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011-09-0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丹红天麻供血

蒙 云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常见急症,可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复视、语言障碍、共济失调、交叉偏瘫等临床表现,可导致脑干、小脑或部分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可逆性的功能障碍[1]。该病轻症表现为间歇性、多发性的脑缺血发作,重者可致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以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本病,疗效较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100例为2008年6月—2010年6月就诊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颈椎病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眩晕为旋转性、视物晃动感或不稳定感,多因头位/体位改变而诱发;眩晕同时至少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如眼症(黑朦、闪光、视物变形、复视)、耳鸣或听力下降、肢体麻木或无力、摔倒、晕厥等;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眼球震颤;病因明确,如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低血压等。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排除脑梗死、脑出血及肿瘤所致眩晕[3]。

共入选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0岁~70岁,平均 52.6岁。对照组50例,男 30例,女20例;年龄39岁~68岁,平均51.6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并发症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及防治并发症。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联合天麻素0.6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舒血宁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联合天麻素0.6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进行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TCD等检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眩晕、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消失,不伴有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48 h内起效45例(90.0%)。治愈25例(50.0%),显效 19例(38.0%),好转 4例(20.0%),无效2例(1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48 h内起效35例(70.0%)。治愈20例(40.0%),显效15例(30.0%),好转8例(16.0%),无效 7例(14.0%),总有效率为86.0%。两组起效时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 n 全血黏度(mPa◦s)低切 高切血浆黏度mPa◦s全血还原黏度mPa◦s治疗组 治疗前 50 12.62±4.11 6.42±1.58 1.92±0.16 8.82±1.45治疗后 50 9.28±2.161)2) 5.10±1.431) 1.72±0.351) 7.73±1.251)对照组 治疗前 50 12.91±3.78 6.15±1.52 1.92±0.15 8.95±1.35治疗后 50 1.58±3.43 5.92±1.33 1.78±0.181) 8.68±1.46与本组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组别 n TC TG HDL-C LDL-C治疗组 治疗前 50 5.63±0.81 2.42±0.71 1.83±0.21 3.97±1.32治疗后 50 4.37±0.191) 2.02±0.661) 1.34±0.181) 2.98±0.741)对照组 治疗前 50 4.58±0.78 1.76±0.57 1.15±0.20 2.84±0.72治疗后 50 4.28±0.641) 1.69±0.521) 1.02±0.161) 2.62±0.591)与本组治疗前相比,1)P<0.05

2.4 两组 TCD检查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 TCD检查结果(±s)cm/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 TCD检查结果(±s)cm/s

组别 n 收缩期流速峰值 舒张期流速峰值VA BA VA BA治疗组 治疗前 50 33.85±3.41 45.28±4.35 15.45±2.60 18.52±1.87治疗后 50 38.72±3.911)2) 48.75±4.151)2) 18.10±2.921)2) 20.42±2.351)2)对照组 治疗前 50 34.86±3.36 45.67±3.94 15.87±2.32 18.41±2.15治疗后 50 36.42±3.581) 46.83±4.731) 16.64±2.511) 19.28±2.39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5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皮疹1例。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 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有: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动脉管壁的微小血栓堵塞远端的动脉;颈椎病等原因导致椎动脉受压变窄或闭塞;基底动脉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4]。岳新爱等[5]认为VBI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出现眩晕、耳鸣、头痛、恶心、上肢麻木、步态不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尹秀花等[6]认为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胆固醇脂是构成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

丹红注射液组方为丹参与红花。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红花酮苷等。红花的活性成分具有扩血管、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7]。丹参酚酸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血浆的 TXB2水平;丹参酚酸和丹参酮,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液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并能清除氧自由基,拮抗Ca2+内流,改善ATP酶活性,同时也可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对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6]。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再生;抗凝及溶解血栓[8]。其疗效应可能为增加组织灌注量,恢复组织代谢,改善微循环,有显著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外周和冠脉血流量的作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NO及ET,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及对脂代谢功能的影响[8]。

天麻素注射液能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增加中央和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阻力,温和降压,且对降低收缩压比降低舒张压明显;扩张血管,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的血供。有提高组织细胞抗缺氧能力,增强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抗氧化活力作用[9]。对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清除氧自由基,对谷氨酸致培养皮层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10]。故天麻素可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及内耳的供血,增强神经细胞的存活能力[11]。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起效时间、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分析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有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血脂分析显示,降脂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红花还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12]。脑血管狭窄、血管痉挛者多以血流增速为主,而血管过度扩张、颅内血管狭窄以及血液黏稠度升高者常引起流速下降[6]。本组病例在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测,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具有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作用,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及内耳的供血,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减轻再灌注时继发氧自由基、兴奋氨基酸、钙超载损害,保护缺血区半暗带的残存脑组织等作用。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起效时间、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作用,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疗效优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天麻素组。

[1]邱乐,郑民安,蒋长盛,等.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6):661-662.

[2]李红梅,朱颖.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145-146.

[3]易伟剑,丘翠玲.参麦针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5-86.

[4]齐献忠.奥扎格雷钠与舒血宁注射液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5(4):18.

[5]岳新爱,师幸莉.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5752-4576.

[6]尹秀花,刘传文,高鸿,等.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515-517.

[7]王晓焕,苏苹,何宇梅.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21):29.

[8]蔺虹,张媛华.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6):20-21.

[9]尚伟芬,于澎仁.天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7,28(10):629-632.

[10]梁光好.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J].临床医学,2007,27(7):90-91.

[11]刘威,吴东阳.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31-132.

[12]张春燕.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4):273-275.

猜你喜欢

丹红天麻供血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辣语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