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信息采集监督员队伍组建方式的探讨

2011-09-06临沂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范金霞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11期
关键词:监督员城管运作

◎ 临沂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 范金霞

一、引言

“数字城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称,于2004年10月在北京东城区研发成功并正式上线运行。运行8个月之后,东城区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2005年7月,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截止2010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推行了三批51个试点城市,其中30个城市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验收。目前,全国运行“数字城管”系统的城市,效果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信息采集监督员队伍是数字城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的日常巡查、上报、核实、核查、普查等工作,是整个系统的问题来源和案件处置情况的终端,是系统“闭环式”管理的总入口和总出口。信息采集的质量是整个系统有效运行的前提,而信息采集监督员队伍的组建方式直接关系到信息采集的质量。所以,信息采集监督员队伍的组建形式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全国各地数字化信息采集监督员组成情况及分析

为组建一支优质高效的监督员队伍,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各地探索了不同的建设经验,我们在已经通过验收的城市中通过多种渠道的调查,发现组建信息采集队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抽调、整合方式

抽调各职能部门的巡查人员或整合了原有的城管队人员,由于人员的素质较低,对数字城管新业务的掌握接受能力较差,信息采集业务及管理上存在很多困难,此种方式下的数字城管的效果一般。随着系统运行和城市管理的需要,一些城市已经转变或正在转变这种组建方式,采用更好的方法。

采用抽调、整合方式优点:运行初期进行过渡,培训时间短,可以减少政府首次财政支出。缺点:抽调人员原有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管理成本较高;抽调人员与原单位有关联,思想上、工作上容易受其影响,造成监管不分离,在运行中存在管理难、考核难、信息采集质量得不到保证,数字化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

(二)面向社会招聘方式

面向社会招聘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招聘年轻素质高的大中专毕业生

面向社会招聘年轻、素质高的监督员,优点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学习快,素质高,也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缺点是人员流动性较大。

2、招聘“4050”人员

面向社会招聘可以从下岗职工中招聘部分人员,负责城市管理的信息采集工作。优点是减轻了财政支出压力,扩大了再就业机会。下岗职工一般都非常珍惜重新就业机会,工作起来比较认真负责。缺点是综合文化程度偏低,接触数字化方面的知识较少,对新环境、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

3、采用劳务派遣方式招聘

面向社会招聘还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招聘到的监督员与人才交流中心签劳动合同,派遣到数字城管监督中心工作,即政府花钱购买劳务。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节省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各项费用、节省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和管理成本,有利于单位用人的灵活性。

面向社会招聘方式的优点是:人员选择的余地大,可根据需求来充分选择合适的人员,在管理中可以随时按照数字化管理的需要给他们分配工作。缺点是: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管理成本较高,日常的事务性管理工作较繁杂,需要较多的管理人员以及较高的管理成本。

(三)市场化运作方式

有些地方为了减轻政府的负担,采取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将一部分数字城管系统信息采集员日常管理业务通过外包的方式,委托给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司进行管理。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化了信息采集的管理环节,只需要监督管理好信息采集公司即可,减轻了对监督员队伍的管理责任,政府管事不养人,管理成本大大降低。缺点是:一旦用人单位与信息采集公司之间产生矛盾,势必影响信息采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几种组建方式的比较

通过各地数字城管信息采集监督员组成情况分析,采用抽调、整合方式不仅综合成本较高,达不到数字城管的运行效果,并且不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中要求组建一支专职独立的信息采集员队伍的规定。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在系统运行时不再考虑抽调、整合的方式。采用抽调、整合方式的城市,有的已经转变为市场化运作,有的正在逐步向社会招聘过渡。因此,抽调、整合方式组建监督员队伍我们不再分析。

面向社会招聘和市场化运作模式比较符合建设部关于信息采集员队伍的组建要求,在各地的运行效果中也相对较好。针对这两种方式,分别从人员管理、资金投入、运行效果三方面进行如下比较:

(一)信息采集员管理方面比较

社会招聘,自己负责管理信息采集日常业务,以数字城管监督中心为责任主体,组建信息采集员的队伍、日常考核管理等部门,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和考评方案。此种方式信息采集员工作积极性较高,监督中心对信息采集员的约束力比较有保障。

市场化运作,采取全新的外包方式,将一部分业务外包出去。通过招标的方式由专业的信息采集外包公司负责信息采集队伍的组建、管理、考评等工作,简化了监督中心对信息采集员队伍的管理、培训、考评等工作,同时能够有效保证信息采集员工作素质。但公司化运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政府对信息采集员的控制力相对较弱。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到采用市场化运作的优势:

(1)减轻数字城管系统管理单位的人员压力,减轻管理上的负担。采取外包方式,具体的各项信息采集管理工作将完全由外包公司负责;

(2)解决信息采集人员进入、岗位调动、辞退难的问题,将人员的培训、日常考核管理等繁琐的工作全部交付给外包公司运作。城市管理部门将无须考虑信息采集监督员队伍的组建,只需负责对外包公司进行相关的质量抽查等业务考核;

(3)业务外包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效率。政府包揽过多,不能实现小政府、高效率。引入竞争机制,就会使政府的职能更加明确,投入更大的精力专心提高监督能力。

(二)政府投入资金比较

以上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对比,没有考虑地域、经济条件的差异,没有考虑后续投资。

通过以上比较,采用社会招聘,监督中心需负责信息采集员队伍的组建、管理、考评等工作,每平方公里的成本相对较高。采用市场化运作,队伍的组建、管理、考评等工作均由外包公司担任,每平方公里的成本相对较低。

(三)运行效果比较

以外包的方式进行的信息采集以有效信息质量为计费标准,促进了信息采集公司的竞争,信息质量较高;信息采集队伍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与监督单位、管理单位没有业务联系,能如实反映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客观真实。节假日照常采集,大多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处置、解决,运行效率高,较好地解决了政府招聘人员采集信息成本高、效率低、易失真、不及时等瞒报、漏报等问题。缺点是服务外包队伍太少还没有形成竞争机制。

?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参与社会管理和监督的意识加大。为建设高效、节约型政府,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市场化运作外包的方式组建信息采集监督员队伍。采用社会招聘的方式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建信息采集监督员队伍,都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中要求组建一支专职独立的信息采集员队伍的规定,但各有利弊,采用何种方式,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猜你喜欢

监督员城管运作
城管执法的“民生温度”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济宁城管大年撕春联惹“众怒”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护眼监督员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首席监督员诞生记
尽职尽责的网吧义务监督员
疏堵结合 当好网吧义务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