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昆某部干休所老年性精神障碍发病情况分析及干预探讨

2011-09-12宋卫东李红卫王顺昌王秀英

卫生软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干休所精神障碍躯体

宋卫东,李红卫,王顺昌,王秀英,王 明

(1.77200部队八公里干休所,云南 昆明 650206;2.云南省健康教育所,云南 昆明 650118)

老年性精神障碍是老年人精神、心理失调的常见疾病之一。老年性精神障碍是老年人精神、认知、心理异常的统称,较常见的有痴呆(包括老年性痴呆、血管神经性痴呆)、抑郁状态、焦虑,甚至少数出现谵妄、精神分裂等重性精神疾病,近年来提出的“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CI)”更扩大了老年精神障碍的范围。老年性精神障碍表现多样,病因多较复杂,许多患者特别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都没有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家人的重视,得不到及时疏导、治疗及良好的管理,严重影响了了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干休所老年人有其独特的特点,近年来随着老干部高龄化、疾病高发期的到来更应该高度关注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本研究从2010年11月开始对某所88例老年人进行了精神、心理状态状况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驻昆某部干休所的 88名离退休老干部及家属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MMSE、HAMD量表评估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和计算、短程记忆、物体命名、语言理解、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情况,并结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OMD-3)判定,其它躯体疾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88人,其中,男性39人,女性49人,年龄在74岁~89岁间,平均年龄80.4岁,74岁~79岁者占51.1%(45/88),80岁~89岁者占48.9%。受教育年限0年~15年,平均5.3年,大部分人为小学及以下(51.1%),其次为初中27人(30.7%),高中及以上者仅占18.2%。

2.2 年龄组各类精神障碍发病情况

各类精神障碍患病人数41人,占总人数的46.6%。74岁~79岁组17人,患病率为38%(均为女性);80岁~89岁24人,患病率为56%,各年龄组各类精神障碍患病比例见表1。

表1 年龄组各类精神障碍患病构成

2.3 与其它躯体疾病的相关情况

患有1种~3种其它躯体疾病 11人,占总人数的12.5%,患 3种以上其它躯体疾病者 77人,占总数的87.5%。其中脑血管、脑梗塞、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直接导致精神障碍:痴呆3人,占该组病人的50.0%;抑郁状态8人,占该组病人的38.1%;重性精神疾病1人,占该组病人的33.3%,详见表2。

表2 与其它躯体疾病的相关情况

3 讨论

老年性精神障碍是一组进行性衰退性疾病,病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其病理、病程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且病程较长,据相关数据显示: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治疗难度大,往往未引起非专科医生及家人的重视,部分严重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疏于管理、未正规治疗,已成为社会及家庭的严重负担。

本调查显示老年精神障碍在本组高龄老人中发生率为 46.6%,其它研究表明,除其它躯体疾病因素外,老年人群神经元的凋亡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高脑储备功能随之明显下降,其认知功能均会有不同程度下降[1]。有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人老年痴呆发病率为6%,并随年龄增加发病成倍增长[2]。据国内外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抑郁发病率为6%~29.39%,高龄老人可成倍增加[3]。而对于老年MIC,许多学者都共同认识到,高龄是MIC的独立危险因素,汤哲等调查显示,75岁组患病率为12.5%,80岁以上组为18.2%[4],与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结果一致。我们调查的这3种常见老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与文献报道情况相似。受教育水平及文化素质越高,精神障碍发病率越低,影响因素可能是训练和教育能增加突触密度和效率,使大脑能耐受一定数量及程度的细胞结构或功能的缺失[5]。本组所有老人都合并有多种躯体疾病,特别是一些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可直接导致精神障碍,一项多中心横向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抑郁、焦虑、失眠、淡漠等,以抑郁表现最为突出[6]。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卒中导致认知、肢体活动、语言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损害,造成与人交往减少,加上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变化,且担心给家庭带来负担而忧心忡忡[7]。这些应激源可引起患者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应激反应,使患者产生各种心理障碍[8]。

军队干休所老人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他们在部队大都担任过较高的领导职务,普遍都有对失去原有工作和既有地位而产生的强烈失落感,有部分老人很多年都不能适应这一角色转变。他们对现在社会一些阴暗现象如腐败问题、分配不公等极看不惯,对当前社会的发展抱有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对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适应能力差,对现代社会派生的一些文化现象、新鲜词汇等看不懂、听不明,许多人不会或不习惯使用现代社会常用的工作、生活工具如电脑、手机、一些影音工具等,自觉落伍、脱离了现代社会而倍感忧虑。很多老人仍保持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与子孙辈的现代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矛盾重重。由于干休所地处城郊,绝大多数为空巢老人,有部分丧偶独居,缺少必要的情感慰藉和生活照料,心理往往产生孤独和寂寞。 干休所为老人群居的地方,老人们不同的生活价值观、对疾病、保健等不同的态度情绪都会互相影响,周围发生的如其他老人突发疾病甚至病故的情况,都会加重他们的焦虑、恐惧心理。

根据该所发病情况及老干部心理特点,制订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特别是加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注重监测MIC人群,积极预防其加重或发展成老年性痴呆。②增加交流沟通,加强培养患者人际交流能力及热情积极的生活态度,并特别要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护人员和老干部之间的相互信任。 ③加强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定期安排时事讲座,邀请军地相关人员宣讲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就等。经常组织到地方社区、工矿企业及农村参观,增进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了解。安排工作人员对老干部及家属讲授一些现代生活和工作学习用品、工具的使用常识,如手机、数字电视、mp3、电脑、互联网等。定期安排车辆人员随老人们购买生活用品,增进其对现代生活用品的了解。④继续提高社会支持度,在服务和生活中体现对老干部的尊重,定期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建立医疗绿色通道,保证老干部随时能顺利、快速的安排入院治疗。协调干休所各部门及取得家人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及家庭氛围。⑤根据个人性格特点及爱好经常进行一些健身、娱乐活动,如棋牌、书画、太极拳及呼吸肌肉放松训练。⑥鼓励所有老干部多读书、看报,培养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养成乐观、平和的心态。⑦提倡合理的膳食习惯。⑧集中交流,集体心理指导,安排专家讲座、健康课堂及老干部心得交流。⑨针对个人心理特点及不同心理问题进行个别疏导。⑩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管理等。

[1] 王洪明,孙学礼.健康成人大脑认知功能的性别和年龄差异[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4):203-206.

[2] 张振馨,陈 霞,刘协和,等.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四地区痴呆患者卫生保健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20):116-121.

[3] 杨本付,刘东光,邵光方.济宁市老年抑郁情绪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老年学杂志,1999,19(4):195-196.

[4] 汤 哲,张欣卿,吴晓光,等.北京城乡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16.

[5] Del Ser J,Hachinski V,Merskey H,et al.AN autopsy-verified study of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degenerative dementia[J].Brain,1999,122(12):2309-2319.

[6] Angeleli P,Paolucci S,Bivona U,et al.Development of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in poststroke pati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Acta Psychiatr Scand,2004,110(1):55-63.

[7] 汪向东,王希林,马 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9:220.

[8] 佟 琳,李作孝.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变化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5):363-386.

猜你喜欢

干休所精神障碍躯体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探索两高期干休所空巢独居老人生活照料模式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现在干什么?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卫生干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