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浆技术在治理和预防混凝土路面病害中的应用

2011-08-15柳光伟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灌浆技术混凝土路面应用

柳光伟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测试研究中心)

灌浆技术在治理和预防混凝土路面病害中的应用

柳光伟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测试研究中心)

摘 要:介绍了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判定方法,以及其预防和治理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关键词:灌浆技术;混凝土路面;应用

0 前言

混凝土路面是我国公路路面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国公路网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它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受温度影响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混凝土路面接缝较多,对超载较为敏感,易发生脱空、喷泥、裂缝等先期病害,从而导致路面的破损。如何智力与预防脱空、喷泥等病害,搞好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改善其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喷泥、脱空形成主要原因

喷泥和脱空病害的产生有其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内在因素是基层本身的质量、组成以及混凝土面板解封情况;外界因素则是汽车荷载和气候变化。我国路面基(垫)层材料一般都选用稳定类集料,其模量远小于混凝土面层的模量。混凝土路面在重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板下基(垫)层将产生累计塑性变形,使混凝土板的局部范围不再与基层保持连续接触,于是混凝土路面板底与基(垫)层之间将出现微笑的空隙,即出现了,内温度的非线形分布,引起板向上或向下的翘曲,加速了板与基础之间的分离,形成板底脱空。脱空的出现又为水的浸入创造了条件,当路面接缝或裂缝养护不及时,雨水从破损处侵入基层,渗入的水将在板下形成积水(自由水)。积水与基层材料中的细料形成泥浆,并沿面板接缝缝隙处喷溅出来,形成喷泥。喷泥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板底的脱空。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路面的损坏。

2 脱空板的确定

2.1 脱空板的确定方法

脱空板可采用人工观察法、弯沉测定法等方法来确定。人工观察法是通过肉眼观察接缝、裂缝、喷泥等情况初步判定脱空。当重车行过,能感到混凝土板有竖直位移时,或下雨之后,有明显喷泥现象的板块,认为是脱空。这种方法的确定是主观性强,即便是有经验的工程师也不能避免错判,漏判。弯沉测定法是测试板角弯沉,如果超过某一限值,即认为存在脱空。我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以下简称《规范》)中也明确规定混凝土面板脱空位置的确定可采用弯沉测定法。

2.2 检测方法

首先选取混凝土面板荷载最不利作用位置作为检测点,宜选取横缝及纵缝附近的点。采用两台5.4 m长杆弯沉仪及BBZ-400标准轴载(后轴轴载为10 t)测定车。监测点分主点、副点。主点位于板横缝前10 cm,加卸载。副点在恒丰后10 cm,无荷载(正常行车方向为前)。将一台弯沉仪置于主点,即测定车的轮隙中间;另一台弯沉仪置于副点处。分别测定主副点弯沉(按前进方向右轮测试)。右轮处于纵缝30 cm左右。在《美国路面修复手册》中规定,凡弯沉值超过0.635 mm的,应确定为板块脱空。根据我国公路修建状况和检测仪器的实际情况,有关专家推荐凡弯沉值超过0.2 mm的,应确定为面板脱空(详见规范)。在本实验路段,采用双指标控制,即主点弯沉大于0.2 mm或差异弯沉(主点—副点)大于0.06 mm的,均认为板底可能出现脱空现象。

3 加固机理

在有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中,我们把混凝土板看作是小挠度弹性薄板,其假定条件是面板与地基间完全接触(不脱空)。同时混凝土板是一种准脆性材料,抗压强度高、抗弯拉性能差。在正常情况下,面板均匀支撑时,无论荷载作用位置,应力都较小。而一旦脱空,板角处由于基础支撑的丧失处于悬臂状态,板内将产生过大的应力、剪力,混凝土板很快打扰到极限寿命。混凝土面板灌浆是通过注浆管,施加一定压力将浆液均匀注入板底空隙、空气后占据其位置,经人工控制一段时间后,浆液将原来的松散颗粒或裂隙胶结为整体,形成一个良好的“结石体”,灌浆改善了板底原有受力状态,回复板体与地基的连续性。达到加固基础,治理病害的目的。

3.1 浆液材料基本要求

常用的水泥浆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水、外加剂等。将浆体制成7.07 cm×7.07 cm×7.07 c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7 d,其抗压强度应到5 MPa以上。浆体应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保水性,浆体过稠不能均匀布满板底空隙,浆体过稀,干缩性大。在施工中,为防止浆体的干缩,浆液中宜掺加一些膨胀剂。流动度是影响可灌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流动度越高,可灌性就越好。由于子啊现行规范中未对此做明确规定,参照预制梁板施工经验,采用水泥浆稠度实验漏斗(体积1 725 ml±5 ml),以浆体自由全部流完的时间作为流动度来控制。对于不掺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其流动度不应小于16 s;掺减水剂的浆体可减小到12 s;流动度最大应不大于26 s。在施工中,浆体流动度不宜过小,控制在20~30 s之间较好。否则会产生泌水现象。

3.2 试验资料

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流动性随着水泥与粉煤灰的比例产生变化。同时,粉煤灰比例也影响水泥浆的后期强度。在相同条件下,水灰比越大,则浆体的强度会逐渐降低,因此,不宜采用过大的水灰比;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在施工中采用的浆液配比为 m水泥∶m粉煤灰∶m水∶m早强剂=1∶0.5∶0.5∶0.005。在取得大流动性的前提下,保证了浆液的强度。

4 灌浆技术的实施

空位布设一般为3~5孔,应根据混凝土面板尺寸、裂缝状况以及灌浆机械等确定。灌浆孔大小应和灌注嘴大小一致,一般为5 cm左右。灌浆顺序从沉降量大的地方开始,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灌浆压力的控制应视混凝土板的损坏及脱空情况具体确定。当浆液从接缝处或另一注浆孔冒出,就可认为完成该孔的注浆,即停止注浆迅速移至另一注孔继续作业。压力一般控制在1~4 MPa之间,并停留3~5 min,效果较好。

5 经济效益

灌浆处治理旧混凝土路面早中期破坏与:“换板”相比最大的有点就是利用原路面板。其直接成本随脱空情况及处治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介于10~30元/m2左右。“换板”翻修混凝土路面成本一般需120~140元/m2。与后者相比,前者的直接成本明显低。灌浆作为一种智力混凝土路面病害、及时可行的科学防护技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便,对车辆行驶影响小,受自然因素影响小等优点。在公路施工和养护工程中,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结语

(1)灌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可广泛地使用到公路施工其他方面,如高速公路桥头跳车、软土地基处理、机场路加固等。而且由于其处置质量主要控制指标——弯沉与旧板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设计指标相吻合,具有一定科学性,所以也适用于旧板加罩沥青面层的旧板加固中。

(2)大多数破损板本身的质量良好,病害主要由于下承层造成的。有关资料建议灌浆钻孔深度一般为混凝土板底3~5 cm,根据施工经验,钻孔深度应穿透基层达到垫层中。传统的“换板”只能改善板本身状态,而板下灌浆通过灌浆压力可把浆液渗透到相邻混凝土板下,起到灌浆一块板加固几块板的作用。

(3)产生托孔板的原因有填缝料的失效,水的浸入,基层材料中的细集料。因此,必须加强接缝的养护,及时疏导路面积水,来预防防治路面先期病害。在基(垫)层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混合料中的细集料含量。

中图分类号:U416.216

C

1008-3383(2011)06-0088-01

收稿日期:2011-03-09

猜你喜欢

灌浆技术混凝土路面应用
浅析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与平整度控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浅谈水工隧洞灌浆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