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误,同样美丽

2011-09-01江苏省南京市梅园中学210018

地理教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水系因果关系水量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中学(210018) 李 琳

如果一道地理问题,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解决得不那么好,我们将如何面对?

2009年12月20,我给所带的高三(4)班和高三(1)班的学生布置了如下一道问题。

读图回答: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作业批改时发现高三(1)班学生错误严重。我做了仔细的收集,摘录如下:

“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学生们的错误答案是这样的:

a.位于河流入海口;b.河流众多;c.放射状水系;d.流经地区地形落差大;e.海拔较低,温度高。

“G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学生们的错误答案是这样的:

a.海拔较高,河流少;b.地势较高,河道狭窄,支流多,不易形成三角洲;c.海岸线曲折;d.土壤贫瘠疏松,不易堆积;e.地质紧密,入海口狭窄。

看着这些令人气恼的答案,想到不久学生即将面临的南京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复习进度一再受阻,怎么办?

我首先反思,也许这道问题对于高三(1)班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布置的时候不够谨慎。同时,我下定决心,既然布置了,一定要让学生“有所得”。

上课时,我在PPT上展示收集的错误答案,如上述所示,请学生一一分析每一种错误答案背后的原因。以第(2)问为例:

a.位于河流入海口——与河流水量丰富不构成因果关系。

b.河流众多——语言表述有问题。持这个错误答案的一些同学说,原来他们想表达的是:支流众多——这和河流水量丰富构成因果关系,并且确实G河流支流众多,是河流水量丰富的原因之一。

c.放射状水系——经过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终于理解学生想描述的是这条河流的水系特征——这的确与河流水量丰富存在因果关系——只不过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怎样判别向心状水系和放射状水系。

d.流经地区地形落差大——与河流水量丰富不构成因果关系。

追问:流经地区地形落差大与什么可以构成因果关系——与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否丰富有因果关系。

e.海拔较低,温度高——与河流水量丰富不构成因果关系。

在此之后,让学生反思:河流水量是否丰富与哪些因素有关?

贾同学说:首先与该地气候有关,降水丰富,则河流水量丰富;与河流的支流数量相关,通常支流众多,水量较大;与河流水系形状有关,通常向心状水系更利于水的汇集。

郭同学补充:还与地形有关,通常盆地地形有利于流水汇集。

沈同学继续:应该和植被也有关系,植被能够涵养水源。

陈同学总结:河流水量是否丰富与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植被有关。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至此,问题有了圆满的解决:既辨析了概念,增强了逻辑思维,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再次对“学生的错误也是教学资源”有了体悟。

我又想到:地理课上一些教师的许多提问,并不是学生的问题,只是教师为了通过学生的回答而兑现自己的教案而已。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探究、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特别投入。

2011年1月6日,给高一年级的学生上复习课,出示这样一道难度较大的试题。

下图为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W/m2)

(1)A处的值可能是_________。A海区高值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图中负值海区沿岸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岛的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年4月B岛火山灰弥漫到欧洲,使航空业蒙受巨大损失。其主要动力来自( )

A.西风带 B.北大西洋暖流

C.极地东风带 D.东北信风带

让学生在课堂上稍稍准备后,我请祈同学说说他的答案,前三个问题回答非常理想。关于第四个问题:

他说:盛行西风。这里地处北半球,终年盛行西北风,所以吹到了比冰岛纬度低的欧洲大陆。

显然,祈同学的“画蛇添足”又给我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资源:这里盛行西北风吗?明明盛行西风是西南风,为什么火山灰会影响到欧洲呢?

经过对风的成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的进一步回顾,得出结论:这里盛行西南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才是西北风。

至于第二个问题,明明盛行西南风,为什么火山灰影响到欧洲大陆,因为临近下课,我选择鼓励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

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交流了他们搜集到的种种说法。

至此,由于祈同学的“错误”,学生有了更大的收获:对于判断风向学生进一步知道应该尊重风的成因、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更重要的是,学生带着问号出课堂,他们课后展开的对问题的探究以及浸润其中的情感之旅,是我更看重的。

呵呵,对学生的“资源型”表现,我们是否应怀感恩之心?

2011年4月,给高一年级的学生上期中考试前的复习课,准备和学生一起学习如何获取图表数据。

课始,基于学案上准备的这样一幅图,请一位学生说说北京三大产业各自所占的比例。

张同学:第一产业约为4%,第二产业约为30%,第三产业约为70%。

再请李同学:第一产业约为5%,第二产业约为32%,第三产业约为70%。

一上课,就被两位同学的错误“当头一棒”,心中很是不悦。由于在课堂上,我的表情没有表露出来。问及怎么读的,原来两位同学都是这样想的:第二产业的长度看起来比每一个四分之一也就是25%的长度长一些,于是大概估计了。

继续追问:研究他们得到的这些数据,有没有不妥?这说明在获取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有学生指出:三个数据相加应该是100%。

有学生指出:在获取数据时,要研究这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数量关系,包括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

继续让学生研究下面一幅图。

以第4点为例,请学生获取三个数据,将其写在黑板上。

陈同学写了一组数据:0—14岁60%;15——64岁50%;65岁以上40%。问及读数据方法,不出所料,他用的是通常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垂线的方法。

不等我开口,马同学站起来说:数据肯定错了,根据上一道题的经验,这三个数据相加应该也是100%。马同学的发言赢得大家的认可。

可是,孙同学不同意,他认为三个数据相加应该是180,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这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认知。我虽然知道孙同学学习有困难,但是,听到这样的回答,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和大家一起善意地笑了,并赞扬他敢想敢说的精神。

继而我们一起探讨了这样的正三角形坐标应该作零轴的平行线的读数据方法。

在这节课中,感谢课始那两位同学的错误,从最初的意外,乃至心中还有些愤怒,到后来面对正三角形坐标时,学生会自行研究数据之间的关系,会冷静地判断出一种错误的读法,这时,我的内心已经有几分激动。如此错误,可遇不可求。教师凭借教学敏感,让错误变得美丽起来。

据说美国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里“发明”背越式跳高的过程,很有喜剧色彩。福斯伯里是个调皮的孩子,有一次体育课练习跳高。当体育老师吹着哨子点到他的名字时,11岁的福斯伯里正在开小差。他面对老师,匆匆奔向横杆,结果是背对横杆,情急之下,索性顺势而起,奇迹般地越过了横杆,引得伙伴们哄堂大笑。老师豁达大度慧眼识才,马上为他量了高度——1.15米。在体育老师的精心栽培下,一颗体育明星就这样冉冉升起了。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以2.24米的成绩夺得跳高金牌,成为世界飞人,背越式跳高更是风靡田赛。

错误,在教师的慧眼中,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

错误,在人们的慧眼和宽容精神中,更是成就了一些发明创造。如青霉素、日本的清酒。

所以,教师,让我们都有一双让错误变得美丽的慧眼。

猜你喜欢

水系因果关系水量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
环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