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文典《庄子补正》内篇辨析

2011-08-15王德龙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无物刘文典淮北

高 深,王德龙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刘文典《庄子补正》内篇辨析

高 深1,王德龙2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刘文典《庄子补正》一书,对《庄子》书中的衍、脱、讹、倒等疑误都给予了详尽的校勘和补充。有些意见中肯,可以据以订正原文;有些可备一说,极有参考价值。今就有关条目作一辨析整理,以益来者。

《庄子补正》;辨析;总结

《庄子补正》是刘文典先生之遗著。刘文典(1889-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祖籍怀宁。《庄子补正》“收列《庄子》内、外、杂篇全部原文和郭象注、成玄英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之《庄子音义》,校以历代之《庄子》重要版本,并广泛征引著名学者王念孙、王引之、卢文弨、奚侗、俞樾、郭庆藩、章太炎、刘师培、马叙伦等人的校勘成果”[1],在“正传写之舛讹,纠旧疏之违失”[1]902方面的确多所创见。陈寅恪对它评价极高,如“勤搜前人征引,博采诸家校释,参稽互证,以为补正;其疏通疑滞,釐定底本之功盖不可磨。”[1]906然是书“承乾、嘉余绪,守高邮家法,故往往博引繁称,句比字栉,琐末求详”[1]905,另外,《补正》所补的内容有些意义不大,如增补脱掉的“者”、“也”、“哉”、“矣”等语气词,解释通假,补充模棱两可的异文,补正注疏之失误,更有些理解有所偏颇,因此,使用此书,需要“汰博存精,批判吸收”[1]906,兹对照王先谦《庄子集解》[2],将《补正》的成果辑录辨析如下:

一、《逍遥游》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

句中“去以六月息者也”的“息”字,前人解释颇有分歧。有人解释为“止息”,有人解释为“气息”。王先谦《庄子集解》引成玄英云:“六月,半岁,至天池而息。”[2]1《补正》据《御览》校为“去以六月一息者也”。[1]4可证“止息”之解不误。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王先谦《庄子集解》解释说:“其,谓鹏。是,谓人视天。鸟在九万里上,率数约略如此,故曰‘则已矣’,非谓遂止也。借人视天喻鹏视下,极言抟上之高。”[2]1王先谦的解释让人费解。

《补正》采取《集释》的断句:“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并加如下案语:“碧虚子《南华真经章句音义》校引文如海本‘则’作‘而’。”[1]5按刘先生的观点,这句应是“其视下也,亦若是而已矣”,这样就明白晓畅了。

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典案:“‘而止’二字旧脱,今据碧虚子校引文如海本、江南古藏本补。《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御览》九百四十四引亦并作‘抢榆、枋而止’,与文本、江南古藏本同。上文‘去以六月息者也’,郭注‘小鸟一飞半朝,抢榆枋而止’,是郭所见本亦有‘而止’二字。”[1]6补上“而止”二字,一方面可以使文章气势畅通,另一方面可以与上文大鹏远徙形成鲜明对比。

4.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此句《补正》为:“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典案:“‘此大年也’四字旧脱。碧虚子校云:‘此大年也’,见成玄英本,旧阙。案此四字所以结‘楚之南有冥灵者’之义,正与上文‘此小年也’四字相对。疏‘故谓之大年也’,是成所见本塙有‘此大年也’四字,今据补。”[1]10

刘武《庄子内篇补正》亦持此观点。[3]8所补恰当。

5.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典案:“《御览》九百七十九引作‘我树之而成,实五石’,文义较顺。”[1]27“树之”和“成”之间的确需要连词“而”,“实五石”之前则不需要,刘先生补正恰当。

二、《齐物论》

1.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王先谦《庄子集解》早就指出:

论物之初,固有然有可,如指为指,马为马是也。论物之后起,则不正之名多矣,若变易名称,无不然,无不可,如指非指,马非马,何不可听人谓之?“恶乎然”以下,又见《寓言》篇。此是非可否并举,以《寓言篇》证之,“不然于不然”下,似应更有“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四句。而今本夺之。[2]16

《补正》:“王闿运曰:以《寓言篇》证之,‘不然于不然’下似应更有‘恶乎可?可乎可;恶乎不可?不可乎不可’四句,而今本夺之。典案:王说是也。此文本以然不然、可不可对言,故下文云‘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今本‘不然于不然’句下脱此四句,又误移‘可乎可,不可乎不可’二句于上文,句既错乱,义遂不可通矣。《释文》引崔本‘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下有‘可于可,而不可于不可;不可于不可,而可于可也’十九字,文虽小异,而‘不然于不然’句下之有脱文愈明矣。”[1]54

刘先生在前人勘误的基础上,不仅指出脱漏之文,而且指出颠倒之处。按刘说,此文应补正为: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乎可;恶乎不可?不可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如此读来,文通句顺,补正恰当。

2.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

“枝策”二字,王先谦解释为:“拄其策而不击。”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于此句下、王先谦解释之后,补正曰:

晋语“平公说新声”句解云:“晋主乐太师子野。”《淮南原道训》:“师旷之聪,合八风之调。”昭文善鼓,师旷善听,惠子善谈,文系分说……注谓“拄其策而不击”,非也,乃师旷拄其策而听音也。旷盖聪耳而妙知音者。[3]52

典案:“古书多言杖策,罕言枝策。《让王篇》‘因杖策而去之’,亦以杖策连文。《释文》引崔云‘举杖必击节’,是崔本字本作‘杖’”。[1]60刘文典的观点可备一说。

3.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

典案:“江南古藏本作‘虽我无成亦可谓成矣’,正与上句‘若是而可谓成乎’之义相应,于文为长。”[1]61“无成”二字即使原文没有,也是义中应有之意,词句当如此理解。

4.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驚。

《补正》:“‘飘’字旧脱,碧虚子校引江南李氏本‘风’上有‘飘’字。典案:此文本以‘疾雷破山’与‘飘风振海’相对为文,脱‘飘’字则句法参差不相对。疏‘飘风涛荡而振海’,是成所见本亦有‘飘’字。今据江南李氏本补。”[1]75

“飘”字之脱,前人奚侗早已指出:“风上脱飘字。据成疏‘飘风’云云,是成本有飘字。江南李氏本亦有飘字。”[3]64今孙通海译注《庄子》已补。[4]43

三、《人间世》

1.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

王先谦引《经典释文》、郑注等解“術”为“述”。今孙通海译注本《庄子》仍其说。

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引焦竤云:“‘江南古藏本作衒。’武按:《孔子集语》所引亦然。当作‘衒’。《前汉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师古注:‘衒,行卖也。’又韵会:‘自矜也。’……‘其’字,指仁义绳墨言。有其美,即自衒也。”[3]88

典案:“‘術暴人之前者’,义不可通。‘術’,碧虚子校引江南古藏本作‘衒’,义较长。今本‘術’疑是形近而误。”[1]108

从“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有其美”等词语的运用而言,“述”太平淡,与整句不协调,刘武、文典之说可取。

2.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

《补正》:“俞樾曰:‘下’字因下文‘以下拂其上者也’误衍。典案:俞说是也。疏‘以臣下之位,忧君上之民’,是所见本已衍‘下’字。《淮南子·俶真篇》‘以声华呕苻妪掩万民百姓’,文义与此略同,‘呕苻’即‘伛拊’也。”[1]110前一“下”字无根据,且有重复之嫌,此说可取。

3.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而为之,其易邪?”

《补正》:“‘心’字旧脱。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有’下有‘心’字。典案:张本‘有’下有‘心’字是也。郭注‘夫有其心而为之者,诚未易也’,疏‘必有其心为作,便乖心斋之妙。故有心而索玄道,诚未易者也’,是郭、成所见本并有‘心’字。今据张本补。”[1]115“心”字之脱,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已有论述。今孙通海译注《庄子》已据补。所补恰当。

4.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补正》:“碧虚子云:‘吾行郤曲’,张本作‘郤曲郤曲’。典案:张本是也。‘郤曲郤曲,无伤吾足’,与上文‘迷阳迷阳,无伤吾行’一律。”[1]146其实,从楚狂接舆所唱的整首歌来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郤曲郤曲,无伤吾足!”也是与上文“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句式一致所要求的。今孙通海译注本《庄子》已改。

四、《德充符》

1.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典案:“‘松柏独也’下‘正’字、‘尧’字、‘在万物之首’五字旧脱,文不成义。今依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补。郭注‘下首则唯有松柏,上首则唯有圣人’,是其所见本当有‘在万物之首’句。”[1]153

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引焦竤云:“‘受命于地’,至‘唯舜独也正’,文句不齐,似有脱略。张君房校本云‘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补亡七字。因郭注有‘下首唯松柏,上首唯圣人’故也。”武按:《孔子集语》引此文,其下注云:“明本无‘在万物之首’五字,张君房本,此五字有。”[3]129《集语》当是据张本补入,补者是也。

据以上观点,原文应为:

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如此,则结构对称,语义完整。今孙通海译注《庄子》已补。

五、《大宗师》

1.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回忘礼乐矣。”

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补曰:“或谓仁义深而礼乐浅,仁义内而礼乐外,其忘也,应自浅而深,自外而内,本文不然,疑有倒误。《淮南道应训》,文与此同,惟先忘礼乐,仁义次之,似当据正。武曰:不然。仁义之施由乎我,礼乐之行拘于世。由乎我者,忘之无与人事;拘于世者,忘之彼骇俗情。是以孟孙之达,且进世知;孟、琴之歌,遂来面诮。此回所以先忘仁义而后忘礼乐,盖先易而后难也。《淮南》误倒,当据此以正之也。”[3]176

典案:“《淮南子道应篇》‘仁义’作‘礼乐’,下‘礼乐’作‘仁义’,当从之。礼乐有形,固当先忘;仁义无形,次之,坐忘最上。今‘仁义’、‘礼乐’互倒,非道家之指矣。”[1]226

刘文典之说是也。关于庄子对仁义、礼乐的态度,可证之以《知北游》中下面的一段话:

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

2.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在“同于大通”下,王先谦引成玄英疏云:“冥同大道”。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补有:“奚侗曰:‘大当作化。下文‘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即分释此两句。《淮南道应训》正作‘洞于化通’”。

典案:“‘大通’,《文选·鵩鸟赋注》、《御览》引作‘大道’”。[1]227

将“大通”释为“大道”,是学术界的主流。成玄英疏曰:“大通,犹大道也。道能通生万物,故谓道为大通也。”[5]285下文“同”、“化’字,亦指此大通也。“‘同’字是横说大通,‘化’字是纵说大通。”[6]275并无滞碍。

六、《应帝王》

1.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

典案:“古书于鼠多言熏灌,罕言熏凿,‘凿’字疑涉上文‘涉海凿河’而误,《御览》九百十一引正作‘熏灌’”。[1]233可备一说。

[1] 刘文典.庄子补正[M].赵锋,诸伟奇,点校.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先谦.庄子集解[M].沈啸寰,点校.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87.

[3] 刘武.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M].沈啸寰,点校.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87.

[4] 庄周.庄子[M].孙通海,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5] 郭庆藩.庄子集释[M].王孝鱼,点校.新编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

[6] 崔大华.庄子歧解[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张彩云

G256.3

A

1671-8275(2011)01-0063-03

2010-11-15

本文系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基地自选项目“安徽学者庄学著述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1.高深(1970-),女,山东日照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庄学研究;2.王德龙(1974-),男,山东日照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猜你喜欢

无物刘文典淮北
何 芳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刘文典吴宓唱“对台戏”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从“世间无物非草书”浅探当代需要的艺术精神
刘文典:世间已无真狂人
《淮北枳》
淮北 去产能的黑色面孔
无物我对待的诗意栖居——评黎族舞蹈诗《五指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