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五大技术在某区车祸患者院前急救中的运用分析

2011-09-19徐绍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期
关键词:青浦区救护车回顾性

李 红 徐绍春

(1 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上海 201700;2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上海 201700)

随着道路交通的飞速发展和运输工具速度的提升,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对交通事故的现场急救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外伤急救五大技术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为了观察车祸外伤患者现场急救推广应用外伤五大技术的效果,本研究对我中心推广应用外伤五大技术前后2个年度由救护车转送的2871例和3472例车祸外伤院前急救患者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度经上海市青浦区中心救护车转送的2871例车祸患者作为推广应用外伤五大技术前的对照组,2009年度的3472例车祸患者作为推广应用外伤五大技术后的试验组。全部研究对象均为因车祸呼救并经上海市青浦区中心现场抢救和救护车转送的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5∶1,年龄1~84岁,平均年龄(34±11)岁,其中20~50岁的患者占64%。

1.2 研究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对2007和2009年度上海市青浦区中心车祸急救患者的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受伤的程度、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现场抢救的时间、病情好转情况以及死亡情况。2007年上海市青浦区中心未开始推广应用外伤五大技术,2008年开始推广应用该技术,包括包扎、止血、固定、搬运及呼吸道管理。五大技术的培训由市急救中心专家完成,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全部急救医师均经过统一培训。

1.3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表的资料录入数据库,核对后备用。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均数比较用studentt检验,应用软件为SPSS14.0。

2 结 果

2.1 应用五大技术前后现场抢救效果比较

2009 年实施外伤五大技术后,病情改善率显著上升(P<0.01),病死率有所下降(表1)。

2.2 现场救治救护车到达时间与现场抢救时间比较

2009 年度车祸患者抢救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显著缩短(P<0.01),现场抢救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表2)。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现场抢救效果比较

表2 车祸患者的现场救治情况

表3 车祸患者的受伤部位和病情分布

2.3 车祸患者的基本情况与分布特征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受伤部位分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主要为试验组的四肢受伤低于对照组,其他部位受伤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病情分布也有显著差异,P<0.01(表3)。

3 讨 论

本研究以青浦区车祸外伤现场转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两组研究对象为同一地区2个年度的外伤现场转送患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但研究结果来自车祸现场急救患者的回顾性调查资料,可能存在回顾性偏倚。

车祸伤患者病情具有多变、易变、难以预测的特点,在高速公路及道路宽敞的主干道发生的事故往往由于车速较快,冲击力大,患者除头颈部损伤外常合并其他脏器及四肢外伤,尤其是心脏、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因此在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一般采用平卧位,头部外伤伴有意识模糊或昏迷者,头颈部一定要用颈托固定,防止颠簸摇晃,重视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血压、心率、意识、瞳孔的变化,及时发现重要脏器的合并伤。

青浦区每年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外伤患者占所有转送患者的约45%,其中车祸就占了约30%,不少人在受伤后的第一时间得不到正确及时救治,导致病情加重,影响预后,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损失和痛苦。通过对外伤五大技术的培训及反复练习,人人都能掌握运用,在急救器械配置和急救技术并不先进的郊区,切实推广运用外伤五大技术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可提高病情改善率,降低病死率。

本研究结果发现,2009年度实施外伤五大技术后,与2007年度比较,病情改善率从0.42%增加到3.92%,上升了8.33倍,病死率从2.40%降低到1.84%,下降了23.33%,其中病情改善率的上升已经达到统计学显著意义,提示外伤五大技术的应用,在现场急救中有助于提高病情改善率,也可能降低病死率。此外,本研究还提示,在所有患者中头颈部外伤最多,约占42%,四肢外伤约占37%,胸腹部和其他伤分别约为12%和9%。尽管病情轻者占了约81%,中、重度患者占约19%,而一旦病情达到中、重度,即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现场急救中应注意对患者伤情的正确判断,确诊或可疑危重患者要进行预报,及时与医院急诊室联系,说明车祸患者的伤情,基本生命体征,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大致到院时间,请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为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机。危重患者判断标准:主要以患者发病时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如明确患者病因也应结合患者发病时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

颅脑伤是导致车祸死亡的重要原因,急救颅脑危重患者时,呼吸道管理尤其重要,打开气道,清除口腔异物,昏迷者尽早插管(或气管切开),减少呼吸功能不全和吸入性肺炎发生[1,2];合并开放性伤口者予以局部包扎,压迫止血;有或疑有骨折者予以夹板或康能固定器固定;疑有颈椎损伤的予以颈托固定头颈部;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使用0.9%NaCl,便于急救用药;进行SpO2、BP和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搬运时注意动作的轻柔协调和一致性,保持平稳,避免再损伤。在无生命危险情况下,受伤局部的止血、包扎和有骨折时的固定,虽然要占用一些时间,但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现场急救中应用五大技术,可以使伤情得到初步控制,减少再损伤。包扎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关节和止痛等;及时止血可预防出血性休克;骨折患者给与固定制动,可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和神经、减少休克的发生;正确的搬运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呼吸道管理可解除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维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患者窒息死亡。因此推广应用五大技术,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残疾率有重要意义。

[1]刘鸣,欧敬民,杜奇容等.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预后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0):867.

[2]赵会民,王熙斌,阮玉山等.急救气管插管预防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对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2):1059.

猜你喜欢

青浦区救护车回顾性
7.2.4全景声影视厅 上海市青浦区御湖别墅香水湾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为何国外救护车车头上的这个词反着写
在这里,与100个世界相遇——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救护车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送创可贴的救护车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骆氏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