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杂诗》的创作与版本*

2011-08-15易国才

关键词:杂诗山房纪昀

陈 云 易国才

(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新疆五家渠831300)

《乌鲁木齐杂诗》的创作与版本*

陈 云 易国才

(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新疆五家渠831300)

纪昀谪戍乌鲁木齐期间完成的《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167首,但他在获释返京途中厘定为160首,这导致《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和《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3首各不相同,经考证,后者内容更为准确。《乌鲁木齐杂诗》流传版本多、范围广,对清代中期以后的西域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版本

《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昀谪戍新疆乌鲁木齐期间完成的作品,先后被辑入《借月山房汇钞》和《纪文达公遗集》中,现存近10种版本。纪昀诗作中,《乌鲁木齐杂诗》传刻的版本最多,传播范围最广,对清中期以后的西域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关于《乌鲁木齐杂诗》的创作、篇数和版本问题,至今仍有不同说法。其中,纪昀本人关于创作背景、具体篇数的记述与事实也有较大差异,本文试作如下辨析。

一、《乌鲁木齐杂诗》的创作

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有160多首,每首诗均为4句,并加以简要自注,厘定为风土、典制、民俗、物产、游览、神异六个部分。这些诗和注记载了纪昀来乌鲁木齐后的所见、所闻、所思,反映了当时乌鲁木齐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情况,读者从中亦可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和纪昀在乌鲁木齐的悠闲生活。从《乌鲁木齐杂诗》来看,除公务往来外,纪昀在新疆时应酬较多,曾参加各种祭祀活动,参与宴饮、品茶、赏花,进山打猎,勘田,观看元宵灯谜会、舞狮比赛和马戏等。在日常生活中纪昀还与流放到乌鲁木齐的遣犯(户)接触频繁。仅《乌鲁木齐杂诗》注中提到的具体人名就有黄宝田、程四、简大头、刘木匠、何奇、孙七等,不知名的有“遣户子弟”、“伶人”等。

但纪昀在《乌鲁木齐杂诗·自序》中却说:“余谪乌鲁木齐,凡二载,鞅掌簿书,未遑吟咏。”[1]笔者认为这是虚美之词。据考证,纪昀来到乌鲁木齐后即开始创作《乌鲁木齐杂诗》,在乌鲁木齐两年写了不少诗。“《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载有在乌鲁木齐时的诗作多首,有的就自称属《乌鲁木齐杂诗》。”[2]《乌鲁木齐杂诗》中的部分作品也可看出是在戍期间陆续写下的,如,“飞飞乾鹊似多情,晚到深林晓入城。也解巡檐频送喜,听来只恨是秦声”。“乾鹊”即喜鹊,一种喜鸟、吉祥鸟。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认为喜鹊叫是喜兆,古人甚至还相信喜鹊能传赦免的喜讯。纪昀写乌鲁木齐喜鹊“也解巡檐频送喜”,说明他相信喜鹊报喜的说法,而“听来只恨是秦声”,则表明喜鹊并没有给他带来赦免的好消息。由此可知,纪昀写作此诗时尚未获释。纪昀还多次在家书中表示自己在新疆不废吟咏,如《寄从弟旭东〈论戍地胜迹〉》①中就曾“特录近作寄阅”。而他之所以在《乌鲁木齐杂诗》序中说自己“鞅掌簿书,未遑吟咏”,是因为清制规定:废员在戍所若能切实效力,就有可能赦回或起用;若在戍所怨望不满,赋闲吟咏,怠于公事,一经地方官员奏闻,则罪上加罪,不仅回籍无望,且要严惩。可见,纪昀所谓的“未遑吟咏”是基于政治因素考虑的套话、假话,不可当真。

谈及《乌鲁木齐杂诗》的创作缘由,纪昀说是“欲俾寰海内外咸知天子威德郅隆……用以昭示无极”[1]。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收集方方面面的材料,更需要纪昀投入大量精力来进行创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故笔者认为所谓的“自巴里坤至哈密,得诗一百六十首”不可信。纪昀在东归途中,当然会作一些诗,但数量不会很多;《乌鲁木齐杂诗》的大部分诗作应是纪昀在戍居乌鲁木齐时完成的作品。

二、《乌鲁木齐杂诗》的篇数

经比较《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嘉庆十三年刻本)和《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嘉庆十七年刻本),笔者发现这两个版本的《乌鲁木齐杂诗》次序不同,诗和注也有差异,且有3首各不相同。《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160首分别是:《风土》23首、《典制》10首、《民俗》38首、《物产》67首、《游览》17首和《神异》5首。《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160首则是:《风土》24首、《典制》9首、《民俗》37首、《物产》67首、《游览》17首和《神异》6首。经比对,《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没有《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中的《风土·其四》、《典制·其四》和《神异·其六》3首诗,这3首诗分别是“流云潭沱雨廉纤,长夏高斋坐卷帘。放眼青山三十里,已经雪压万峰尖”、“痘神名姓是谁传,日日红裙化纸钱。那识乌孙成郡县,中原地气到西天”、“一笑挥鞭马似飞,梦中驰去梦中归。人生事事无痕过,蕉鹿何须问是非”。而《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也没有《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的《典制·其二》、《典制·其五》和《民俗·其九》3首诗,这3首诗分别是“炉烟袅袅众香焚,春草青袍两面分。行到幔亭张乐地,虹桥错认武夷君”、“初开两郡版图新,百礼都依故事陈。只有东郊青鸟到,无人箫鼓赛芒神”、“颠倒衣裳夜未阑,好花随意借人看。西来若问风流地,黄土墙头一丈竿”。

周轩、修仲一也说:“纪晓岚自称《乌鲁木齐杂诗》为160首,应为作者在汇刊印行时选定的诗作,原诗作并不止此数。”[2]所以他们编注的《纪晓岚新疆诗文》收《乌鲁木齐杂诗》162首,分别是:《风土》24首、《典制》11首、《民俗》38首、《物产》67首、《游览》17首和《神异》5首。王希隆更是明确指出:“《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载有纪昀在乌鲁木齐时的诗作4首,均不见《乌鲁木齐杂诗》刊本所载,而其中的3首纪昀自称都属《乌鲁木齐杂诗》。可知正式印行时有一些诗作未被选入。”[3]这4首诗分别是:“鸳鸯毕竟不双飞,天上人间旧愿违。白草萧萧埋旅棒,一生肠断华山畿”、“石破天惊事有无,从来好色胜登徒。何郎甘为风情死,才信刘郎爱媚猪”、“一笑挥鞭马似飞,梦中驰去梦中归。人生事事无痕过,蕉鹿何须问是非”、“雄心老去渐颓唐,醉卧将军古战场。半夜醒来吹铁笛,满天明月满林霜”。《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自撰自编之书,算得上是纪昀的手稿,应是非常可信的。《乌鲁木齐杂诗》前后的差异表明,其中若干首或非初时之作,或是纪昀自己增删所致,或是因为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以致他亲自编选、厘定的《乌鲁木齐杂诗》仅有160首,但现存的《乌鲁木齐杂诗》则至少有167首。

三、《乌鲁木齐杂诗》的版本

纪昀创作《乌鲁木齐杂诗》的目的是“思报国恩”、“昭示无极”,据此可断定《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昀用来歌功颂德,高唱赞歌,吸引乾隆皇帝注意自己、重用自己的一个媒介,故他很重视《乌鲁木齐杂诗》的传播。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钱大昕去看望刚回京城的纪昀,纪昀“即出所作《乌鲁木齐杂诗》见示”[4],并请钱大昕作序,后汇刊行世。此举有利于《乌鲁木齐杂诗》在京城官员、诗人中间传播。所以,当时著名的刻书家张海鹏将其选辑入《借月山房汇钞》中。嘉庆十七年(1812),纪昀之孙纪树馨编、刻《纪文达公遗集》时,亦收《乌鲁木齐杂诗》。此外,还有舟车所至本(见台湾正中书局影印之舟车所至一书)。但流传后世的《乌鲁木齐杂诗》主要是两个版本系统:一为《借月山房汇钞》本系统;一为《纪文达公遗集》本系统。以上各版本均收录诗160首。

嘉庆十三年(1808),张海鹏编、刻《借月山房汇钞》,其中第16辑即为纪昀之《乌鲁木齐杂诗》160首。这说明《乌鲁木齐杂诗》在张氏心中地位较高,也反映出《乌鲁木齐杂诗》在当时社会上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张氏所刻丛书的版本,在清道光年间被钱熙祚重编增刻为《守山阁丛书》、《指海》等丛书。民国九年(1920),上海博古斋影印了清嘉庆间《借月山房汇钞》,称为“景嘉庆本”。另有《丛书集成》本,该本据《借月山房汇钞》本排印,又名《丛书集成初编》本,为商务印书馆所辑。由上可知,《借月山房汇钞》使《乌鲁木齐杂诗》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并拥有更多的接受群体。但总的来说,《借月山房汇钞》本系统《乌鲁木齐杂诗》流传不广。

纪树馨编、刻的《纪文达公遗集》,有陈鹤、刘权之、阮元所撰序文3篇,共32卷,其中“诗集”的第14卷即为《乌鲁木齐杂诗》。自《纪文达公遗集》刊刻后,后世各版本多由此出,流传较广,今存嘉庆十七年刻本、嘉庆十七年纪树馥重刊本、嘉庆二十一年刻本、道光三十年重刻本、宣统二年上海保粹楼石印本、清刻本及《纪晓岚文集》本。《纪文达公遗集》嘉庆十七年刻本,计32卷,今藏湖北省图书馆、湖北大学图书馆、北京市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等地,台湾“中央研究院”藏有18册、12册两种版本。

湖北省图书馆藏本分卷上、下两部分,共18册,卷首的嘉庆上谕系朱墨套印,红底篆书“纪文达公遗集”,有陈鹤、刘权之、阮元所撰序文3篇,其中第17册的卷14就是《乌鲁木齐杂诗》。湖北大学藏本亦分卷上、下,共16册,除第5册为卷6(表、露布、诏、疏)、卷7 (论、记)、卷8(序),第6册为卷9(序)、卷10 (跋),第7册为卷11(书后)、卷12(策问、书),卷13(铭)、卷14(碑记、墓表、行状、逸事)、卷15(传),其他内容与湖北省图书馆藏本同。湖北大学图书馆另藏有《纪文达公遗集》嘉庆二十一年刻本,计32卷,分卷上、下,共12册,其中第12册的卷14为《乌鲁木齐杂诗》。经比照湖北省图书馆的嘉庆十七年刻本,有嘉庆上谕系黑白印、字体笔画略不同、“纪文达公遗集”为黄底篆书等差异。

台湾“中央研究院”所藏的《纪文达公遗集》18册本的卷首,有嘉庆谕旨、谕祭文、御赐碑文,上编为“文集”,共10册;下编为“诗集”,共8册。其中卷14为《乌鲁木齐杂诗》。而12册本的卷首无谕旨、谕祭文、御赐碑文,且上编为“诗集”,共5册;下编为“文集”,共7册。诗集的每卷首页有“孙树馨编校,树馥重刊”字样,目录后与每卷之末又有“受业南海谢兰生校字”,其内容及每卷之页数、每页之行数,同于18册本。该本的《乌鲁木齐杂诗》除有纪昀自撰的序外,还有钱大昕的跋,各诗的注在篇末,不另起行,双行小字。“中央研究院”所藏的《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杂诗》首页有纪昀之序,“无钱氏之跋。各诗之注语在篇末,另行起,低诗一格,字体与诗同。此外,尚有舟车所至本,卷前亦有公之序,卷末则有青山房居士之评语。各诗之注语紧接句末,双行小字”[5]。该本各诗之次第与“中央研究院”所藏的借月山房汇钞本同,除有少许字不同外,其余尽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乌鲁木齐杂诗注》、《纪晓岚文集》、《纪晓岚新疆诗文》等出版,以《纪晓岚文集》影响最大。该本以嘉庆十七年刻本《纪文达公遗集》为底本,以道光三十年小嫏嬛山馆刻本为对校本,以宣统二年上海保粹楼石印本参校,收集了纪昀的大部分诗文,其中第1册第14卷是《乌鲁木齐杂诗》。这是目前研究纪昀及《乌鲁木齐杂诗》最完整的资料。

从刊刻时间来看,《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嘉庆十三年刻)早于《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嘉庆十七年刻),但据《纪文达公遗集·陈鹤序》“公孙刑部郎中树馨手自辑录,积久成帙。公薨四年而树馨居同知府君之丧,乃尽发向时所录及已梓行者,诗、赋、箴、铭、赞、颂、序、记、碑、表、志、行状,类而次之,总若干篇为若干卷,题曰:《纪文达公遗集》”和《纪文达公遗集·刘权之序》“兹公孙香林(香林,纪树馨字也——笔者注)西曹,克绍家声,敬将平日检存者付梓寿世”的记载可知:《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刊刻时间虽迟4年,却是纪树馨“平日检存者”,其内容较《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应更为准确。

注 释

① 参见襟霞阁主编、宋效永校点《清十大名人家书·纪晓岚家书》,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66页。《寄从弟旭东(论戍地胜迹)》所特录的近作有2首,分别是:“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山园芳草翠烟平,迢递新城接旧城。行到丛祠歌舞处,绿氍毹上看棋枰”。台湾有学者认为《纪晓岚家书》或有伪作杂入其中,或全属虚构。笔者未作考证,兹录以存参。

[1] 纪晓岚.纪晓岚文集:第1册[M].孙致中,吴恩扬,王沛霖,校点.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1:595.

[2] 周轩,修仲一.纪晓岚新疆诗文[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18.

[3] 王希隆.纪昀关于新疆的诗文笔记及其识史价值[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2):39.

[4]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4)[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384.

[5] 卢锦堂.纪昀生平及其阅微草堂笔记[M]//纪昀传记资料.台北:台湾天一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 尹春霞)

On Creation and Version of theM iscellaneous Poetry of Urumqi

CHEN Yun YI Guocai
(The Sergeant College Attached to Xinjiang Corps,Wujiaqu XinJiang 831300)

At least 167 poemswere included in the"Miscellaneous Poetry ofUrumqi"of Ji Yun who completed this poetry during his exile inUrumqi.But the numberof poems changed into 160 after hewas released and returned to Beijing.It resulted in that at least three poemswere different in"Jieyueshanfanghuichao-Urumqi poetry"and"TheMiscellaneous Poetry ofUrumqi--The Collection of Ji Yun".But the latterwas proved to be more authentic."TheMiscellaneous Poetry ofUrumqi"is a wide-spread,influential masterpiece,which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Turkistan poems ofmiddle and late periods of Qin Dynasty.

Ji Yun;the Miscellaneous Poetry of Urumqi;version

I206.2

A

1671-7422(2011)02-0076-04

10.3969/j.ISSN.1671-7422.2011.02.018

2011-01-03

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课题“《乌鲁木齐杂诗》研究”,项目编号:JZ201011。

陈云(1981— ),女,湖北武穴人,讲师,本科。

猜你喜欢

杂诗山房纪昀
杂诗四首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后素山房
重庆拾山房民宿
来时雾散尽
吟雪
锺磬山房藏石欣赏
鍾磬山房藏石欣赏
杂诗六首
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