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基础

2011-08-15李成实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特色科学理论

李成实

(怀化市委党校,湖南 怀化 418000)

论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基础

李成实

(怀化市委党校,湖南 怀化 418000)

科学发展观作为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基础,它内含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问题,囊括了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内容。

胡锦涛;统一战线 ;理论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同志立足国际形势,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和解决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而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统一战线思想——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就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来看,是在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胡锦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作为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基础,首先表现在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胡锦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丰富,涉及到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哲学基础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品格,是我们党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它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及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在新的历史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依据这个哲学基础,提出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创新理论,这其中就包含对我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历史经验证明,无论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也是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我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大法宝。它之所以是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首先取决于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自然也就是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其次取决于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成为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哲学基础或理论精髓。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贯穿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之中,并成为胡锦涛统一战线的精髓呢?首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的着力点和新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凸显。概括起来讲就是,当前我国既处在黄金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因此,搞好统战工作,妥善处理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中的作用,就成了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从这一着力点出发,胡锦涛同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第 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两个建设”的思想,一是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二是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两个建设”思想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深刻揭示了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特征、发展规律,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发展的新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体现了胡锦涛同志的战略眼光、政治智慧与创新精神,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其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了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新任务并确立了加强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新体制。统战工作的任务取决于它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世纪新阶段面临三大主要任务:一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二是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胡锦涛同志看来,这三大新任务能否完成,能否把统一战线工作推向新境地,关键在于要有统一战线工作新的机制。胡锦涛同志从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就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提出了“一体制、二职责、三纳入、四带头”的具体要求,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政策保证。第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其中主要分析了新时期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要求,总结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呈现的新特征,论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新内涵,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新任务,确定了加强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新机制,明确了要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各民族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之间的关系,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极大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战线。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对我党三代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思想。

科学发展观作为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基础,还表现在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作为我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统战工作同样涉及到怎么发展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第 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新世纪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统战工作。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统战工作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人的生产能力和社会关系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和具有独立性的阶段。以人为本,也体现在了党的前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则反复强调,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价值判断中最根本的评价标准,体现了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江泽民同志也深刻地指出,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弘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纠正了发展实践中重物轻人的错误倾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工作赋予了新内涵。

统战工作从本质上来讲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之下,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服务,是搞好团结、联合的群众工作。这就要求在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根本变化、国际国内形势不同往日的情况下,统一战线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包括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利益。从当前的阶级状况来看,现在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其中,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依靠力量。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的社会新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不可缺少的力量。统一战线坚持以人为本,要牢牢把握大团结这个主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成员团结一致,为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作为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基础,还表现在它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主与法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政治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些重要关系;与时俱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观点,其本身就是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汇集到一点并形成胡锦涛统一战线理论的主题——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首先要解决好谁领导和依靠谁的问题。这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大理论问题。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自然也是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历史实践表明,在当代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群龙无首,失去方向,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同志共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成了一句空话。至于依靠谁的问题,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指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胡锦涛同志则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纵观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依靠力量上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出,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依靠力量。具体来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新社会阶层的建设者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必须依靠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其次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建设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7月召开的第 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精辟指出,统一战线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特别是党外人士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的要求,做好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统战工作时坚持多党合作、平等相待、民主协商的原则,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我国的政党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政治协商既可以减少党和政府决策的失误,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全体大众的利益;又可以通过民主监督多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听取群众意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化解各项矛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胡锦涛同志明确强调,我们必须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们的伟大事业越是向前发展,越要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坚持、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虚心地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最后还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这些关系是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中涉及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些重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关系调整加快,矛盾层出不穷,同时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因此,统战工作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好统一战线内部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之间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责任编辑吴 冉 ]

D613

A

1009-6981(2011)01-0022-03

2010-08-20

李成实 (1980-),男,湖南邵阳人,中共怀化市党委校马列教研部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人与文化。

猜你喜欢

特色科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