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全球问题的根源*

2011-08-15董继超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自然界科学技术资本主义

董继超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7)

人类在寻求发展进步的道路上,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就是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些重大的全球问题的出现。进入21世纪,全球性问题愈演愈烈。要寻找出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首先要清楚全球性问题都有哪些表现。

1 全球性问题的表现

已经经历的20世纪,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世纪,它既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蓬勃发展和空前的繁荣昌盛世纪,又是一个经历前所未有的战争灾难和难以自拔的严重困境的世纪。发展与困境并存,在发展中遭遇困境,在困境中寻求发展,反映了这一世纪的重要特点,这也是21世纪人类仍旧需要继续解决的关键性课题——全球问题。

1.1 人口问题

20世纪初,世界人口仅为16亿,而到了20世纪末已经达到60亿,100年间增长了近4倍,而且每年仍以8600万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以“人口大爆炸”来形容当代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一点都不过分。我们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其资源的负载量是有限的,超过了一定的极限,必然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并直接威胁我们人类的生存。这几年频繁发生的世界性的公共安全事件,比如2003年的非典,最近几年的禽流感、超级细菌等事件,都与人口过多有着很大的关系。

1.2 资源问题

地球上的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20世纪下半叶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高速的资源消耗,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唯GDP增长的经济发展目标,已经使地球面临着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危机。据统计,每年全球有1540万公顷热带雨林消失,自1950年以来,全球森林已经损失了一半。一些专家预测,世界森林减少的趋势将会延续到2020年,到时,世界森林面积将只剩下现有面积的三分之一多点。除了森林面积在减少之外,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估计,目前全世界每年要损失500万到700万公顷的耕地。由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全球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现已经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每年仍以5万到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大量土地被吞噬,直接影响到100多个国家和12亿多人口。除此之外,还有粮食危机、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都是制约人类发展的物质问题。

1.3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由前两个问题引起的,是前两个问题产生的结果。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后果又远远超过了前两者,我们今天所说的全球问题,更突出的是指向了生态环境危机,它使人类第一次面临着失去唯一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温馨家园的严重威胁。当今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主要表现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垃圾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等等。这使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严重污染的环境当中,时刻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

上述人口、资源和环境三个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它们三个相互作用,影响的范围和危害在不断扩大。如果人类不及时地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那么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前景将一片黯淡。

全球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应当从多学科、多维的角度加以研究。笔者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全球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从它的哲学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解读。

2 全球问题形成原因的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2.1 全球问题的两个方面

2.1.1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人类中心主义,是指在西方近代产业革命以后,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人处于中心的地位,人是自然界的主宰,人可以征服自然,挣脱自然对人的束缚。在《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词典》中,人类中心主义被定义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自然是人类的原料仓,是满足人的物质欲望的存在,人的使命就是去征服自然和占有自然,使之成为人类的奴仆。在哲学史上,西方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思想很有代表性,他是以彻底的个人利益作为建立社会的基础。他认为,“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在他看来,以财富作为人追求的唯一目标是人的本性,这种本性促使了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人的幸福安定。在他看来,大自然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只要人类乐于进取,就会享受更多的幸福;个人占有资源愈多,对社会的贡献就愈大。这种对待自然的盲目自大和完全功利主义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了人们不择手段地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这可以说是引发全球问题的重要根源。20世纪下半叶以后,人类好像突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等。以我国为例,人类中心主义在中国造成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的环境恶化的情况在中国某些地区是愈演愈烈。在这里只讲一个“人口危机”的例子:新中国成立后,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价值,“人多手稠,干活不愁”,不顾条件地奖励多生,推举“英雄母亲”,造成人口的快速增长。过多的人口超出了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引起水资源危机、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危机、森林资源的危机等等。

人类中心主义没有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过分地夸大人的主宰作用。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曾经做过这样的阐述,他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互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互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45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自然,都要依靠自然。那种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主人,可以主宰自然的想法是脱离现实的,是不科学的。

所以,“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383。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人类改造自然为自己服务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把个人、群体的局部利益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辩证地统一起来。

2.1.2 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

18~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在不同领域中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们感觉到通过科学来揭示自然界奥秘的时代已经到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科学主义思潮。科学主义首先认为科学是至高无上的,利用科学的理论就可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人类以往一切解决不了的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可以得到解决。所以科学被认为是对人类最有价值、最具权威、最严肃、最有用的学问。其次,科学主义还认为只有科学技术才能为人类服务,科学技术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由此可见,西方的科学主义在对待科学技术上存在着一种盲目崇拜的倾向。实际上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科学技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人类在满足自身需要时,总是在自己知道的多种选择中作出最佳选择,这就是人类对合理性的追求。马克斯·韦伯把人类追求的合理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的合理性,即在选定目标时,对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手段的选择或者说是最佳途径的选择;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即对目标本身的选择,主要是指对人类生活的终极价值目标的选择。当科学主义者认为科学是最有价值的学问时,他们只是把科学当成工具合理性来理解。比如,当我们提出建造一栋高楼后如何选址、设计、施工等都需要科学技术。但是,人类的社会生活并非只是在追求工具合理性,而对于目标的选择更具重要性,对此科学技术是无能为力的。具体地说就是,如果目标本身选择错了,那么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是正价值,反而是负价值,科学技术作用发挥得越大,负价值越大。比如,人类发明的核武器、化学武器等,它的科技含量越高,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当今全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已经达到顶礼膜拜的地步,进而出现了对物质和技术的盲目追求,这与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影响使人们只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这可以说是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根源。

事实上,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没有正负之分,关键看人类如何利用。当今全球问题的解决,依然还要依靠科学技术。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以及资源问题的解决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要有清醒的认识,把科学技术同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科学技术为人类发展做贡献,为解决全球性危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2.2 资本主义是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

2.2.1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带来的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剩余价值,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家只要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就会不择手段,其带来的后果之一便是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从这里可以看出,目前的全球问题当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马克思曾经对资本主义对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做过这样的批判,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3]55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的缺陷,在缺乏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产业机构、经济结构的畸形的、片面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比如作为当今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人口仅占世界的6%,但却消耗了世界55%的资源。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与这个社会发展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是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4]393当代全球问题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负有重要的责任。

2.2.2 资本主义带来了全球贫富差距的拉大

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的主导下形成的。联合国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人口不足全球20%的46个发达国家拥有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86%,全球贸易额的82%,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68%。全球前200名富翁均在西方国家,其财富在1995~1998年间增长了一倍,超过发展中国家24亿人口财产的总和,前三名巨富的资产高达1560亿美元。而在140多个发展中国家中,有80多个不发达国家的国民收入比十年前还少。据统计,有近2/3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其中有60多个不发达国家被排斥在经济全球化之外。在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国家占多数,它们处于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调查发现,多数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处于停滞或倒退的状态。它们中3/4的国家日人均收入不足两美元,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初水平。这些国家共6.14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10,平均寿命50岁,成年人一半是文盲。这种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严重不公等社会性全球问题的加剧,同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形成了互为因果与互动的关系。社会性全球问题逐渐激化,不能不看成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重要根源,也是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等全球问题的重要社会根源。

综上所述,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世界观问题,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所以解决全球问题,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去寻找理论渊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指导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为世界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猜你喜欢

自然界科学技术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自然界的一秒钟
例说“自然界的水”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