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ER、PR、CerbB-2及Ki-67相关性研究

2011-08-23梅金红谭亚敏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毛刺形态学征象

舒 虹,梅金红,谭亚敏,裴 莉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影像科;b.病理科,南昌,330006;2.宁波市中医院影像科,浙江 宁波 315010)

乳腺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妇女的生命和健康。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国内外研究乳腺癌的重要方法,而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乳腺癌的预后与ER、PR、CerbB-2和Ki-67有关。作者旨在通过对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ER、PR、CerbB-2及Ki-67之间内在关系进行研究,探讨通过MR形态学评估乳腺癌预后及指导乳腺癌治疗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间术前行MRI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乳腺癌18例共20个(2例为双侧乳腺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个,导管内癌3个,腺样囊性癌1个。均为女性,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8.5岁。MRI扫描前及术前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

1.2 MR扫描技术

采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Tim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被查者俯卧位,适当加压使双乳自然悬垂于乳腺线圈洞穴中。先行常规平扫,采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TSE)行T1WI横断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加抑脂横断位及矢状位扫描。再行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并行采集技术,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动态成像序列(dynamic threedimensional fast low--angle shot equence)TlWl抑脂轴位扫描 (TR 4.23ms、TE 1.57ms、层厚0.9mm、层间距0.2mm、视野340mm×340mm、矩阵448×332),共重复扫描6个时相,每个时相扫描时间60S,第1个时相相当于平扫,其与第2个时相间隔20S,期间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手背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对比剂,注射速率为2.5mL·s-1,12S内快速团注完毕,继而以同样速度快速推注20ml生理盐水。共计扫描时间约6min 20S。

1.3 免疫组化

所有标本分别行HE染色及ElivisionTMplus染色。采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织化学法对ER、PR、Ki-67及CerbB-2进行测定。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在高倍镜下随机选取10个不同视野,各计数100个细胞。ER、PR阳性表达在细胞核上。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阳性细胞<10%为‘-’,15%~25%为‘+’,25%~50%为,>50%为。

Ki-67阳性表达在细胞核上,对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进行评分。首先对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进行评分:无染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再对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进行评分:染色阴性为0分,阳性细胞<25%为1分,阳性细胞26%~50%为2分,阳性细胞51%~75%为3分,阳性细胞>75%为4分。将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的评分相加作为染色的最后得分。结果判定将0~3分定为阴性,4~7分定为阳性。

CerbB-2蛋白阳性表达在细胞膜。根据细胞膜完全着色的肿瘤细胞比例及着色强度进行结果判断。采用“0-3+”积分系统(表1)。

表1 “0-3+”积分系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MRI指标与免疫组化指标采用等级相关进行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表现

乳腺癌MRI形态学征象:乳腺癌形态学征象包括边缘强化、分叶(深、浅分叶)、边缘毛刺、液化坏死等。本组中癌灶有边缘毛刺者14个(70%)(封四图1A),有边缘强化征象12个(60%)(封四图1B),有分叶征10个(50%)(封四图1C)。

2.2 免疫组化指标相关结果

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结果见表2。

2.3 MRI形态学表现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MRI形态学表现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表2 免疫组化指标相关结果例

表3 MRI形态学与免疫组化的相关性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年轻化日趋明显,严重危害女性健康。随着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广泛应用及弥散加权成像的发展,MRI逐步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向形态与功能并重的方向发展,结合了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检测病变特征,从而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生物学、疗效评估和预后等方面显现优势。

分叶征是指结节的轮廓表面高低不平,有呈分叶状的多个弧形,故称分叶征,在各类肿瘤中均可见,以周围型肺癌最常见,在乳腺肿瘤中亦常见。F.Witte等[1]研究乳腺叶状肿瘤时均发现恶性肿瘤具有分叶时Ki-67呈高表达,恶性程度更高。在非乳腺癌肿瘤中,彭泽华等[2]研究发现肿瘤分叶与Ki-67密切相关,表明有分叶的肿瘤有更强的侵袭性,恶性程度更高。Ki-67抗原是目前较为肯定的核增殖标志物,存在于细胞周期中除G0期以外的所有阶段。它开始表达于细胞周期的G1期,在S期及G2期表达增加,至M期达高峰,在细胞分裂晚期很快消失。多项研究[3-5]均表明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高度相关,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性相关。本组研究中有具分叶征的肿块有10个(50%),在有分叶征的肿块中Ki-67表达阳性者为8例(90%),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为0.473,P值为0.035(P<0.05),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具有分叶征的肿块有更高的增殖活跃程度,推测其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

MRI边缘强化是乳腺癌较特异的征象,提示乳腺癌有较高的阳性率。R.Kusama等[6]将轴位MRI与相对应的病理切片进行对照研究,发现边缘强化病灶的中央主要为纤维化组织,周围边缘血管聚集。刘书政等[7]研究证实,微血管在肿瘤边缘区域的密集是动态增强MRI边缘强化形式的主要原因。罗建东等[8]研究表明边缘强化的出现,提示肿瘤边缘大量微血管聚集,肿瘤生长较快,有更高的生物学侵袭行为。从组织病理学角度分析,癌肿边缘肿瘤细胞增殖活跃,间质丰富,其内微血管密度较高且通透性增加,因此增强后病灶的边缘早期即可明显强化;而癌肿中心因出现如出血、囊变、坏死、基质纤维化等,微血管密度较少,增强后延迟强化或无明显强化。本组研究中,边缘强化与ER、PR、CerbB-2、Ki-67无明显相关性,表明MRI影像边缘强化征与肿块的增殖活跃程度无关,提示其与乳腺癌的侵袭性、及恶性程度无关,对指导临床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及评估肿瘤的预后无明显意义。

边缘毛刺是目前公认的恶性肿瘤的典型征象,在很多肿瘤中均可出现,在影像学上表示为自癌肿边缘向周围组织放射状伸展的短细线条影,由乳腺小导管及其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其间可有癌细胞浸润,亦可是单纯的导管增生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对于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中的毛刺征,彭秀斌等[9]认为有毛刺者具有更高的恶性程度,而刘进康等[10]则认为毛刺征的出现并不一定表明肿瘤有更高的恶性程度,毛刺征很大程度上为瘤周间质反应所致。本组研究中,毛刺征与ER、PR、CerbB-2、Ki-67无明显相关性,表明毛刺征与肿瘤的侵袭性及预后无关,从而推测毛刺征在病理组织学上很可能是因为瘤周间质反应所致。

总之,笔者通过对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ER、PR、CerbB-2及Ki-67对照研究,表明乳腺癌MRI表现与免疫组化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MRI形态学表现对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可行性,但对指导乳腺癌治疗无明显意义。

[1] Witte F,Hönig A,Mirecka J,et al.Cystosarcoma phyllodes of the breast: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associated genes[J].Anticancer Res,1999,19(4B):3355-3360.

[2] 彭泽华,白林,蒲红,等.膀胱移行细胞癌的CT表现与Ki-67,VEGF和 MVD表达的相关性[J].肿瘤学杂志,2008,14(10):837-840.

[3] 李梅,陈芸,张丽娟,等.Survivin、p53、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07,22(2):154-156.

[4] 张继涛,周文学.Survivin、Ki67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erbB-2基因的关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4):407-840.

[5] 胡黉宏,宋和平,林晓燕,等.Ki67、P53抗原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14-16.

[6] Kusama R,Takayama F,Tsuchiya S.MRI of the breast:comparison of MRI signals and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e slices[J].Med Mol Morphol,2005,38(4):204-215.

[7] 刘书政,黄韬.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9):516-519.

[8] 罗建东,叶泳松,张雪林,等.MR 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5):688-692.

[9] 彭秀斌,林远青,罗云辉,等.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P53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8(3):2102-2121.

[10] 刘进康,曾纪珍,周建华.周围型肺腺、鳞癌CT征象与癌细胞核DNA含量关系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1):15-19.

猜你喜欢

毛刺形态学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阀芯去毛刺工艺研究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改变在四种类型MPN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