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

2011-08-15莫靖新

菏泽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个体主体价值

莫靖新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

莫靖新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导向和育人功能把潜在的价值逐步转化、内化为个体、个人的价值,其意义在于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不仅是主体自身发展需要,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象是人,是人对人的主观世界进行改造的实践活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其实质是在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P50)这段话表述了两层意思: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发展要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理论是指导社会实践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育服务于人的主体性发展,没有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和人的精神解放,就不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所公认的思想、情感和道德,通过主体对主体的教育,内化为个体的人格和品德,其目的不在于限制和约束个体,而在于引导个体发展,提高个体素质,并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理论认为,“人”这一历史生成过程可以归结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以及“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2](P104)三个阶段。在这里,“人的独立性”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衡量人的主体状态的重要尺度,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对人的作用”,体现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说,主体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体现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56)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主客体定位,过分注重于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单方面的主体性,“施加”、“灌输”以及“无条件的服从”等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排斥,主体性思维受到抑制,变成了知识的“容器”。在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表现出来的教育理念落后与人的主体价值的缺失,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横向的精神交往关系,尊重个人主体尊严,主体与主体灵魂之间的沟通,旨在培养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推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建构起人的完满的精神世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突出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单一的主体模式转变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模式,这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的创新。因此,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社会公认的思想、情感和道德,以社会发展对人的人格、品德和素质发展的期望为内容和目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通过培育人的主体意识、发展人的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实质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是“人”。这些“人”“可分为类的人、类别的人,类的分子的人,他们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从事一定活动的人,他们都有现实的具体的需要,这些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发生关联,建立起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1](P164)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现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所呈现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1](P173)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价值主体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如何实现人更好的生存、更好的发展过程中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所起的作用。因此,在主体性的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实质具有个体性、社会性和现实性等特性,分别起到了满足人的主体性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人的价值实现需要的作用。

1、个体性:人的主体性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对“物”的依赖越来越深,并表现为一种现象——“物化现象”。人与物的主客体关系被完全颠倒过来,商品、金钱和科技变成了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的创造物,使人精神空虚、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要消除这些现象,必须依靠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人的主体性。首先,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体现了对个体的尊重,重视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提高人的主体能力,以积极的姿态适应和改造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4](P97)人的主体性活动表现出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更表现为创造性,创造性活动对现实的超越,是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其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本质上是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对人所起的人文关怀,是满足个体需要的内在价值。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人经过教育发挥自身主体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价值,实现自我增值。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有两个,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他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的激发、引导;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情景的把握;及时获取和掌握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信息,以调整自己的组织和教育行为。二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在教育者的启发指导之下,凭借自身的价值观准则有选择和鉴别后采取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通过教育者的影响,受教育者借助于自身的感觉和知觉等认识形式逐步的内化为个体的指导思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认识到自我道德水平与社会实际要求的差距,经过“否定之否定”最终自觉地把思想外化为与社会实际要求的道德水平一致的行为。

2、社会性:人的全面发展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公认的道德、情感和品德在个体、个人身上内化,通过导向和育人等功能把潜在的价值逐步的转化、内化成为个体、个人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中指出,对人们进行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他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实现自己潜能的人”,使得每个人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学会生存”。人们的个体价值在社会生活中被关注、提倡,最根本原因是现实生活的实践需要,而实践迫切需要人的先天素质、潜能得到开发。“现实生活的实践需要”在这里指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两层含义:首先,“现实生活的实践需要”表现为主体性的自我建构。鲁洁认为,“主体通过自我意识将自己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并不断发展这种存在于自我之中主客体相互关系,在内在相互作用的改造活动中,构建新的主观世界”。[5]人的知识的获得,人的生活方式的养成状况,人的能力的提升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展开,人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现实生活的实践需要”表现为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人不是在某种规定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们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6](P79)也就是说人在不断的开拓着自己对外的实践关系,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发生的否定统一的辩证过程中追求着自己的本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社会性的意义就在于,从人的现实自发状况出发,通过全面的实践活动,达到人的理想的自觉状况,也就是进步社会所追求的人的全面性达到理想的最佳状态。

3、现实性:人的价值实现

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7](P406),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不能脱离人的现实活动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人通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物的价值也创造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蕴含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价值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关系,它表现为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首先,人的个体价值本质上是个体对他人和社会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个体的成长需要外在条件的推动,更需要自身内在动力的驱动,个体的主体化及内在化需要的存在,会推动个体主体自觉的行动和发展。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人的自觉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人的主体性的生长和发展,个体是社会群体的一分子,先进个体的合力则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其次,人的社会价值体现的是一种“群体价值”,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对个人的意义和作用,社会是价值主体,个人和群体是价值客体。人是社会存在物,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总是要受到当时经济状况、政治状况和文化发展程度的约束。思想,有先进和落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前经济状况、政治状况和文化发展程度下最先进的思想,它指导的人的社会价值终会落实到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需要上的,既满足已存和现成的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又能满足现存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价值的指引、精神动力的激发和个体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潜到显的过程。笔者认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是关于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增强责任意识的过程。因此,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凸显人的主体性前提下,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个体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个体责任意识等途径使个体价值得以实现。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主体地位,人是出发点,也是归宿。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1]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为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首先,只有开发人的主体性,才能发挥出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人进行的是一种主动的实践活动,主动的发展自己。其次,个体自身内在的发展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其水平决定了自我发展的程度。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思想具有综合性,支配人的行为包括主观观念、主观意识和主观精神等,人们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和展现自己多方面的技能,充分的发展和完善自己。人只有接受了正确思想理论和政治观点的指导,才能按照社会的需要实现自身的需要、目的、利益和理想,主体的个体价值才能得到确证。

2、培养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知道,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主客体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者不断地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先进的思想道德观念融入到受教育者的愿望、抱负中去,通过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去适应社会的变化。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体现为个体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作出适合的人生态度、生存方式、处世技巧等反应能力。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的指引、精神动力的激发、主体人格的塑造、具体行为的规范、个体政治社会化、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首先,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涉及到理想与现实,应然和实然的关系。在教育者进行教育之前必然包含着一种价值预设,针对受教育者的品德、知识、智力和社会价值等作出规定。其次,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将开放、发展的价值观念引入整个教育活动中,唤醒人自由自觉的主体意识,使价值主体在观念上为了不断顺应社会价值规范而对自身在社会中进行新的价值定位,将进步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原则作为追求目标,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从而促进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将人培养成能够适应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社会成员。

3、增强个体责任意识

主体通过认识活动、实践交往活动来构建其个体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取向在于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协调、规范好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将社会价值目标逐步转化为个体价值目标。由于主体性的凸显,个体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们需要努力规范自身行为,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当价值被视为一种社会行动对象时,本身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即自觉的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主体间相互交往、相互认同,每个个体将价值规范标准内化为包括报恩家庭、报答社会、报效祖国等思想情感,将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以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主体意识、心理结构等自觉内化为道德意志和外化为行为习惯。因此,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靠培养个体责任意识才得以实现。通过社会公德意识教育,权利和义务意识教育,国家意识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多种形式,抛弃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增强个体责任意识,把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下逐渐形成的人的个体价值转化为进步社会所需要的社会道德风尚,把满足个人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有机统一起来。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鲁洁.教育:人之自我构建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

[6]贺来.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据[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Abstract:Subj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lightsman's subjective position and gives full play toman's subjective function.Through the function of orientation and education it transforms the potential value to the individual value.Its significance is to realizeman's self- worth aswell as his su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 value in subj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only the demand of the subject's self development but also a tendency of development of the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subjectiv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dividual value

On the 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 Value in Subj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 Jing-xin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College,Guilin Guangxi541004,China)

G 641

A

1673-2103(2011)01-0120-04*

2010-11-08

莫靖新(1984-),男,山东菏泽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个体主体价值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