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石矿冶戏剧的美学价值*

2011-08-15周进珍

关键词:黄石戏剧

王 昭 周进珍

(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黄石矿冶戏剧的美学价值*

王 昭 周进珍

(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黄石矿冶戏剧作为黄石矿冶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以丰富的题材、多样化的结构形式、浓郁的地方色彩承载着黄石悠久的矿冶历史,彰显着矿冶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而且以其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为依托,通过一幅幅典型的戏剧场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成就了自身特有的美学价值。

黄石;矿冶戏剧;美学价值

黄石矿冶戏剧作为黄石矿冶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以丰富的题材、多样化的结构形式、浓郁的地方色彩承载着黄石悠久的矿冶历史,彰显着矿冶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而且以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为依托,通过一幅幅典型的戏剧场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成就了自身特有的美学价值。

一、虚实相生:艺术再现悠久矿冶历史

虚实相生,在文学理论中指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在此,“虚”指传说、神话、艺术虚构;“实”指历史的真实和现实的真实。黄石矿冶戏剧正是有了这种虚与实的巧妙结合,才达到了艺术再现悠久矿冶历史的表达效果。

翻开黄石矿冶戏剧,我们既能看到远古时期铜绿山人采矿、炼铜的壮观景象,又能看到中古时期和现当代矿冶人为钢铁事业艰苦奋斗和前赴后继的创业历史。如果说黄石的矿冶历史是一幅长轴画卷,那么黄石的矿冶戏剧就是这长轴画卷上的一幅幅精妙的画作。

由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集体创作,胡涌泉执笔的大型民族舞剧《铜魂》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为剧本场景,借用了大冶关于三色鸟的民间传说和大冶花鼓、跳丧、摆手、耍耍等湖北民间舞蹈素材,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虚实相生地展现了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光辉成就,翻开了中国矿冶事业发展的早期历史画卷。

由王振声创作的舞剧《岳飞铸剑》借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岳飞,呈现了一幅“铁山炉”前铸剑的悲壮而热烈的场面。剧本通过歌舞演绎了冶匠莫楚女因铸剑失败而自刎,血溅铸剑炉而最终铸成“大冶剑”的经过。剧中悲壮的《满江红》乐曲、岳家兵和众男女冶工铸匠意气风发的舞姿造型、岳飞驰马“铁山炉”前的威武形象、莫楚女献剑和自刎于铜鼎上的壮举、岳飞率众祭拜炉神的场面,再现了我国早期矿冶活动充满血与火的艰难历程。历史记载岳飞到过大冶,但岳飞铸剑则系传说,这也是借助虚实相生艺术再现黄石悠久矿冶历史的特例。

由吴汉林、蔡汉华执笔,黄石市汉剧团集体创作的汉剧《矿山货郎》描写的是1923年春“二·七”大罢工失败后,我党的一名联络员奉命巧扮货郎,到鄂东南地区长江岸边的某煤矿传送秘密文件,他闯关过卡,智斗顽敌,终于将《共产党宣言》送到工人手里的故事。剧中的老矿工吕振宏、青年矿工小石、小赵作为秘密工会积极分子,在掩护联络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再现了矿山工人的高度智慧以及对共产党的热爱和忠诚。

由楮威创作的诗表演《毛主席登上平炉台》通过炼钢工人对1953年和1958年毛主席两次到炼钢厂视察过程的回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矿冶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明中国矿冶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裴有猷的无场次大型话剧《钢铁夫人》、耿秀琴的独幕话剧《钻机旁的山花》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矿冶人的生活与工作状况;高秀峰创作的话剧小品《老煤矿与小凌花》、王正华创作的湖北小曲《火花皇后》等都是改革开放后黄石矿冶事业不断发展的真实写照。

从《铜魂》到《老煤矿与小凌花》再现了2700年前到20世纪90年代初黄石地区的矿冶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有远古时期的辉煌,有中古时期的壮烈,有现代钢铁工业的艰难,更有当代钢铁工业的朝气蓬勃。在这些剧作中,虽然只有岳飞到过大冶和毛泽东主席视察大冶钢厂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其余纯属历史传说或虚构的故事,但是他们都是对历史真实的提炼和艺术升华,所以这些戏剧作品不仅能使我们在虚实相生的故事中了解到中华民族矿冶活动发展的历史,而且能够使我们享受戏剧文学带来的审美乐趣。

二、情理相融:生动反映矿冶人的精神风貌

著名剧作家曹禺说:“好的剧本总是‘情’‘理’交融的。”“作者的‘情’和‘理’都融化在他所写的细致、生动、深刻的生活真实里”[1]。收入《黄石文学丛书·戏剧曲艺卷》[2]中的矿冶题材作品,曾经获得省、市、文化部的多项大奖,其中所包含的“情”是剧作者们对矿冶生活的长期积累而产生出的深刻情感,是在反复体验中一步一步加深的植入灵魂的东西;剧中所包含的“理”,是通过真实的人物、巧妙合理的结构、生动朴实的语言、典型的环境气氛,以及作者处处流露的深厚情感结合在一起透露出来的统一的思想,也是我们读完剧本以后油然而生的一种思想。这些剧本在情理交融中生动反映了矿冶人的精神风貌。

其一,黄石矿冶戏剧突出地反映了矿冶人劈山凿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铜魂》这出大型民族舞剧,以古朴、典雅、祥和、浪漫的序曲开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古代采铜奴隶在大地的深层开采矿物的情景:井架林立,坑道纵横,坑道内油灯如豆,铜奴在坑道艰难爬行,从事采矿的各种劳作。接着,剧情又推向了铜绿山下炼铜的情景:炼炉冒着熊熊烈火,有人在向炉内填料,有人在拉风箱,有人在捣矿石,有人在运木炭,当一块铜锭炼成的时候,大家欢呼雀跃,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辛劳。最后,在庄严、祥和的“祭天”、“酒歌”、“青铜剑舞”、“铜草花开”、“三楚鼎盛”的舞蹈中这部剧落幕了。这部剧作以情理交融的音乐背景和舞蹈动作,艺术地再现了远古时期矿冶劳动者初创采矿和冶炼事业的艰辛与喜悦,它使我们经历情感激动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创业不易的道理。

其二,黄石矿冶戏剧形象地反映了矿冶人锐意进取、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舞剧《岳飞铸剑》中的冶匠莫楚女最具代表性。相传她是古代铸剑名匠莫邪之后,当她兴奋地把自己铸出的剑献给爱国将领岳飞,却在试剑中被折断时,她惭愧不已;当他看到岳飞在铸剑时刺臂放血于炼炉铜鼎中时,毅然自刎于铜鼎之上,将自己的热血喷洒于鼎中,最终铸出了光芒四射、耀眼夺目的宝剑——大冶剑。莫楚女身上所表现出的不止是对人格自尊的维护,而是为了事业的献身,为了国家安危的献身。

如果说《岳飞铸剑》中的莫楚女是古代冶匠以生命为代价为冶炼事业无私奉献的话,那么,和平时期的矿冶人则是以牺牲舒适的工作环境、牺牲爱情为代价,为矿冶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钻机旁的山花》中年轻的机长就是为了理想,选择了艰巨而光荣的矿山事业,并且动员自己的女朋友和正准备调回城的同事扎根矿区。寻求生活与工作条件的舒适是人的趋优本能,一个人能够舍弃自我,超越“小我”而顾全大局是要有一种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场次大型话剧《钢铁夫人》则展现了改革大潮中矿冶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剧中,铁原钢铁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胡涓临危受命担任了该厂厂长。为了把企业搞活,她东奔西走去借贷,磨破了嘴皮,跑肿了腿也没有结果,她还是坚持着不放弃;厂里的捣乱分子要拉轧钢机去卖,她苦口婆心地劝导,终于保住了国家财产;为了扭转钢厂的困难局面,她不计前嫌请来了企业家、她的前夫代楚雄出谋划策,引起同事和丈夫的误解,最后她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一番良苦用心;厂里神通广大的处长苏云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故意跟她作对,她硬是用自己的宽容、智慧和坚持感化了苏云;在胡涓的努力和群众的支持下,钢铁厂终于起死回生,她被同事们尊称为“钢铁夫人”。

其三,黄石矿冶戏剧反映了矿冶人精益求精的科学求实精神。湖北小曲《火花皇后》中被人称颂的“火花皇后”江秋英因练就了一副鉴别火花的“火眼金睛”而得名。她在“火花擂台赛”中得了四连冠,“她的一双眼睛能通过观察砂轮在混种钢材上打出的火花颜色和形状,准确地鉴别出不同的钢材型号”[2]411。为了练就这身本领,她拜师学艺,“砂轮来相伴,老茧生双手;铁锈脸上涂,一改女儿秀。”[2]412她曾经为冶钢减少经济损失近百万元,她曾经成功地为二汽发生的钢材严重混种事故做了快速的处理。在这些成功的背后,是“火花皇后”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刻苦磨练。矿冶活动看似粗糙,但实际上要真正了解矿石、了解钢铁的结构成分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正是由于矿冶人具有那种精益求精的科学求实精神,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炼矿产资源并提高钢铁产品的质量。

意大利电影艺术家柴伐蒂尼在《对电影艺术的几点看法》中说:“艺术家的任务不是使人们为虚构的人物的行为而感动或愤怒,……而是要在未经渲染的记录性事实里,发掘出深藏在里面的有价值的东西——人情的、道德的、社会的、经济的、艺术的意义。”[3]电影艺术如此,戏剧艺术亦是如此。黄石矿冶戏剧除了令人感动的人物和故事外,更有通过情理交融的戏剧场面所展示的矿冶人人情的、道德的、社会的精神风貌。

三、雅俗共赏:形象展示矿冶人性格特征

艺术领域里有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之分。实际上,雅与俗的界限只是相对的,文学史上许多优秀的作品往往都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变和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代戏剧成为了高雅艺术,戏剧文学自然也成为了高雅文学。但是,戏剧文学是要供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过分地追求高雅,过度地运用书面语言,有可能把观众引入云里雾里,从而使鉴赏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高明的戏剧作家总是要想方设法使剧作尽可能接近观众的欣赏趣味,从而产生雅俗共赏的美学效果。黄石矿冶戏剧都是建国以后的作品,它们的共同追求就是既反映矿冶人平常生活中俗的一面,又反映他们人格品质中高贵的一面,以雅俗共赏的形式,展示矿冶人的性格特征。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矿冶群体总是在和洪荒的大山、坚硬的矿石、灼人的冶炼炉、冰冷的钢铁打交道,他们的性格应该属于坚硬、粗粝、鲁莽、豪迈一类,但实际不然。只要我们翻开黄石矿冶戏剧作品,就能明显地感受到矿冶人性格中除了坚硬、粗粝、鲁莽、豪迈的一面外,还有细腻温柔、浪漫多情的一面,他们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

最能体现黄石戏剧雅俗共赏特征的是戏剧场景的组合。比如《铜魂》,其内容反映的是2700多年前铜绿山人采矿炼矿的壮观情景,可是在场景的设置上一开始就展现的是五彩祥云,飘飘渺渺,玉笛悠悠,白鸟啾鸣,三只金鸟凌空翱翔,时而盘旋辗转,时而冲入云端,而后纷纷扬扬栖落于铜绿山下,一簇簇铜草花在晨雾中苏醒、舒展、竞相开放。最后,又在祭祀舞、祝酒舞、饮酒舞构成的祥和热烈的欢庆场面中结束。这样,就使得剧中原本苍凉、凝重的采矿、冶炼场面得到了中和,不至于使人压抑得承受不住。而且在更深的层面上体现出了古代矿冶人浪漫乐观的人生态度。

《钻机旁的山花》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华中某勘探区发生的故事。这里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但是地质勘探队员们却能安之若素,忘我工作。在场景设置方面,大幕拉开,就是一个钻探工人的帐篷,房里有桌子、凳子和床,桌上有书、小镜子等,墙脚可以看到绿草野花,地质勘探队员顾平正伏案写着什么,另一位女地质勘探队员苏敏手捧一柳条帽里盛开的山花,兴高采烈的哼着《地质队员之歌》上场。乍一看很平凡,仔细想想,在这样的偏僻山沟,没有任何好吃好喝与好玩的条件,与他们为伴的只有钻机和大山、野兽,他们并没有悲观厌世,垂头丧气,而是依然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情调。小小的镜子反映出他们的爱美之心,柳条帽里盛开的鲜花彰显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从戏剧美学的角度讲,作者用了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使通俗的内容增添了雅致的情趣,从而显示出矿冶人既坚强执着,又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人物语言也反映出黄石矿冶戏剧雅俗共赏的特点。戏剧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手段,这不仅仅是因为言为心声,更是因为戏剧语言具有动作性特点,特定场景中的语言动作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在黄石矿冶戏剧中,既有用日常生活用语、方言土语来展现矿冶人豪迈奔放的一面,又有用典雅的书面语来展现矿冶人文雅细腻、有文化修养的一面。比如,在话剧小品《老煤矿与小凌花》中,煤矿机电女工凌花的语言就是口语化的,充分体现了她率真、豪爽的性格,她一上场就面对新建的宿舍大楼愤愤不平:“呸!多一套住房,多一份权力,多一次贪财的机会,我恨不得把这栋楼房烧掉!”[2]173一个满怀对以权谋私干部愤怒之情的女工形象栩栩如生站在我们面前。而剧中的新任矿长洪扬则主要用的是书面语,表现了一个矿长不凡的文化知识修养和人格品位。当他决定要把分给他自己的房子让给凌花时说:“肖科长!凌花她爷爷井下染成矽肺,她爸爸井下负伤致残,她哥哥是先进的掘进工,还有她妈妈当了三十年的勤杂工。论住房资格,我们全矿谁也比不上他们一家三代矿工家庭!”[2]179掷地有声的话语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工作作风的细致入微。

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历史最生动、最形象的写照。翻开黄石矿冶戏剧剧本,就好像漫步在历史的隧道中,看到了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矿冶生产和生活画面,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矿冶工作者形象。更为重要的是,透过作品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我们可以深深的领悟到矿冶人以血与火的考验锻造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书写了矿冶人热爱生活、热爱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4]。

[1] 曹禺.漫谈剧作[J].戏剧报,1962(6):2-4.

[2] 樊建国.黄石文学丛书·戏剧曲艺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4] 周进珍.黄石矿冶文学产生与发展条件初探[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2-3.

(责任编辑 陈咏梅)

Aesthetic Value of Huang ShiM ini ng andMetallurgy Play

WANG Zhao ZHOU Jinzhen
(Normal School,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Hubei,435003)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ang Shimining and metallurgy culture,mining and metallurgy play not only encompasses long local history by rich subjects,diversified structure and strong local color,but also showsmental outlook of the Huang Shi people,such as painstaking efforts,self-discipline,enterprising spirits and passion for motherland.Meanwhile,it achieves its own special aesthetic value supported by uniqu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background by the use of stage spectacles and vigorous characters.

Huang Shi;mining and metallurgy play;aesthetic value

I207.3/B83-0

A

1671-7422(2011)02-0006-04

10.3969/j.ISSN.1671-7422.2011.02.002

2010-09-2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矿冶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jyte080。

王昭(1976— ),男,湖北大冶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黄石戏剧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有趣的戏剧课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清代新疆查禁戏剧演出考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