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11-08-30李晟全汪洋

当代医学 2011年28期
关键词:风团组胺荨麻疹

李晟全 汪洋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程>1月且不定期反复发作的荨麻疹属慢性,临床上一般以抗过敏药、抗组胺药进行控制治疗,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产生一定副作用,且停药后易于复发[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集安某医院皮肤科门诊2008~2010年求诊患者中选择120例对象。入选标准: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2],无其他脏器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女比33:27;年龄(38.2±11.5)岁,病程(2.7±1.5)年,对照组60例,男女比32:28;年龄(39.6±12.4)岁,病程(2.8±1.7)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纳入病例均给予阿司咪唑(10mg·d-1)或赛庚啶(5mg·d-1)、地氯雷他定片(5mg·d-1)等抗过敏、抗组胺西药及维生素C(20mg·3d-1)、葡萄糖酸钙(50mg·3d-1)。观察组加服中药养阴消荨汤:何首乌、黄芪、蚕沙各20g,当归、白鲜皮、乌蛇肉、白薇、白僵蚕各15g,甘草10g,水煎服3次,每日1剂/,痒甚者加全蝎、蝉衣。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观察记录患者风团大小与数目、瘙痒程度等,并按下列标准[2]评定症状积分:瘙痒:0:无;1:轻度,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2:中度,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3:重度,不能忍受,严重干扰生活和睡眠;风团数目:0:无,1:<10个,2:10~25个,3:>25个。最大风团直径:0:0,1:<1.5cm,2:1.5~2.5cm,3:>2.5cm;每次发作持续时间:0:0h,1:<1h,2:1~12h,3:>12h。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2.1.1 近期:按下列公式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疗效指数≥0.90;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0.60~0.89;进步:症状有所改善,疗效指数0.20~0.59;无效: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0.20。

2.1.2 远期: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各定期随访1次。长期缓解:停药后风团未再发作,也无瘙痒等症状≥1年;中期缓解:停药后无复发,无自觉症状≥6个月<1年;短期缓解:停药后风团无复发,无自觉症状≥3个月<6个月;复发:停药后皮损复发,自觉瘙痒。

2.2 近期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比较[n(%)]

2.3 远期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荨麻疹远期疗效比较[n(%)]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不同于急性荨麻疹荨麻,其病程长短不一,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最大的难点在易反复发作[3],单纯以西药或中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前者只是针对本身病症,易复发;后者重调理,见效慢,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标本兼治,无论是短期还是远期疗效都非常显著。抗过敏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基础。阿司咪唑和赛庚啶都是H1受体拮抗剂,与组织中释放的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H1受体能有效制止过敏,地氯雷他定为氯雷他定的体内代谢产物,能抑制IL-4、IL-6、IL-8、IL-13等炎症介质的释放,且半衰期可达27h。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中药中何首乌、当归含有大量维生素C,可补血润燥、解毒活血;黄芪含黄芪多糖、黄芪多苷成分,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等免疫调节物质,白鲜皮、丹皮、白薇、蚕沙能清热透邪,凉血祛淤,乌蛇肉、白僵蚕祛风止痒,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4],西药或中药有机结合起来,诸药合用,有效成分多,作用靶点广,不但能迅速止痒化瘀,改善临床症状,且综合调理,可使不正常的免疫功能逐渐趋于正常,因此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上有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明显优势。

[1] 张起律.加味当归饮子联合西药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11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6):373-374.

[2] 朱文元.荨麻疹[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8-75.

[3] 朱红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J].四川中医,2010,28(1):105-106.

[4] 黄建明.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4):155.

猜你喜欢

风团组胺荨麻疹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吃鱼谨防组胺中毒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