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雕塑与文化的关系

2011-08-15晋慧斌吴承钧

河南建材 2011年2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雕塑环境

晋慧斌,吴承钧

1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450000) 2郑州轻工业学院(450000)

浅谈城市雕塑与文化的关系

晋慧斌1,吴承钧2

1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450000) 2郑州轻工业学院(450000)

本文以郑州市的城市雕塑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角度窥析郑州城市雕塑的未来发展,探索城市雕塑在城市文化建设坐标中的良性蜕变思路。

城市雕塑;艺术;文化;公共艺术

1 城市雕塑的现状

1.1 国外研究动向及进展

18世纪意大利历史学家维科认为,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时代:神明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在神明时代,城市雕塑是神的祭品;在英雄时代,城市雕塑是关于人的理想性的升华;在人的时代,城市雕塑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写照。不同的时代,城市雕塑都以它自己的方式见证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

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就掀起一股公共艺术热,以战后美国的百分比计划为代表,之后,随着世界各地现代城市的发展,公共艺术热波及世界。

70年代以来,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许多西方学者敏锐地觉察到用传统的形体规划和用大规模整体改建城市空间环境的致命缺陷,开始对“城市更新”运动进行反思。20世纪80年代前后,台湾也出现了研究公共艺术的热潮。综合众多研究,美学及物质空间设计角度,以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街道美学》和英国规划师F·吉伯特的《市镇设计》为代表;现象学、符号学、心理学为基础的设计理论角度以凯文·林奇(Kevin·Lyneh)和诺伯格·舒尔茨(Norbegr·Sheulz)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历史空间的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理论角度主要有卡米罗·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罗西的《城市的建筑》等。

1.2 国内研究动向及进展

中国城市雕塑百年发展历程的兴替脉络在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集《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这部大型文献画册中有比较全面的展现,是我国研究城市雕塑方面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大型专业学术图册。青年雕塑家吴为山先生在他的大量创作中把雕塑的神韵和内涵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融入现代表现形式塑造了入住费茨威廉博物馆雕塑长廊的作品《孔子》,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系列雕塑中的精品之一。台湾著名艺术杂志《艺术潮流》对吴为山的名人系列雕塑予以高度的评价:“中国几十年肖像雕塑出现吴为山这样没有概念,从主体精神出发的作品是难得的。”而坐落于江苏淮安的《天人合——老子》的巨型雕塑则反映了磅礴的气势和大将的风范。另外著名的城市雕塑还有深圳的《拓荒牛》、珠海的《珠海渔女》、青岛的《五月的风》等。同时著名雕塑家潘鹤、殷小峰、景育民等也都以各自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反映了中国当代城市雕塑设计的不同侧面。除了雕塑家们的艺术创作,一些在基础理论方面针对雕塑的研究也给今天的雕塑发展提供了宽广的思路。马钦忠的《雕塑·空间·公共艺术》、翁剑青的《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等都对当代公共艺术和雕塑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学术论文中,如体现设计方法的,包括对雕塑、公共艺术、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方法以及城市规划的设计进行研究的论文《试论雕塑材料语言与造型》(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马军,2003);体现空间环境的,包括对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环境、景观环境、城市整体的环境、雕塑的空间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城市·空间·雕塑——城市公共艺术中的雕塑问题》(作者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刘瑞,2006);体现环境行为心理的,包括对分析步行者、市民对街道空间环境的心理感受、对城市雕塑的欣赏体验行为等进行研究的文章《塑造活力街区——沈阳中街商业步行街人性化研究分析》、《现代城市研究》等从雕塑的多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综观国内外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无论是针对现代城市公共雕塑在理论文化方面的探讨,还是古往今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存在于身边的雕塑设计作品所存在的问题,作为城市的“眼睛”,公共艺术与城市的整体规划、景观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公众对环境的需求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也对今天的公共艺术、城市雕塑设计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城市雕塑艺术与文化的碰撞

城市雕塑是一种艺术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以城市雕塑打造形神兼备的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城市艺术环境、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是如今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改造的大规模行进,城市的内涵不断被重新界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生态环境、文化品格、整体布局等等,都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疾速增长,城市环境指标必然上升,环境的自然物质性和社会的人文性的高度和谐,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整体环境的硬性指标。城市雕塑作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总是不可分的,并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而发展,城市雕塑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城市雕塑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历史脚步的缩影,也是时代精神的展现,它用其独特的艺术特性、艺术形态、艺术语言,反思人类历史文明的孕育历程显示现代文明的精神力量,展示人们对历史、对现实的述说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城市雕塑在无形中陶冶人的情操;在美化生活的同时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增加城市的文化积淀。城市雕塑就好比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的一种审视,每一时期的每一类雕塑就好比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静态的里程碑。

3 对城市雕塑未来发展提出的要求

20世纪末,我国的城市公共艺术蔚然成风,许多大中城市的室外雕塑艺术、都市空间艺术、街道景观艺术、地景艺术等蓬勃发展。而其中最引起艺术家、城市规划家们关注的是“城市雕塑”。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的一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艺术的作用及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作为一种拥有实体形象、开放、长久保存、具独特文化意义特征的艺术形式,城市雕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画龙点睛”之笔。近年来,中国的城市雕塑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完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色异彩纷呈。但是,从漫长的人类城市化进程来看,中国的城市雕塑快速发展的几十年是短暂的,还属于城市雕塑发展进程的初级阶段。城市雕塑的“成长蜕变”并不尽善,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提出讨论和研究。

4 结语

随着科技、经济的日益进步发展及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生存空间有了更多重认识和更高层次的要求。对环境的切身影响的觉醒,导致人们开始审视居住空间的改善,对绿化、空气、视觉,甚至文化需求的必要,进而重视到环境的美化,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公共艺术建设已成为一种文化风尚,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雕塑越来越受到重视。

21世纪中国城市雕塑是与中国城市建设的进程同步的,百年的城市雕塑发展所具有的学术意义不仅仅是在城市雕塑本身,它在研究城市的建设理念、城市的文化构成、城市的形象设计等相关要素的过程中需要与城市规划和设计部门共同携手,相互协作,为新世纪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雕塑环境
巨型雕塑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我的破烂雕塑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写实雕塑
环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
自然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