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识别及预防策略

2011-09-12

卫生软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农民工

王 冬

(1.南方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广东 广州 510512;2.南方医科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意外伤害是指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损伤,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其高发生率、后遗伤残多、年青人易发生,造成的寿命损失和潜在生产力损失很大。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机动化程度提高,由伤害引起的致残、致死逐年增高。特别是城市被雇佣者中的特殊群体——外来务工人员最易受到伤害,对有效劳动力造成较大的威胁,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减少外来务工人员的意外伤害发生,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基于Haddon模型从意外伤害的发生环节,旨探讨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预防策略。

1 外来务工人员

由于户籍管理、就业等国情不同,国外没有我国意义上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因此缺少这一群体意外伤害研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处于青壮年年龄段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流动,形成“外来务工人员”这一新的群体,并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以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较低,几乎全部集中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等充满粉尘、毒物、噪声、高温、高频的危险环境重点行业,大多属于蓝领工作者[2]。

2 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发生特征

2.1 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发生率

由于生活条件差、工作强度高、劳动保护条件有限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诸多因素,外来务工人员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3]。谢亚莉等[4~5]通过对宁波市城区流动人口伤害死亡数据分析,意外伤害死亡占流动人口总死亡的50%以上。王颖丽等[6]对上海杨浦区的流动人口调查,流动人口伤害死亡率高于户籍居民。黄朝辉等[7]通过对7个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回顾性调查,农民工伤害总发生率为20.4%。夏庆华等[8]研究了上海长宁区外来人口意外伤害状况,显示伤害发生率为 30.1%,外来人口的伤害疾病负担较重。黄芬等[9]对合肥建筑农民工的意外伤害流行特征的调查显示,农民工伤害的年发生率为17.18%。王红飞等[10]对宁波市鄞州区急诊室6431例外来人口伤害特征分析,意外伤害占 79.4%。徐浩锋等[11]对广东省16家医院伤害首诊患者调查,流动人口伤害发生率为56.0%,高于本地人口。郑雷[12]对1260名建筑工人的调查显示,伤害发生率为15.40%。

2.2 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类型

宁波市城区流动人口伤害死亡原因中前 3位为车祸、意外跌落、砸死[4~5]。上海杨浦区流动人口意外伤害,以交通事故、坠落为主[6]。林冰[13]对杭州市某家医院因意外伤害在急诊室就诊的流动人口意外伤害调查,前4位分别是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碰撞/硬物击伤、刀割/钝器伤。建筑工地农民工的伤害发生率居前5 位为碰撞伤、跌伤、钝/ 锐器伤、动物和昆虫咬伤、车祸(交通伤)[7,9],碰撞是最容易发生的伤害原因,表面伤、拉伤/扭伤和开放伤是常见的伤害类型,伤害部位多在躯干部,上肢和下肢[12]。上海市长宁区外来人口发生前4位伤害分别是割刺伤、跌伤、烧烫伤和交通事故[8]。吕旺盛等[14]调查了杭州市流动人口意外伤害情况,发现50%以上的流动人口发生过中暑、创伤出血和切割伤,40%以上发生过触电、游泳呛水和灼烫伤,30%以上发生过急性扭伤和动物叮咬伤。劳务工伤害主要是职业伤害(尤其钝器伤)[15],性质以挫伤/擦伤占第1 位,大部分在休闲活动发生伤害,最多发生在上肢部位,伤害好发地点在工业和建筑场所[11]。

2.3 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发生影响因素

婚姻状况、建筑类型、年龄、性别、在外打工时间和工种等变量是建筑工地农民工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7,9]。韩毓珍等[16]研究表明工作胜任程度低的农民工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度明显高于工作胜任程度较高的工人。吕旺盛等[14]调查了杭州市流动人口意外伤害急救能力普遍偏低,自救及互救正确率均不足50%。

2.4 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干预

黄朝辉等[7]通过调查分析,建议在建筑工地农民工中加强安全卫生教育。王红飞等[10]认为应加强健康宣教和针对重要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吕旺盛等[17]对流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意外伤害干预后,各种伤害急救知识掌握的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

3 基于Haddon模型识别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危险因素

3.1 Haddon模型

Haddon模型是1972年美国前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领导人 William Haddon 提出的一个用于交通伤害预防和控制的模型,目前已广泛用于各类伤害的研究与控制。它将流行病学中的“作用物—宿主—环境”的概念与“三级预防”的观念相结合,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伤害作用因素以及它们的交互关系,进而确定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18]。

根据Haddon模型,意外伤害预防应根据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的 3个阶段,针对作用物或媒介物(agent)、宿主(host)和环境(environment)3个因素开展目的性预防。宿主因素指的是外来务工人员个人特点;作用物因素是一种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热能等),这种能量通过无生命的物体或者生命体传递给宿主;物理环境即伤害发生的地点及其特征;社会经济环境涉及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当宿主、作用物和环境在某一阶段以某一种危险形式出现时,就会引起伤害的发生或是影响损伤的程度及后果。该模型包括3行4列共12个单元格。其中各行对应的是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3个阶段,而各列分别对应宿主、作用物、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3种作用因素[19]。

3.2 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的Haddon模型

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借鉴Haddon模型描述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发生的3个阶段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的预防模型,见表1。

表1 应用Haddon模型确定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

4 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的预防策略

4.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对安全防护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需健全和完善安全培训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培训,使安全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并严格执行,提高安全意识,消除粗心大意,做到酒后不施工,不过度疲劳等。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地方建立流动学校,以讲座、观看录像、发放科普安全手册为形式,利用雨天或空闲培训他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4.2 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

加大政府的执法监察力度,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关系、工资待遇、劳动时间、劳动安全、劳动保护、安全培训等进行检查监督[20],并形成强制执行的长效机制。对那些为降低成本不配备防护用具或提供低次防护用具的用人单位、为牟取利益随意延长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常年不进行安全培训的用人单位,进行经济处罚的同时坚决取消其雇用外来务工人员的资格。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外来务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情况,制度实施意外保险制度,规避由于经济原因而不能得到诊治或由于诊治而给生活和家庭带来经济困难的风险。

4.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对一些危险工种,用人单位应长期坚持操作技能和操作规则培训,防止出现违反规定、操作不当引起的伤害,务必使其学会正确佩戴安全装备,熟练掌握操作规则和技能。并定期演练设备出现意外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术。

4.4 加强作业工具的改进和劳动环境改善

科学有效,符合人体工效学的作业工具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外来务工人员对危险因素的暴露,从而能有效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风险,降低伤害的严重程度。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工种,考虑人的特性和能力以及人受机器、作业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运用人机工程学的方法对作业工具进行尺寸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机参数,设计并使用符合人体工效学的工具,使之符合人的行为、生理、心理需求。同时在工作环境上,确保卫生及适宜的照明、温湿度等。在作息时间安排上,应尽可能避免疲劳操作。同时丰富充实业余生活,减轻心理紧张[21]。

4.5 加强第一时间的紧急救护

第一时间紧急救护受伤害病人,可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并为伤害早期干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发生意外伤害时,伤员运送过程中会由于处置不当,加重了伤情,延误了治疗。因此,用人单位平时注重培训外来务工人员的自救与互救技能,学会常见的意外伤害的运送和简单应急处置办法,成立救护站,大型工地可聘请卫生员参与救护站工作,并常备一定的急救药品、器械等物品及装置。同时,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地区的医院急诊室应开设伤害绿色通道,及时做好救治和监测,收集信息,为针对性的制定、发展伤害预防策略提供前提条件。

[1] HAN G H M,BACH T T,BYASS P. Unintentional injuries over a 1- year period in a rural Vietnamese community: describing an iceberg[J].Public Health,2005,119(6):466-473.

[2] 王 彪,黄映川,李若建,等.广东省外来人口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J].南方人口,2009,24(3):1-18.

[3] 刘婷婕,吕旺盛.医院诊室监测中流动人口伤害发生情况及分析[J].疾病监测,2005,20(12):652-654.

[4] 谢亚莉,应焱燕.2001~2003年宁波市城区流动人口伤害死亡分析[J].疾病监测,2004,19(5):180-181.

[5] 谢亚莉,应焱燕,许国章,等.1997~2000 年宁波市城区流动人口伤害死亡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2,6(2):184-185.

[6] 王颖丽,管晓晔,林沪江,等.上海市杨浦区2003-2004年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3):278-279.

[7] 黄朝辉,黄 永,王晓滨,等.中铁某局合肥地区建筑工地农民工的伤害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3):256-258.

[8] 夏庆华,唐传喜,吴金贵,等.上海市长宁区外来人口伤害特征与服务需求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4):416-419.

[9] 黄 芬,张新塘,杨林胜,等.建筑工地农民工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预防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4):270-272.

[10] 王红飞,徐来荣,丁 可,等.鄞州区2005-2006年急诊室外来人口伤害特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3):13-15.

[11] 徐浩锋,马文军,许燕君,等.广东省部分医院流动人口伤害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08-1011.

[12] 郑 雷.建筑工人伤害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预防干预的效果评价[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3] 林 冰.流动人口意外伤害的疾病负担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MPH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5.

[14] 吕旺盛,林 冰,张克明,等.流动人口伤害相关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2):900-902.

[15] 郭艳芳,刘晋洪,何俊标,等.深圳市宝安区劳务工人群伤害情况监测[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3):285-287.

[16] 韩毓珍,王祖兵,顾明华.农民工职业伤害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26(5):488-490.

[17] 吕旺盛,林 冰,张克明,等.流动人口伤害急救知识干预效果评价[J].健康研究,2010,30(2):108-111.

[18] 聂晓雨,花 静,古桂雄,等.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识别及预防策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9):669-671.

[19] Carol W Runyan. Using the Haddon matrix: introducing the third dimension[J].Inj Prev,1998,4:302-307.

[20] 冯 霞.农民工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5):1243-1244.

[21] 唐金和,邵 进,王咸钢,等.建筑行业职业伤害的干预措施[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6,5(1):18-20.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农民工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