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应用于预防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2011-08-30龚晓燕邓冰陈玉珍刘素梅

当代医学 2011年28期
关键词:低血压体位剖宫产

龚晓燕 邓冰 陈玉珍 刘素梅

产后体位性低血压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由于产妇产程长,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过多,产后血容量不足,卧床时间长,进食不足。若处理不当容易发生护理意外,进而引起医疗纠纷。体位性低血压亦称直立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卧位或蹲位突然转变为坐位或立位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经典的定义是:站立1~3min,收缩压下降>2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下降>10mmHg。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将此改为:直立位收缩压下降>10mmHg,并出现头晕或晕厥[1]。我们对2009年1~6月住院分娩的690例足月初产妇观察,发生产后体位性低血压12例,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有效地减少了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6月在我院生理产科住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690例为实验组,其中自然分娩520例、剖宫产170例;2008年7~12月住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540例为对照组,其中自然分娩360例、剖宫产180例。两组产妇均神志清楚,曾经进行正规系统的产前检查,无语言沟通障碍,无妊娠合并症,年龄、孕周、体重、术中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基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基本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体重 术中出血量(mL) 产后出血量(mL)实验组 690 29.51±3.3170.52±4.92 390.0±64.5 79.5±20.0对照组 540 29.47±2.4970.38±5.20 385.0±40.5 78.0±15.0 u值 0.242 0.4798 1.661 1.5028 P值 >0.05 >0.05 >0.05 >0.05

1.2 主要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头晕、视物模糊、出冷汗、全身乏力等,与基础血压比较,收缩压下降20~60mmHg,平均(35.5±11.0)mmHg,舒张压下降10~80mmHg,平均(16.0±4.5)mmHg。

1.3 方法

对照组产妇回母婴同室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妥善安置产妇及新生儿休息,测量BP、P、R、宫底高度,观察产后出血量情况等;实验组产妇产后回母婴同室时除进行常规护理外,同时责任护士对其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分产后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安全指导、运动指导,这种方法在我科实施效果明显,现将具体健康教育法介绍如下。

1.3.1 心理指导[2]分娩虽然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对产妇来说是一个较大的生理转变和心理刺激。大多数产妇,特别是第一次分娩的产妇,产后回母婴同室后还处在紧张、恐惧中,精神没有完全放松,很难适应并接受母亲的角色,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负性情绪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腺体的调节发生变化引起泌乳减少、产后出血等。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心理因素既是致病的原因,也是治病的条件,并且是提供防病的依据,所以对产妇要提供以人为本、关爱母婴健康的心理指导。应让产妇及家属了解有关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教育产妇,放松心情,协助产妇顺利过渡到母亲的角色。

1.3.2 饮食指导 产后产妇回母婴同室后可指导进食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以后可选用普通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为主。剖宫产术后6h进流质饮食,肛门排气后进半流质饮食,进餐后由于血液积聚于内脏,使循环血量减少。因此,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且餐后不要立即起床做排尿或哺乳等动作。同时要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为2000~3000mL。

1.3.3 安全指导 卧床产妇特别是产后第一次下床者,一定要有陪护在身边,并且预备辅助的设备,如板凳、椅子,以备急用。告知产妇先进食温开水或热汤后再先抬高床头适应10~15min,然后慢慢放下两腿悬挂5min,应采用鼓励性语言询问产妇的感觉,若无眩晕、视物模糊、出冷汗等症状,才可慢慢起立。在体位改变过程中,应观察产妇的心率、血压、面色及皮肤湿度等,如有不适,立即叫产妇平卧,嘱产妇深呼吸,放松心情。即使产妇发生了体位性低血压,家属也要沉着冷静,切忌大呼大叫,避免加重产妇的恐慌和紧张感。

1.3.4 运动指导 运动锻炼可改善人体对血压的调节,持之以恒的运动有助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3]。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h内即可在床上运动,24h后可下床在室内随意走动,并可适时做产后保健操。剖宫产术6h内,指导家属与护理人员一起参与四肢按摩,早期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分散产妇注意力,减轻伤口疼痛感;6h后指导产妇在床上翻身、屈伸膝,每15分钟进行1次腿部运动,每2小时翻身1次,术后24h拔除导尿管后,若无其他并发症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在产后及时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产后下床活动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在不同时间发生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和体位改变(例)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增进保健知识,改变其健康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4]。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责任制护理模式日趋完善,由于产妇是个特殊性人群,由此,我们产科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形式有所改变,并且在临床运用效果明显。

3.1 产后心理指导突出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产妇是一特殊群体,是以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的形式来结束妊娠,这对产妇及家属都能产生巨大的震撼和刺激,对产妇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创伤。特别是第1次下床活动最常见的是焦虑、恐惧和紧张的。所以产妇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科护理人员护理观念转变,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以产妇、新生儿为中心,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提供服务,给予产妇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和正确的指导,使产妇积极参与到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协商的护患关系中,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轻了紧张、恐惧心理,使产妇的心理状态相对稳定,自信心和忍耐力增强,身心放松,能够很好地和丈夫一起适应角色的转变,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实验组产妇表示接受了心理指导后有了正确的认识能积极地应对产后或术后带来的种种问题。

3.2 产后饮食指导突出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分娩是强体力劳动,产程长、体力消耗过多,产妇常因阵痛而拒绝进食,加上出汗多,因此易导致严重的脱水。产后未及时正确的进食来补充液体和营养成分,可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静脉回流减少,从而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剖宫产产妇禁食期间液体量摄入不足等原因也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从表2中得知,大多数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是在产后2~6h,所以产后产妇回母婴同室后,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健康饮食指导,给家属一个正确的指导,合理搭配膳食,增进产妇食欲,减少因低血糖等营养不良原因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3.3 产后安全指导突出了健康教育的目的性

健康教育的效果最直接地表现在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上,因为知识、技能的准备,观念态度的转变,目的都是要求患者建立并保持健康的行为,才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最终目的[5]。对产后患者提供安全指导,目的在于使产妇及家属正确地了解如何下床活动及如何防范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现在的年轻妈妈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来影响或支持产妇,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预防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3.4 产后运动指导突出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产妇术后由于害怕疼痛不敢活动、不敢咳嗽等,护理人员要及时与产妇沟通,讲解正常活动的重要性,由于产妇害怕活动引起伤口疼痛,不愿拔出导尿管,这样卧床时间延长,容易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性。一旦产妇从卧位变为直立位时,植物神经功能则发生失调,出现眩晕、视物模糊、出冷汗等不适,严重者可发展为晕厥。实验组产妇接受了运动指导后,明白了运动的科学性及必要性,由于体位改变而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1] 何秉贤.体位性低血压诊治的现代概念[J].中华高血压病杂志,2008,16(2):101.

[2] 田淑萍.心理干预对剖宫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8):126-127.

[3] 于永芳,邓晓玲.体位性低血压的健康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2006,8(16):87-88.

[4] 苑全香,张迎新,钟伟.门诊孕妇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和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0):58-60.

[5] 黄燕萍.孕妇学校在孕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调查分析[J].中国口腔保健杂志,2009,29(5):384-385.

猜你喜欢

低血压体位剖宫产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