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 加快建设杭州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2011-08-15朱利民杭州市农业局

杭州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示范户农技村级

朱利民 杭州市农业局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 加快建设杭州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朱利民 杭州市农业局

2010年,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杭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杭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和城中村等“四农一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杭州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保证。

当前应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加快发展杭州市“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杭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三位一体”现状

杭州市以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为主的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科学,奖惩手段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的要求,在全市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精心组织下得到稳步推进。

目前,杭州市七个区、县(市)共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7个,落实人员36人,新增编制5个;所属的148个乡镇均成立了综合农技服务中心(站),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室148个,落实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182人,现共有乡镇农技人员991人;以村委会、农资服务网点、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依托成立了村级农业服务站点1930个,服务人员达4230人。全市共聘任首席农技专家75人、农技指导员618人、责任农技员637人;通过各类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定人定点联系等途径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户6325户,并建立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全市基层农业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农业服务体系在农业产业建设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2009年12月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来,杭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积极协作,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

一是示范引领,明确目标。结合省市试点经验,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以及工作措施,加大了考核力度。

二是健全机构,有效推进。各地按照“提高县一级、强化乡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和农技服务全覆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技推广体系和服务网络,建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县级在原有的责任农技推广体系基础上,增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室;乡镇在原有责任农技员队伍的基础上,统一成立集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于一体的乡镇综合农技服务中心,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行政村成立村级农业服务站点。同时,建立了乡镇的科技示范基地、村级农业科技示范户。

三是加强培训,有序推进。采取领导讲解政策、专家教授现代农业知识、外出考察学习拓展思路等多种方法,加强培训,使乡镇、村的领导明确了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与任务。

四是强化措施,切实推进。各级各部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乡镇的检测场地、设备得到加强,许多区、县(市)为首席专家安排科研经费,为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设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全市农村形成了联片包干、直接到户等形式多样的“三位一体”农技服务新模式。

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三个主要问题

杭州市“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建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还刚刚起步,通过对现有服务体系机构、人员、推广手段等进行深层次调查研究发现,整个体系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在可持续发展潜力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主要问题有:

一是职能定位不全,力量薄弱,乡镇网络急待加强。首先,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迫切要求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从原先产中单一的技术指导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指导延伸。但是,现行农技推广机构其职能定位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缺少农产品质量监管、疫病防控、产品加工、产后市场等多项服务职能,严重滞后于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其次,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少,力量弱,面对千家万户难以实现有效的服务,而目前村级缺乏网络,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其他力量缺乏有效的整合。再次,杭州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严重缺乏横向职能链,各乡镇推广(服务)站间缺乏推广经验和推广资源的共享。一方面可能使推广技术失败的案例重复发生,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盲目的单一技术推广造成某种农产品市场过剩,严重影响农民收入。

二是责任农技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断层、素质偏低、岗位编制交错。

三是基层农技推广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课题来源于实际、成果应用于生产、效果受生产检验、人才在实践中成长”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推广内容针对性不强,科研、推广与生产、市场脱节现象仍然严重。

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依托,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有效举措,是服务农民的根本依靠。

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级农业服务机构。要根据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和农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建设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健全乡镇“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要在现有责任农技推广体系、畜牧兽医体系基础上整合资源,按照提高县一级、强化乡镇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总体要求,在乡镇设立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整合现有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配备专职畜牧防疫人员和专兼职植保植检人员,组建成立乡镇综合农技服务中心。

⒉进一步规范农业公共服务职责运行机制。不断深化责任农技推广体系制度建设。建立以农技人员为主体,科技特派员、农业指导员为骨干,乡镇干部、村干部、乡土人才、种养殖大户以及农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责任到位的农业服务运行机制,深化实施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制度,要建立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分片指导乡镇和联系科技示范户,切实履行“班主任”职责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并实施绩效评价考核,落实服务责任,提升服务能力。

⒊进一步发挥社会化农业服务力量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主要补充的作用。通过注重培育和发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大师科技人才等农业主体的技术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和科技示范户等承担农业公共服务任务,使其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示范户、推广员和辅导员。

⒋进一步建立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点。积极推进村级农业公共服务站点建设。依托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资服务站等,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站点。有条件的乡镇可建立村组农业服务网络,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覆盖面。由村级领导担任服务站点的负责人,并选配1-2名农技助理员协助乡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及责任农技员承担本村农技指导、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工作。

⒌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各级政府要建立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制度,落实现有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村级农技人员专业知识培训计划,通过举办高级研讨班、知识更新班、专题研讨班等,经常性开展县、乡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⒍进一步建立基层责任农技人员准入制度。政府要鼓励在杭高校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的定向培养,解决县、乡两级农技队伍可聘人员少的问题,要确保新进入的人员符合基本的专业要求,杜绝其他人员挤占农技队伍编制。在现阶段人员编制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选调大学生村官担任农产品质量监管员。

⒎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作为政府职能的组成部分,基层农业公共服务的加强也需要以相应的财政投入作为基础和保障。要将乡镇检测室的软硬件投入、日常维护经费、人员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农业公共服务基础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各乡镇公共服务站建设、质量检测室运作、农民培训、交通、信息化设施等基本设施建设,科技示范户的培育以及由首席专家、责任农技员主持的推广项目等,保障其实现基本服务的硬件条件以及提升基层推广网络的整体服务能力。建立村级服务站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乡镇、村两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示范户农技村级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