务相互配合”的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和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其价值在于能够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现代课堂教学先进理念的有机结合,是彰显本土化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该模式强调了多种媒体的优化配置、多种教育手段和多种交互手段的综合使用,充分发挥了教育技术的功能。

(二)“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纳入本模式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主动自学、小组互学和选择助学的自主学习方式,既强调了发挥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的重要性,又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选择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模式有价值的意义还在于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支持服务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目标导学、互动助学、评价促学三个方面,导学、助学、促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三者相互结合,互动交融,充分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了师生的角色转换。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体现者、小组互学的参与者、选择助学的受益者。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1]杜郎口模式能够走多远[EB/OL].http://www.sina.com.cn,2006-02-27.

[2]孙龙国.郑州电大“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7—9.

责任编辑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

G421

A

1007-905X(2011)01-0214-04

2010-11-01

河南省省级教改项目(2009SJGLX421)

孙龙国(1963— ),男,河南信阳人,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三学互学助学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昆山市以“三学三小三结合”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谢耀荣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互学双赢
增强认知互动 促进精制加工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