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方式的采用及效果评价

2011-08-15王正华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基础课信息化高职

王正华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方式的采用及效果评价

王正华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研究以网络课程为主体的公共课信息化教学改革趋势,探索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公共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改革方向,能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打下扎实基础。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评价;核心能力

1. 国内外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学习方式研究很早就已经在国外蓬勃开展。以美国为代表,有约90%以上的公立高校提供电子媒体的远程教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由国家级精品课程项目而带动的网络课程建设蓬勃发展,积累了一些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及与之相关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经验。

综观近5年来发表于各类期刊杂志的相关论文,讨论高等院校学生信息化的课程改革的论文数量尚不能体现信息时代的网络化学习的趋势。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或硕博论文库以“信息化学习”、“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效果评价”等为关键词或摘要进行模糊匹配高级搜索,相关适用的数据显得很少。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具备了网络、多媒体的技术平台,但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信息化学习模式研究等由于种种原因却有待进一步发展。

2. 基础课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及价值

2.1 推进高职教育基础学科的长期良性发展

高职教育发展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人才核心能力培养,努力研究公共课培养学生核心技能的意义和策略,更圆满地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任务,担负着培育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重任的基础课程呼唤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主线的信息化教学改革。

2.2 研究高职院校新课程学习新模式

深思基础课在高职院校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针对高职院校这一特殊层次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模式研究与探索,其迫切性尤其突出。在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大课程框架之下的学习模式研究,将致力于避免过去网络化探究式学习中局限于某一具体细节问题探讨而造成的资源与精力等方面的重复与浪费,摸索出一套实用性强、科学可行的基础课信息化学习资源库范式,使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2.3 建构一种新的信息化学习文化

信息化学习是为了回应和迎合信息社会的到来而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一种新的学习文化。这种新学习文化的特点是终生学习、自我管理的学习、协作的学习、主动的和自我完善的学习,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分布性的特点。对信息化学习平台的科学利用的拓展性研究,将有力推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基于核心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基础课信息化的目标与内容

3.1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主要是指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立足于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在信息化系统平台上建构公共课程资源库,并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网络学习的交互,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课程知识,形成对知识或概念的多角度理解,深入探究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以期为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3.2 信息化发展的内容

充分利用信息化水平很高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开展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学习资源和信息化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探究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上运行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材料的利用模式,通过各种在线学习、同步或异步学习方式利用、开发信息化学习资源。在基础课大课程观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模式、评价手段的改革与探索。

具体内容包括如下方面:①信息化的研究性学习教改模式探究;②信息化动态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研究;③信息化环境下个别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改模式研究;④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质量评价(量规评价)实践研究;⑤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利用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效度研究;⑥信息化网络系统的资源更新与优化配置。

4. 信息化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4.1 公共课教改思路

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学习理论研究的进展,关注理论的原创因素;立足国内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际,关注其面临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和信息化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和应用,围绕高等数学、公共英语等核心基础课程以及数学建模、英语文化、大学语文等选修课程,基于大学城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完善既有各自学科体系特点又能交叉渗透、互相融通的信息化高职公共课程架构,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与学活动,提高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中的效能。

在大学城的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平台上进一步优化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体系与课程结构。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特征(如热点调查、专题研讨、问题解决、主题实践等)设计教学项目。依托公共课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为主线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教学的时空安排上,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网络学习与教室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竞技学习相结合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将知识建构、能力锻炼、素质提升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实现学习过程、感悟过程和核心能力培养过程的内在统一。

4.2 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方法

不断完善资源库内容与结构,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注意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的观察,关注信息搜集与处理、与人交流等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能够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形成对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效度、信息化学习模式、信息化环境下评价方式和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相关性结论。

研究过程中运用以下方法。①行动研究法。建设基础课资源平台,以部分班级为试点对象,利用大学城机房、数学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软硬件设施,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②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评价和修正教学设计和策略,使网络化新课程建构具有实践应用价值。③ 比较研究法。运用统计软件 SPSS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不断完善课程建构。④文献分析法。广泛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应用到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使网络化新课程建构具有理论基础。

5. 公共基础课程信息化教改创新之处

5.1 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信息化的学习模式,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公共课信息化学习资源和研究型学习平台中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与体验,自我分析、自我完善,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一种稳定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

5.2 实现教与学的融合

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探讨,以学生活动为基本特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和研究型的学习平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样化、多元化的成才空间,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促进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得到相应发展,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目的。

6. 教学效果评价

6.1 评价方式的变革

为了引导学生高质量地自主学习,较好地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单元为话题(研讨项目),组织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平台查找资料、交流与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等,课堂上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以小组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课后展开进一步学习讨论、在网络上完成“电子作业”、小组之间的互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与网络作业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将观测点聚焦于成教学生的平时表现,如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访谈,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提问、参与小组讨论,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态度,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信息搜寻与利用的能力。学生利用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网络化的现代教育平台学习,良好的互动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结合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开展讨论的情况、网络学习的次数与时间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习总评为学生在整个学期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实践能力的形成状况、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期末测试等多方面的绩效评价。

6.2 问卷数据分析

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统考成绩分析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问卷涉及兴趣、动机、学习策略、认识、创造性、评价几个方面。数据表明,学生十分赞成基于网络的学习方法,他们普遍希望能继续进行实验期间进行的学习方式变化,他们承认网络课程建立了他们的网络信息搜集技能、语言学习技能和英语文化认知,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成绩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访谈和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基于网络进行语言学习,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得以巩固,基本实现了自主学习。

7. 结束语

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网络化学习的交互性特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运用技术手段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培养了学习者良好素质和学习风格,学生进一步成熟,能够自导、自律。学生大多数能进行主动意义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学生能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归纳,实现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内容的主体性建构。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张宏亮,刘兆瑜. 基于天空教室系统的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开发[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2]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导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建荣. 析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方式及发展趋势[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8.

[4] 闫寒冰,李志颖. 网上课程中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法[J]. 中国电化教育,2002,7.

Adoption and Effects Evaluation of the Informatized Teaching Method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ommon Basic Courses

WANG Zheng-hua

Focusing o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reform trend of common courses’ informatized teaching which is based on on-line courses, and probes into under the informat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curriculum of common basic courses, teaching mode and ways of evaluation, buil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apabilities. This new way of learning will change teachers’traditional role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finally change structure of teaching and nature of education.

common basic courses; informatized; teaching evaluation; core capabilities

G71

A

1008-7427(2011)06-0021-02

2011-04-14

1.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主题实践活动的核心能力培养与评价行动研究》成果(编号:2010SJB880004);2.第一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与评价研究》(编号:ZCG12);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编号:ZLY09)。

作者系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基础课信息化高职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