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孔子的艺术教育思想

2011-08-15周达疆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六艺礼乐教化

周达疆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谈孔子的艺术教育思想

周达疆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孔子把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放在艺术审美境界,孔子的艺术教育主要强调礼乐教化,他认为礼乐的根源在于仁德的修养。“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通过礼乐培养人的内在品格,以艺术审美活动推进道德伦理原则的内化,实现政治道德教化的功能。这是孔子一直倡导“礼乐教化”的原因所在。这种以“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传统艺术教育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孔子;艺术教育;思想

教育部于2004年8月2日发出《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育和艺术教育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目前,这个项目得到广泛响应。组织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掌握一门体育、艺术技能何以如此重要,这在民众心理是有偏见的。请让我们把历史翻到孔子时代,也就不再疑惑了。

一、孔子高度重视“礼”“乐”艺术教育

(一)关于礼、乐。狭义上讲,礼乐即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乐记》所载,音是发自于内心而又“成文”的,乐是合于道的音,如此才可成为乐,即“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音乐之高深,有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也。”所以真正能懂得音乐的只是君子。礼与乐是六艺之教的首要内容。在夏商周之前的礼乐主要是为巫术或者原始的宗教活动服务。《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当时的人民认为上天主宰着世界和人间福祸,事鬼敬神,便可求福避祸。事无大小,都要占卜,宗教活动极为重要,祭祀时必有音乐和舞蹈,祖先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据史书记载,周礼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此后周人的冠、婚、丧、祭和视、听、言、动,都用礼乐加以规范,起到“化民成俗”和“一民心,齐民俗”的作用。

到了夏商周时期,礼乐的崇拜与迷信成分大大减弱,礼乐更加世俗化和政治化,扩大了宗法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也变成了对统治者歌功颂德和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作礼制乐也是为了实现德治的目的,以周代礼乐为工具来维护周天子的宗法统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高度重视“礼”“乐”教育。 礼重在外表,重在规范,而乐则通过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培育人们对这种等级规范秩序的感情认同,礼乐相互依存。孔子继承了西周贵族的“六艺”教育传统,对“六艺”进行系统整理、发掘和革新,赋予“六艺”以时代精神,使之体系化;他把 “六艺”作为教育的特殊方式,把礼、乐、射、御、书、数作为实施教育的科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和风格。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六艺”当中的礼和乐。孔子重视这种礼乐教育,旨在通过礼乐培养人的主观内在品质,完善人格的塑造,促进社会秩序的统一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达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生活。所以,“孔子强调礼乐教化,但认为礼乐的根源在于仁德的修养。”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

二、孔子的艺术教育思想

“乐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教育。春秋末期至战国时代,我国奴隶制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礼崩乐坏”已成事实。对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主要站在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上,一要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秩序,又要适应新的社会状态。他将传统的“六艺”搬进学堂,以“六艺”教授弟子,对“礼崩乐坏”的现实与夏商周的礼乐联系起来进行了思考,特别是对礼乐文化进行了重新阐释。

(一)孔子的艺术教化思想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非常赞赏周公关于“制礼做乐”的思想,推崇夏商周三代礼乐教化的治国之道,这也是孔子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孔子将当时的现实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并且发挥礼乐教化的思想,将已经崩坏的礼乐制度变成了教育内容,这是一次大变革,使得礼乐蕴含了深厚的文化精神。礼乐不再是纯粹的社会制度,已经成为孔子的教学科目。孔子围绕着礼和乐的基本特点提出了丰富的美学和艺术教育思想。他希望新兴的统治者“克己复礼”,能像古圣先贤那样“揖让”而治,天下归仁;宣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努力控制和挽回奴隶制“礼坏乐崩”的局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不少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教育思想。

(二)孔子的艺术教育思想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连

孔子的艺术教育思想体系,与他的教育目的紧密相连。孔子要培养的是能够行仁、德之政的“仁人”、“君子”,这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孔子将“仁”作为其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仁”作为一个人在受教育过程中的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完成的准则,从而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孔子不断提到“礼乐”,如“闻之于礼乐、节之于礼乐”等等。“仁”不仅包容着诸德,又统摄着礼乐。离开了仁,礼乐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了内在的道德修养,礼与乐只能是外在的点缀和附庸风雅。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2]这是孔子对于当时执政者只讲礼乐的形式,忽视其内容而发出的感叹。玉帛钟鼓只是礼乐的形式,“仁”才是礼乐的本质和生命所在,要达到“仁”的境界就必须经过礼乐的培养,培养具有道德品质与政治才能的人才。在《论语•宪问》中,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在具备智慧、高尚勇敢等品德和多才多艺的同时,再以礼乐成就其文采,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的人。《礼记•文王世子》有曰:“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恭敬而温文。”以乐来内修人之品格,以礼树立人之行为,内外相济,提高个体的人格修养,必将促进社会秩序稳定。简而言之,艺术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来完成人格的培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这是孔子的另一个重要育人原则。“志于道”是人格修养的根本,艺术教育必须与道德修养相结合, 依靠于仁, 通过“六艺”的学习,具备一定技艺、知识和修养,获得自由与愉悦。艺与道、德、仁融为一体,达到育人之目的。孔子强调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推进道德伦理原则的内化,实现政治道德教化的功能。这也是他一直倡导礼乐教化的原因所在。

(三)孔子的艺术教育思想与人们的道德教育、全面发展紧密相连

“礼”和“乐”可以看作是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郭沫若说:“中国旧时的所谓乐,它的内容包含很广,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不用说,绘画、雕刻、建筑等造型艺术也被包含,甚至于连仪仗、田猎、肴馔等都可以涵盖。”

[3]《论语•秦国篇》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既表明了诗、礼、乐三者的关系,也反映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他们的共同宗旨都是为了提高人性修养,稳定社会,追求美好人生。道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心世界的规范,需要有形的“礼”来使“德”落到实处。礼的作用旨在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具有强制性;乐则通过陶冶人们内心情感,把具有强制性的礼变为能够获得自我的一种需要。通过艺术教育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使仪式、规范之德行形成一种自觉意识,成为一种自然习惯,进而调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使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融化在和谐的情谊之中,使人类个体“内和而外顺”。这种以“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传统艺术教育思想,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艺术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不可否认,孔子提倡的艺术观存在着功利倾向性,为社会政治、道德伦理服务意识鲜明,没有从艺术自身发展的本质规律加以研究,并不推崇在艺术中得到纯粹的娱乐。他推崇的“正乐”是《韶》、《武》、《雅》、《颂》,其“正”含有改革整顿之意,其政治目的,就是要恢复礼乐传统,来推行他所向往的仁政和德政。孔子的艺术教育思想是从社会大局出发,服从于社会需要,以维护宗法制度为目的。当然,孔子的礼乐艺术思想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其关于礼乐艺术对社会重要作用的观点,层次之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 赵洪恩,等.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人民出版社,2003.

[2] 王守义,等.中国哲学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3] 郭沫若.公孙丑与其音乐理论[A].青铜时代[C].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Confucius's ideas about art education

ZHOU Da-jiang

Confucius, the highest level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on the aesthetic realm, the Confucian emphasis on ritual indoctrination art education major, he believes the ritual is rooted in Rende cultivation."People rather than benevolence, such as the ceremony why? People rather than benevolence, such as music why not?" Training through the ritual of people's inner character, to promote the aesthetic activities within the principles of ethical, political and moral enlightenment to achieve the function.This is Confucius has been advocating the "ritual indoctrination," the reason why.This kind of "ritual indoctrination" education as the core of traditional art thinking in the long feudal society, has been dominant.

Confucius; art education; thinking

G40-02

A

1008-7427(2011)10-0060-02

2011-07-14

作者系新疆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六艺礼乐教化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长沙市六艺天骄星城园学生作品展示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御风六艺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马一浮“新《六艺》论”论稿
春节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