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权重配方法的降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分配伍优化研究*

2011-08-31葛迎利宋海燕励冬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降脂辛伐他汀组分

葛迎利 宋海燕 张 莉 励冬斐 刘 平 季 光,△

1.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200032) 2.上海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 3.上海市浦东医院中医科

中药复方的疗效取决于组方中主要药效组分及其配伍剂量。降脂颗粒是本课题组研发的中药复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有显著防治作用[1~3]。本研究以降脂颗粒中各药材的主要有效组分绞股蓝、丹参、干荷叶、虎杖和茵陈提取物为研究对象[4],运用权重配方法设计[5]构建不同比例配伍分组,结合动物实验NAFLD药效学指标,筛选出最优有效组分配比,旨在为研制组分明确、质量可控、配伍合理、疗效肯定的现代中药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重 (180±20)g,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绞股蓝、丹参、干荷叶、虎杖和茵陈各药物的提取物,购于西安康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辛伐他汀 (舒降之),购自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TG测定试剂盒、HE染液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制品研究所。

1.2 药物组分权重配方设计 见表1。

表1 权重配方设计表

应用权重配方法的复方药物味数不超过6个,如表1所示,每种药物都被平均分成6个剂量,范围从低剂量至足量。根据复方中药物种类数量从表1中确定选用哪几列,例如复方中共有5种药物,药物1则对应A列,药物2对应C列,药物3对应B列,药物4对应F列,药物5对应D列。再根据选用列名,找到相应剂量分配列,确定每种药物的剂量分配顺序,例如,药物2对应C列,则药物2在6个配伍组的剂量分配依次为剂量3、剂量6、剂量2、剂量5、剂量1、剂量4。每种药物6个剂量都被均匀地分配到6个配伍组 (A~F),这种分布均匀性已被数学家证明,根据药物量效特点和有效剂量范围,此表已能满足药物配方的实际需要[5]。

降脂颗粒药物组成分别为1绞股蓝、2虎杖、3茵陈、4丹参、5荷叶,共5味药,依据降脂颗粒原方中药物剂量及提取物在原药材中含量比例,并按照人鼠等效剂量换算,同时设定每种提取物分3个剂量水平:低剂量 (剂量1,2)、中剂量为低剂量2倍 (剂量3,4)、高剂量为中剂量2倍 (剂量5,6),将各组分均匀地分布在配方设计表,共获得6个配伍组 (A~F),见表2。

1.3 动物造模和分组给药 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降脂颗粒6个配伍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给予高脂饲料 (88%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代加工。造模同时降脂颗粒各配伍组、辛伐他汀组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量均为0.1ml·kg-1·d-1,持续6周。

1.4 药效检测项目及方法 大鼠隔夜禁食,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使用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和HDL、LDL。收集肝组织,4%中性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200mg肝组织,剪碎后加入乙醇-丙酮 (1∶1)混合液中 (3ml),于冰浴中匀浆,取上清液检测TG含量。

表2 降脂颗粒组分配伍剂量 (g/100g体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计量资料以±s表示,各组间差异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比较 见插页图1。图1显示,正常组大鼠肝脏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紊乱、胞浆疏松化、胞浆内有大量脂滴空泡,脂肪变性尤以中央静脉区为重;降脂颗粒各组分配伍组与辛伐他汀组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肝细胞脂肪变性,且降脂颗粒各配伍组优于辛伐他汀组,E组效果最优。

2.2 各组大鼠血清ALT、AST、、HDL、LDL和肝脏TG水平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降脂颗粒组分配伍E、F组有降低ALT水平的趋势,其中E组作用较明显,辛伐他汀组对ALT水平无改善;D、E组有降低AST水平的趋势,D组较E组优,辛伐他汀组无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DL显著降低 (P<0.05);组分配伍B、D组和辛伐他汀组有升高HDL水平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LDL显著升高 (P<0.05);降脂颗粒组分配伍C、E组可显著降低LDL水平 (P<0.05),E组作用最明显,辛伐他汀组及其他配伍组对LDL水平无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显著升高 (P<0.05);A、B、C、D、E组与辛伐他汀组均可将其显著下调 (P<0.05),其中E组作用最明显。

表3 各组大鼠血清ALT、AST、HDL、LDL和肝组织TG检测结果(±s)

表3 各组大鼠血清ALT、AST、HDL、LDL和肝组织TG检测结果(±s)

与正常组 (K)比较,◆P<0.05;与模型组 (M)比较,★P<0.05

组别 n 血清ALT(U/L) 血清AST(U/L) 血清HDL(mmol/L) 血清LDL(mmol/L) 肝组织TG(mg/g liver)正常组 K 8 49.75 ± 3.77 131.31 ± 11.18 0.53 ± 0.04 0.071 ±0.02 1.00 ± 0.32模型组 M 8 59.26± 4.31 134.11± 10.14 0.40± 0.03◆ 0.104± 0.01◆ 8.84± 1.63◆辛伐他汀组 S 8 61.25 ± 9.56 143.35 ± 16.14 0.41 ± 0.04 0.108 ± 0.02 6.38 ± 1.31★配伍组 A 8 58.22 ± 4.29 126.50 ± 14.10 0.40 ± 0.03 0.104 ± 0.02 6.84 ± 1.10★配伍组 B 8 52.77 ± 3.06 127.53 ± 11.16 0.41 ± 0.03 0.098 ± 0.01 6.50 ± 2.00★配伍组 C 8 54.28 ± 6.87 126.71 ± 13.06 0.40 ± 0.03 0.090 ± 0.01★ 7.10 ± 0.95★配伍组 D 8 52.33 ± 3.81 120.75 ± 12.93 0.41 ± 0.03 0.093 ± 0.01 7.37 ± 1.34★配伍组 E 8 52.01 ± 4.73 123.59 ± 8.74 0.39 ± 0.02 0.088 ± 0.01★ 6.29 ± 0.89★配伍组 F 8 52.26 ± 5.67 126.81 ± 16.59 0.38 ± 0.02 0.109 ±0.02 11.47 ± 2.02

3 讨论

中药复方具有多种有效物质协同作用、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其疗效的可靠性已经为数千年的中医临床所验证,但由于其成分复杂,药材质量各异,中药复方的质控标准化和处方优化相当不易。中药复方组分配伍模式,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中医药有效组分并根据药理作用进行的配伍研究的新模式,是以临床有效复方为基础,将复方中每味药当成个体,根据组方原则和功效病症,选取每味药在方中的有效成分或部位,采用现代药理学方法进行有效成分剂量的最佳配伍研究,从而获得组分清楚的现代复方[6]。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复方中有效物质质控的标准化,并有利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7]。由本课题组研发的降脂颗粒,全方由绞股蓝、丹参、干荷叶、虎杖、茵陈五味中药组成,针对脂肪肝湿热痰瘀互结于肝的病机,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活血祛瘀的功效。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和参考相关文献,我们确定了降脂颗粒的主要药效成分为绞股蓝、丹参、干荷叶、虎杖和茵陈提取物作为研究对象[4],拟通过研究优选出对NAFLD疗效最佳的配伍组方。

以数学模型探求中药复方组方配伍优化的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其中权重配方法[5]是利用优化或者超换拉丁方设计和均匀设计原理,并根据复方药物量效关系特点,规范实验设计,建立起的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它为药物配方实验提供一种更为科学、高效和简便的手段,适用于中药复方多因素、多水平的处方优选实验研究。权重配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本法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方法,组方优选一般仅需6组,就可初步得出结果。如条件许可,尽量另设2~3组进行确定性试验。②在限定的多药物多剂量水平范围内,寻找最佳配伍,且结果符合专业要求。③能作药物相互作用的定性分析。④可确定各药在组方中的重要程度。⑤确定性试验的存在,使得本法的结果更可靠[8]。郑青山[9]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权重配方法能有效分析临床试验中各药在组方中的地位,并据此调整剂量,构成新的方案,同时还可定量设计临床联合用药方案。徐晖等[10]应用此方法研究了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诱导时对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在镇静催眠上呈相加作用,并确定了三者联合用药的理想诱导剂量。在本实验中,我们应用权重配方法,将5种提取物按照5因素3水平设计组方,获得A~F共6个降脂颗粒组分配伍组,作为下一步动物实验药效观察的基础。

NAFLD的形成主要由于进食过多脂肪或脂肪代谢障碍,导致TG在肝细胞内积聚,以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为主要病理学改变,从而出现肝脏TG的升高,血清转氨酶等相关指标发生变化。依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1],我们选取血清ALT、AST、HDL、LDL及肝脏TG、肝脏组织病理作为评价药效的主要指标。在本研究中发现,降脂颗粒组分配伍E组可明显下调NAFLD大鼠血清LDL水平,具有降低血清ALT、AST和上调HDL的趋势,显著减轻脂质在肝细胞的蓄积,显示较好疗效,并优于辛伐他汀,可作为治疗NAFLD的新药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本研究应用权重配方法,以6组配伍干预NAFLD,根据药效优选的“最佳组分配方”疗效确切,表明运用权重配方法筛选降脂颗粒是可靠的,也说明权重配方法在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研究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为现代中药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1]马赞颂,柳涛,郑培永,等.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脂质的影响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942-944.

[2]JI G,FAN J,CHEN J,et al.Effectiveness of Danning Tablet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of damp-heat syndrome type: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CIM,2008,6(2):128-133.

[3]马赞颂,柳涛,郑培永,等.中药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瘦素受体mRNA及P-JAK2/P-STAT3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32):3360-3366.

[4]LU Y,WANG M,ZHANG L,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ix Components in the “Jiang-Zhi”Granule by UPLC-MS Analysis[J].Chin J Nat Med,2010,8(6):449-455.

[5]ZHENG QS,SUN RY.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rug compatibility by weighed modification method [J].Acta Pharmaco1 Sin,1999,20(11):1043-1051.

[6]徐峰,蒋蕾,于海,等.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研究 [J].中医药信息,2010:27(3):125-127.

[7]张伯礼,王永炎,商洪才.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和方法 [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9):89.

[8]郑青山.药物相互作用动力学理论与实践[D].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1:88-96.

[9]ZHENG QS.Quantitative design of clinical scheme of combination drug therapy [J].Chin J Clin Pharmacol Ther,1999,4(4):325-330.

[10]徐晖,金孝岠,郭锡恩.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诱导时对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10):1166-1171.

[1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肝脏,2010,3(18):163-166.

猜你喜欢

降脂辛伐他汀组分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黑顺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
金雀花中黄酮苷类组分鉴定及2种成分测定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降脂颗粒中5种成分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