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对大学生创业领导力培养和提升的策略

2011-08-15付明明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领导力大学生课程

樊 晶, 付明明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0)

论对大学生创业领导力培养和提升的策略

樊 晶, 付明明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0)

创业领导力是大学生创业者个人所拥有的,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的能力和优势。探讨高校对大学生创业领导力培养和提升的策略,对于改变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不显著、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不高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有针对性地通过注重观念引导,重视课程设置改革,深化榜样影响力量,塑造优质创业师资队伍,强化学生主体作用,来有效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领导能力。

创业领导力; 大学生培养; 创业教育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2010年7月29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求高校要大力推进和加强创业教育,把培养一大批国家急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早已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而大学生创业领导力是大学生创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领导力对于深刻理解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理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创业领导力的内涵

笔者运用综合分析法来对创业领导力的内涵进行界定。创业领导力,即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者掌握某种技术后,带领自己的团队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成本转化和创造团队更多财富和价值,提高办事效率和达到最优效益成果,以实现整个团队某种最高追求或目标的一种能力。创业领导力实际上是创业变革过程中及时调整领导结构的能力,是创业决策过程中学习认知机制不断完善的能力和文化凝聚的能力。[1](P21-22)

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领导力的意义

2009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的人数总计达到614万人,2010年上升至818万余人,2011年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则达到10万余人。自主创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领导力,对深刻理解创业成功、提升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推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可以培养更多的创业领导性人才

在中华经济文化传播基金、广东大柏地经营教育平台联合主办的一次“大柏地经营智慧大讲堂——组织领导力”论坛上,新加坡籍领导学研究专家郭浩水先生说道:“领导力人才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而中国是缺乏领导力人才比例最高的国家。大学生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息息相关,但是,现代大学生虽有丰厚的理论知识,社会实践能力却普遍尚浅,更重要是缺乏创业领导力,没有自主意识,经常碰壁受挫遭受欺骗。[1]高校加强创业教育的培养,能够直接为社会培养更多拥有创业领导力的创业人才,还能间接为各个工作岗位培养更多具有领导力意识和创业奋斗精神的工作人员。[2]

(二)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有总结,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是思想、政治、道德、文化、专业、身体、艺术、心理等素质,以及这些素质的内化、融合、升华成为各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创业领导力的开发,使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将创造力与以上各种的素质相互促进,产生积极影响迸发出的创造性火花,以致形成更高层次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极大提升了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3]

(三)可以更有效地推动高校课程改革

2011年6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随着大学生创业领导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的课程也随之做出了重大改革。截止到2009年,我国已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K AB创业教育课程,K AB项目已在全国培训了25个省份、318所高校的795名师资,上课学生超过两万人。

三、高校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领导力的策略

创业领导力集中于8个方面:商业决策力、推动执行力、创新变革力、沟通协调能力、引领团队能力、个性化管理能力、诚信尽责和自我修炼。[4]笔者以大学生创业领导力内涵和现实意义为基础,对高校如何切实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进行以下探讨。

(一)注重观念引导,在多元认知中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的就业指导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薪酬福利优越的职业,但缺少对其自我创业潜能的激发。正是由于这种片面就业观念的引导,导致毕业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宁可去做一份稳定清闲,与创业和个人爱好毫不相干的工作,也不愿意扎根基层去发挥专业所长。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不仅是求职者,更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高校要积极更新和转变就业指导思路,重视观念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

第一,明确“创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上才能灌溉出健康茁壮、积极向上的花朵。高校只有自身从根本上转变对“创业教育”的目标认识,才能准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不是“学生创业公司”,使在校大学生成为大大小小的“老板”专业户,创业教育所带来的成果,也不是各种各样的“企业家速成教育班”,而是一种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和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人才的新型教育。[5]第二,多种渠道培养自主创业精神。学校要大力倡导自主创业,转变教育理念,鼓励毕业生走出大学生就得从事轻松、稳定、体面工作的社会禁锢和传统思想;在校内广泛宣传自主创业精神的可贵性,同时也要强调自主创业在社会需求上的紧迫性,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和推广毕业生创业的典型和经验,运用丰富多彩的有效渠道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自主精神。

(二)重视课程设置改革,在理论基础上开展创新实践训练

清华大学教授张健、姜彦福和林强指出:“创业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不同学科都从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进行观察和研究,这些学科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而在各个学科领域又衍生出不同的创业研究方向。”可以看出,创业领导力的培养是与各个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学校应开设相关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领会领导力,在学习领导力理论基础后再开展实地的领导力实践演练训练。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合理划分课程类型,加大选修课比重

课堂教学是高校创业领导力培养最基本的教育形式,课程则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在创业领导力开发过程中,学校应该做好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工作,更合理地分配必修课、必选课和任选课的比例,加大选修课在所有课程类型中的比重,利用课余时间加大选修课的投入,在选修课中设置多种培训创业领导力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更多选择课程的权利。

第二,扩展多元课程形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

现代高校,更要重视除课堂讲授之外的多渠道多种类的课程形式,如通过创业项目主题讨论,创业模拟游戏,小组活动等多种课程形式使课程更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此外,课程形式还应包括“创业计划设计”、“实地考察”、“企业家论坛”、“网络教学”、“创业创新领导力讲座”、“创业沙龙”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形式,可以更好的渗透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范围和视野,整合各种创业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现代管理经验、团队协作能力,从来培养出卓越的创业领导力。

第三,规范课程内容,重视实践训练课程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对其内容规范化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确。必修课方面,学校应该在每个专业下开设如“领导学”、“企业管理”、“西方经济学”等经济类基础性课程,让学生有正规平台去了解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优秀实践方法,开拓创业视野和创业思维;在选修课方面,开设创业管理类课程、创业营销类课程、创业法律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和创业心理等与培养创业领导力密切相关的课程。根据教学要求,所有选修创业领导力课程的学生可以组成不同的创业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团对集体完成一份创业计划。[6]

(三)深化榜样影响力量,塑造优质创业师资队伍

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创业领导力培养和提升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掌握创业相关理念和具备创新精神的同时,优化师资力量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培训、引进教师、聘请企业家和创业者等形式尽快提高高校创业队伍的师资水平。

第一,加强与企业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关键是打破体制局限,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高校要多从学校输送学生去企业基地实习锻炼,在企业文化和真实训练中收获创业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高校的老师真正到企业中“实践”以增加教学经验。[7]让老师们到企业中去任职中层或高层,体会领导力的真正含义再返回学校教书,这时老师们能凭借自己对创业领导力的更深理解和对企业整体的了解,培养出具有创业领导力的学生。

第二,邀请榜样言传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学校应该经常邀请企业家进校园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创业技能。企业家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他们的言行、气质、风度、品德对学生具有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他们拥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深谙企业文化,可以根据现实环境,提出有效且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帮助学生快速积累经验的同时,从实战训练中提升创业领导力。让企业家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业绩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使学生与创业更加紧密,对创业更加了解,吸收榜样优质品质和创业经历,使他们感受到创业成功者就在他们的身边。

(四)强化大学生主体作用,提高综合创业素质

创业领导力开发及提高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在整个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要使创业教育真正内化为学生能力,就要有效激发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至提高学生综合创业素质,做到双管齐下,两手一起抓。

第一,帮助大学生准确整合信息资源,明确创业方向

经验、资金、人脉、技术、项目,这些要素都是通向成功创业的必备条件。首先,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广开信息来源渠道,不要一味只求在书本上获得创业信息,更要时时关心国内外时政和形势,以明势为基础之开阔眼界,在掌握了大环境的背景下把握市场趋势;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敏感而又有谋略和胆量之心,尝试去分析特殊事件、社会某种矛盾、产业与市场结构变迁的趋势等,在这样反复量变的思考中发现创业机会,整合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获取的信息,去探索符合大学生的创业方向。

第二,帮助大学生开展团队合作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因为创业最关键环节是拥有一个志同道合,生气蓬勃的团队。大学生要积极发挥团队协作,重视身边及潜在人脉关系,而不是一人单枪匹马去干。[9]首先,创业领导人要明确工作职责,质化每个队友的工作量;再次,要有一个准确的奖惩机制,公私分明,公开公正,不以交情论成绩;最后,领导人要有一个规范的监督机制,量化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在创业奋斗过程中,创业领导者要注重诚信尽责和自我修炼的提升,多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求同存异,对每个成员进行个性化管理。

第二,帮助大学生及时总结创业经验,纠正创业偏差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的承担之前失误决策所带来的亏损后果,这时老师要帮助创业领导人端正态度,总结创业过程中的失败经验,及时纠正创业偏差,制作出适合企业继续发展的策划,帮助其在自我反省的同时与团队一起分享心情和愿望。

[1]王云峰.领导力理论溯源及创业领导研究方向[J].技术经济,2008,(6):21-26,49.

[2]徐丹.论高校创业教育的教育性特征及其启示[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6):133-136.

[3]张炳申,何亦名,罗磊.中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意义[J].高教探索,2007,(1):71-73.

[4]姚圣梅.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论,2010,(7):114-117.

[5]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4,(2):70-71.

[6]陈浩凯,徐平磊.印度和美国的创业教育模式对比与中国的创业教育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9):45-46.

[7]徐娟.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8):7-10.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and Promoting College Steudent's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FAN Jing, FU Ming-ming
(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m Research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0)

Business leade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entrepreneurs has important value.It is a unique competitiveness and advantage ability that not easy to be imitated and replaced by competitors.We must adopt feasible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train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abilit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tter significant effention for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s pioneering work rate,and the short entrepreneurial successful rate have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career-creation education

G64

A

1671-9743(2011)11-0097-03

2011-10-11

樊 晶(1986-),女,湖南常德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生,从事中国教育史学方面的研究。付明明(1983-),女,山东临沂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领导力大学生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大学生之歌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