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个性化教学,凸显军事理论课课程特色*

2011-08-15尹建强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创造性军事

尹建强

(河南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河南 新乡 453007)

个性化教学中的个性是哲学意义上的个性。个性是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独有的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并具有持续性和可变性[1]。个性化教学是建立在个性基础之上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充分宣扬个性,展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自身的独特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教学活动。个性化教学是双向的,只有个性化的教,才可能启发个性化的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和被教育者的特点,倡导个性,培养个性,发扬独特性和创造性。

1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特点

依照2007年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重新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军事理论课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理论课已经不再是上不上的问题,而是如何上、怎样上好的问题。按大纲要求军事理论课课程分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个内容,其教学内容庞杂,覆盖面广,融政治、经济、人文、科技、时政等内容为一体,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军事理论课主要教学对象是大一的新生,军事理论课对他们来讲,是一门陌生的学科,缺乏对军事理论课的感性认识,而且男生和女生、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接受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接受能力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课时为36学时,面对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即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正确分析认识被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以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意识为目的,以倡导个性化教学为突破口。

2 军事理论课如何倡导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个性的指导。确切地说,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2]。军事理论课教学同样如此。

2.1 制定差异性目标,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要求军事理论课的教师在教学大纲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当代大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课程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和教学方法。

2.2 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确立。军事课主要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领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自觉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的结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是灵活多样,不应当整齐划一,“教学有法,法无定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多媒体平台,可充分展现军事理论课的特色。音视频感官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学生获取国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其一,人类获取信息究竟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可见信息主要是来自视觉和听觉。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既能听得见又能看得见,集声光形色动等为一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与教学效果产生共鸣。这就要求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师自身素质有机地结合,取长补短。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现代国防的发展趋势,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3 勇于创新彰显独特的教学风格

彰显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军事理论教师追求个性化教学的体现。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别性,也就是个性上的差异。军事理论教师在完善军事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都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认识个性的差别,扬长避短,克服消极因素,弘扬积极因素,为创造性教学提供基础。

没有创造性,个性化教学就无从谈起。创造性根本特征是独特性,区别其他。独特性是指由于人的身心差异、性格特点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教学活动中的差别性。这种差别性不是创造性,但创造性离开这种差别性便失去创造的源泉。创造性是在教师主体的进取意识不断地追求创新、超越并运用自审意识进行调节以便达到教学最佳组合和最佳效果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反思的结果,也是教育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创造性才能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酿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吸引学生去接受知识。创造性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和灵魂,离开创造性,个性便失去意义[4]。

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对军事课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合格的政治素质、丰富的军事知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幽默的语言技巧等。以国际战略环境为例:如果单纯地从定义出发,去解读什么是战略、战略环境,目前战略格局的特点,以及影响战略格局的主客观因素,不能够旁证博引,那这门课就钻进了死胡同,失去了生命力;就学生而言,其本身就对战略和战略环境的关系缺乏理性的认识,加之对军事理论课本来就陌生,也就自然失去了了解、认识这门课的兴趣。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应是从教师自身的认知结构出发,尽可能的展现个性化教学的特点,由浅及深,旁证博引、形象生动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集声光形色动于一体,使所讲内容更生动,更丰富。如果军事理论课是一个人通讲,可以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四场局部战争为例,将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融为一体,用比较的方法,从冷兵器直到热核武器的出现,阐述战争的演变史,以及人与武器、战争的关系,有能力的加入相关的军事思想,这堂课就讲活了。实际上借助多媒体技术一张图表、一个画面就能说明很多问题。这就是创造性,这就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

拘泥于教材,因循守旧,缺乏创造性教学方法是很难上好军事理论课的。

3 个性化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个性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传授技能,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生动的个性化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兴趣和动机又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努力程度。所以,倡导个性化教学,弘扬个性,充分发挥军事理论课教师创造性,正确引导学生的注意、情绪和意志状态,是上好军事理论课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建立了积极的学习需要的情况下,对待所做的事情才会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才会有主动性与积极性,军事理论课教学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3.1 课前调查量化分析

课前调查量化分析是上好军事理论课的前提。教师和学生总是处在静与动的变化中,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教师不但和学生存在年龄上的差异,而且在获取知识的手段上教师和学生也不能同日而语。这就是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所以,军事课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进行调查摸底,对学生的组织成分进行量化分析,如文理属性、年龄层次、男女比例、生源城乡分布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量体裁衣。

3.2 备课要注重差异尊重个性

一门成熟的理论课教学是通过个性发展来实现的,而个性化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首先,个性化教学要注重人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联系学生个体的智能和气质特点进行选择、设计适应不同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如在讲授军事高技术时,可将无人操控技术、动能武器、隐身技术展开讨论,“不愤不启”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充分想象空间,促进其个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挥。

其次,个性化教学还需理顺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军事理论教学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目的是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但不能忽略个性的发展重要性。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所以军事课教师要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注重差异、尊重个性。个性发展是个性系统结构诸要素的全面发展,没有全面发展便无个性发展,反之无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便成为片面发展[5]。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个性化教学正是以个性充分发展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促进全民国防意识的整体提高。

3.3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教学

个性表现为静态个性和动态个性。教师的静态个性是指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等内在表现;动态个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性、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教师本身所具有的静态个性和动态个性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离开个性化教学,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便无从谈起。因此,倡导个性化教学同样是军事理论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充分尊重发挥教师创造性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军事理论课的特色,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可用之才,使其所学的知识与国防建设有机的结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崇尚实现自我。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5种需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出现,每一种都沿着需要层梯攀登。自我实现位于需要层梯之巅,它是潜在能力和天资在一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实现,是使命的完成,是个人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发挥、把握和认同,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不间断的倾向。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性化的体现,是自我追求的坦露。由此,倡导个性化教学是教师追求不断进步的表现,是教师努力实现自我的一种连续不断的由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倾向性。教师为实现自我,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等各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劳动,实现有特色的教学,是实现自我根本有效的途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社会呼唤个性化教学,用“范式转换论”评价个性化教学,就是用新的理论解决传统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军事理论课在国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公共课所难以替代的。上好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学科地位的需要。由于军事理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完善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师职队伍建设,强化和提高军事理论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倡导个性化教学凸显军事理论课程特色必备的客观要素。

[1]张兆来.教师个性与个性化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2]赵志祥.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探索·新课程序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6).

[3]朱秀昌,宋建新.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4]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2004,(2).

[5]黄晓娜.个性化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

猜你喜欢

理论课创造性军事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