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部首次披露蜱虫病患者血液具有传染性

2011-08-15□陈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布尼亚医学观察血性

□陈 商

卫生部近日首次披露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蜱虫病。患这种病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确诊病例如有出血,要入院尽量单间隔离。

接触者要医学观察14天

2009~2010年,中国就发现了“蜱叮咬病”。当时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苏、辽宁等地出现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证实,这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因和蜱虫叮咬相关,所以冠以“蜱叮咬病”。

卫生部发布通知,对于确诊的蜱虫病病例,家属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呕血、咯血、牙龈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出血表现,有出血表现的病人应住院治疗,医院尽量单间隔离并张贴明确标识。病人诊疗用品专人专用,诊疗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探视,所有进出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

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14天,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对于医护人员,卫生部也作出明确要求,医疗、流调、采样、陪护及转运人员应按预防接触传播类疾病的原则进行防护。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时应戴乳胶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洗手消毒。从事气管插管或其他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并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置专用包装袋并进行消毒。

被咬后发热 一定要就诊

因病死率较高,北京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进行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蜱叮咬人后可引发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如果单纯被蜱虫咬伤没有必要恐慌,被咬伤一周到两周后出现了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就诊。

(通联:成都报业 610060)

猜你喜欢

布尼亚医学观察血性
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新冠疫情防控模式探讨
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观察 对邮轮游客情绪影响研究
新冠肺炎医学观察下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干预
军队疗养院援鄂医疗队医学隔离观察保障实践
格电视主播辱骂普京引俄强烈不满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血性中国兵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