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能的“敏捷式”提高

2011-09-07星竹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18期
关键词:研发部门广联达领域

◎ 本刊记者 星竹

敏捷管理,将产品的质量控制前移,变终端控制为过程控制。这种变革式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软件产品的质量。不仅能及时让客户体验到产品已有的功能,还能获取客户的真实使用体验,做到及时的调整与完善,与客户的切实需求也做到了高度契合。

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国内建设施工领域信息化的大力推动,建筑软件行业也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机遇。面对着巨大的蓝海市场,供不应求是每一个企业在市场上所期望看到的局面。但是三年前在建筑软件行业内,广联达却存在着这样一个现状,企业的产能无法跟得上市场的需求增长。这种尴尬的局面,俨然成为制约企业稳步发展的桎梏。

“Bug蘑菇云”大爆发

在建筑软件领域研发吃紧,产品开发速度跟不上业务拓展的速度,造成供求之间的矛盾局面,同时大批量的订单也因此而搁置。软件产品无法按时交付,往往是在最终端的环节出了问题。

因为不仅在建筑信息化领域,在整个软件行业内常规的做法是软件最后编写结束之后,再开始集中做测试。这样由于之前的各个环节没有得到有效的沟通,极易导致最终的软件成品出现bug大爆发,“bug蘑菇云”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产品无法及时交付的最大原因在于对最终软件产品bug的修复上。一个bug平均耗费一位技术人员1.5个小时来修改,而那时的产品在最终往往会出现很多个bug,这直接导致了产品交付的大幅度延期。

国内建设工程信息化领域领军企业广联达负责研发的副总裁卢旭东总结认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放在项目收尾阶段,极易出现因bug大爆发而导致的修复时间大幅增加。

及时交付+风险前移

为了破解这一行业难题,深耕于建筑信息化十数年的广联达内外兼收,将“敏捷”管理的思路引入到本土中来,并结合自身对建筑行业的专业理解,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建筑软件的生产管理中。

针对以往“写完代码≠交付价值”的短板,广联达研发部门内部不断尝试寻找破解软件产能瓶颈的方法。整个团队首先将之前部门工作做层层拆分,一次次的细化分析,评估工作重心,最后终于将工作的核心定位在:及时向客户交付价值。

确立了这一工作重心之后,从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上,广联达研发部门也分别进行了调整。彻底改变了之前软件敲完最后一行代码再进行统一评测交付的做法,转而改为渐进式交付。

敏捷管理,将产品的质量控制前移,变终端控制为过程控制。这种变革式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软件产品的质量。不仅能及时让客户体验到产品已有的功能,还能获取客户的真实使用体验,做到及时的调整与完善,与客户的切实需求也做到了高度契合。

与此同时,对产品的评测也做到随时进行,对软件产品中出现的bug及时修改。保证每一部分完成之后,都可以切实的运行起来。广联达自己测算了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在产品开发后期集中测试的花费时间,发现提前进行bug修改比后期进行bug修改可以平均节省20%的时间,这种方法再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避免了以往对“bug蘑菇云”的集中处理,有效的节省了时间。

卢旭东这样简要介绍道,现在事前将评测脚本写好,将完成的软件产品放到机器上进行自动化测试,原先4个人需要工作3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仅需一个半小时左右。这种对时间的有效把控保证了最终产品的及时交付。

敏捷破解产能瓶颈

对于建设施工领域来说,信息化产品的实际运行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展。由于地域、使用习惯的差异,不同的施工企业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会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在广联达研发部门内部,通过任务拆解,将软件产品进行渐进式交付,逐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通过自动化测试,风险前移,严格把控最后产品质量。

作为建设工程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广联达在十数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将360°的服务理念贯穿至今。广联达管理方式的不断探索完善,技术的不断更新加强,也昭示了建筑软件行业将逐渐向服务导向型发展的趋势。致力于建设施工信息化领域的广联达,对产品效能的得力掌控也成为行业内的破冰之举。

猜你喜欢

研发部门广联达领域
广联达BIM安装技术在综合管线中的应用研究
广联达工程教育BU华北区总监王光思一行到我校洽谈校企合作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A制药公司研发部门核心人才流失研究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励型目标管理绩效在公司研究部门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广联达BIM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