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海上扁舟》看克莱恩对英雄主义的阐释

2011-08-15

关键词:克莱恩扁舟英雄主义

程 坤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从《海上扁舟》看克莱恩对英雄主义的阐释

程 坤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海上扁舟》;克莱恩;英雄主义

《海上扁舟》是美国著名文学家斯蒂芬·克莱恩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完成的短篇小说。小说细致地描绘出不同身份的四个人:厨子、加油工、记者和船长,怎样在茫茫大海中与死神挣扎与战斗的过程。他们珍爱生命、无惧死亡;他们热爱祖国、正直无私;他们团结友爱、互相谦让。这些高贵的品质就是克莱恩眼中的英雄主义。将着重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的英雄主义,并以此说明克莱恩笔下的英雄与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之不同。

《海上扁舟》是斯蒂芬·克莱恩发表于1898年的短篇小说集《海上孤舟及其他冒险故事》中最著名的一篇。故事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写成。克莱恩在一次报社派往古巴的历程中,乘坐的船不幸遇难,在与海浪进行了50多个小时的搏斗后,终于获救。小说以此为题材,描述了四个人物:厨子、加油工、记者和受伤的船长在茫茫大海上坚持不懈,努力活下去的过程。并且突出的表现了他们相互体贴、相互谦让的高尚品格,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搏斗,求得生存的惊险画面。

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在描述扁舟在海上飘荡、颠簸的过程中作者对四位人物的描述却很细致。克莱恩在此小说中要表现的英雄主义与之前大家所认识到的英雄主义有明显的不同。之前大家所认识到的英雄主义多指荷马史诗中对英雄人物的描写:出身高贵、气宇轩昂、英勇善战;其英雄主义价值观的中心内容是比生命更重要、更珍贵的个人的荣誉和尊严;荷马式英雄往往通过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来展示自己非凡的勇气和才能,改变历史的命运。[1]但是在克莱恩的笔下,他将英雄主义刻画成在面临巨大困难时,能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的脆弱和无奈,但是却不放弃活下去的希望,并且在与死亡的威胁斗争的同时能舍己为人或是互帮互助。这就是克莱恩眼中的人性美。本论文就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克莱恩对英雄主义的阐释。

克莱恩的作品主题往往表达出这个世界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暴力过程,这与住所、思想和信仰无关,而人正是这个世界最喜欢伤害的对象。[2同样的主题也表现在了《海上扁舟》这部小说中。但是此小说还表现出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即面对着这样一个冷漠的世界,文中的主人公们没有一味地怨天尤人,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积极地与死亡的威胁做斗争。他们肩并肩地共同作战,他们团结一致、互相关爱。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表现在主人公身上的英雄主义。

一 坚持不懈与死亡的威胁做斗争

小船上的四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与死亡的威胁做斗争。小船的脆弱、浪涛的汹涌、四个人的疲累、永无止境的划船……所有这一切都是死亡杀手。

小说中的四个人缩挤在一个比野马大不了多少的小舟上,期望能被一个海上救生船或是救难收容所救助。在他们满以为是看到了海上救难收容所而欢欣鼓舞时,却发现对面岛上的人却无动于衷。这时他们悲愤至极:“如果我会淹死—如果我会淹死—如果我会淹死,以统治海洋的七个疯神的名义,为什么还允许我远涉重洋来注视这片沙滩和树林?”面对这样的处境,他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感到大自然不再看重他,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他们活下去的信念,“他或许会产生一种愿望,想要面对一个偶像,尽力哀恳,曲下一腿,举起双手,求告:‘是啊,但我爱我自己。’”正是爱自己的信念帮助了他们坚持下去。

相同的话语还出现在了文章其他地方。在海鸟无忧无虑的在他们头顶上飞行的时候,也激起了他们极端的愤怒。他们甚至想找块砖头砸向寺庙,可气的是旁边没有砖头,更没有寺庙。至于这四个人的想法,他们心中充满怒气。也许这些想法可以这样来表述:“如果我会淹死—如果我会淹死—如果我会淹死,以统治海洋的七个疯神的名义,为什么还允许我远涉重洋来注视这片沙滩和树林?难道把我带到这儿,只是为了在我就要分享生命的圣餐的时候,再把我拉开吗?真是荒谬绝伦。假如命运这个老蠢妇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一些,就应当剥夺她主宰人类祸福的权利。她是个连自己意图也不知道的老母鸡。要是她已经决定淹死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这样做,省去我这些个麻烦呢?真荒唐……但是,不,她不可能想淹死我。她不敢淹死我。她不能淹死我。经过这么多的艰难困苦,她不能这么做。”随后,这个人也许又会冲动地朝天晃晃拳头。“你现在要是淹死我,等着吧,看我怎么咒你!”

这样的话语一遍遍出现,悲哀的语调虽然很无奈,但那是意志与命运的斗争。[3]这气愤的自言自语是对无情命运的愤怒。面对无情的大自然,人们无奈但是不愿屈服。虽然人的力量有限,但人求生的精神不灭,在一次次失望之余,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直至上岸。人性中这种坚韧不拔的美好精神一直贯穿作品始终。

不但如此,他们还是很理智的一群人。他们都知道自己所处的局势,面临的危险,“他们心里对形势都有这种估计”,但是,他们是理智的,因为他们并没有将这种悲观的情绪表达出来,只要有一个人说出来了,那对他们的斗争力都将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结果是“他们的处境不允许他们公开的发表任何悲观论调,因此他们默不作声。”不但如此,他们还相互鼓劲加油:船长说“我们会顺利上岸的”,加油工马上附和到“对”,厨师也说到“是的!只要拍岸浪不找我们的麻烦”。是努力活下去的信念让他们说出了这番话。所以他们不但自己很坚强而且还鼓励着同伴。

二 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的高尚品格

除了上面所说的坚持不懈与死亡的威胁做斗争的精神外,《海上扁舟》提出了另一个后来支配20世纪作家想象的主题,即只有同那些能高效率完成任务又互相尊重和不虚荣的人们相处,才能找到人的价值所在。[4]这也是克莱恩所倡导的新英雄主义。他们互相尊重,不爱慕虚荣,他们互相体谅和谦让,有着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小舟上的四个人就是这样的。

当加油工或记者划桨实在划不动叫对方换班时,另一方总是回答“当然”。受伤的船长不能自己划桨给加油工或是记者换班,但是他也在想着怎么样能让自己的同伴有个休息的机会,“可以把我的大衣绑在一把桨上试试看,好让你们俩有个休息的机会。”于是船长贡献出了自己用来避寒保暖的大衣。

在漆黑的夜里,记者独自划船时遇上了鲨鱼,此时的他是又累又怕,多么希望有同伴能醒来陪他说说话、陪他度过这漫长而恶劣的夜晚。但是他没有把同伴叫醒,甚至连大声说话都没有,让同伴能睡的更安心。由记者所代表的无私也是能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最后四人跳离小船,准备游泳上岸时又表现出了感人的一幕。当记者被卷入急流,痛苦地挣扎着的时候,船长叫他到小船这儿来,尽管这时船长自己也处于极度危险中,但是他首先考虑到的仍然是同伴的生命安全。接着岸上有个人来救他们,那个人首先把厨师拉上了岸,准备来救船长时,“船长挥手叫他走开,让他到记者这边来”。船长这么做就意味着减少自己活着的希望,增加了记者生存下来的希望。船长的无私与谦让是人处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

此外,作品中那种对亲人和祖国的眷恋之情在处于绝望的人心中显得非常强烈。在最绝望的时刻,在波涛汹涌、冰冷刺骨、漆黑的大海上,他们已经很努力地与浪涛搏斗,而生的希望很渺茫。记者回忆起一段在童年时学过的诗句。

一位军团的战士生命垂危,

他倒在异乡阿尔及尔,

没有女人的抚爱啊,

没有女人的眼泪;

一个同伴在他身旁站立,

拉着同伴的手他开言诉说,

“再也见不到亲人啊,

再也回不了家乡。

诗中的战士躺在阿尔及尔,生命垂危之时想起了祖国,想起了故乡的亲人。这情形与记者现在面临的处境相似,所以会有与战士一样的遗憾和感受:身在异地,心在祖国,想念着祖国的亲人。记者在学到这首诗时不能理解它的意义,因为在一个孩子的心里,死亡无任何意义,这位战士的死亡也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而此时的记者已真正感战士所感,因为这种为人类所拥有的相同情感,是共性的东西,最能引起共鸣。这种顿悟使记者完全战胜了他自己面对困境的顾虑、他的疲惫和恐惧。

三 兄弟般的情谊

对于体现在四个人物身上的兄弟般的情谊,克莱恩在小说中有着细致的描写。不论是直抒其意,还是通过间接的描写。如在小说第三章开始的时候,克莱恩就直接陈述了体现在人物上的兄弟般的情谊。“要描述在惊涛骇浪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兄弟情谊,可能是很困难的。没有人这么说过,甚至连提都没有提过。但小船上就有兄弟般的情谊,它温暖着每个人。他们四个人,一个是船长,一个是加油工,一个是厨师,还有一个是记者。他们也是朋友,与普通之交相比,奇怪的是,他们的友情更牢不可破。”

船长虽然受了伤,说话口气也很低沉,但是这并不影响大伙对他的尊重。不但如此,“他也不可能有过像这只船上的三个杂牌军那样主动而且勤快的水手由他指挥。这不仅是由于大家认识到什么事对共同安全最为有利,其中确实还有一种出自心底的个人因素。除了对船上统帅的忠诚外,这里还有伙伴间的友谊。”这时,作者更是大胆的进一步推测:“譬如,记者以前接受了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的教导,可是,甚至在这么个时刻,他也感到这种同伴的情谊是他生活中最美好的经验。不过,没有一个人这么说,也没有一个人提到。”

不仅这些作者直接发表的评论可以说明四人之间真挚的友谊,四人在船上的互帮互助也是很好的例子。船上的每个人分工明确,谁都不挑三拣四,或是抱怨工作做的多少,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必须彼此依靠才能勉强战胜这一个一个翻滚而来的海浪。划船时,在一个人喊道另一个人交替时,另一个人的回答总是很爽快,没有半点的勉强和犹豫,尽管他们都是筋疲力尽。

在记者意外的发现还有四只完好无损的雪茄后,他将雪茄分给了同伴。“他们吸着粗大的雪茄烟,评说着普天下的祸福吉凶。”“一种就会获救的信念闪现在他们的眼中。”也许是雪茄带给他们的幻觉,更有可能的是在抽雪茄的过程中汲取了能量,感受到兄弟般的情谊,大家庭似的温暖。

扁舟上的四个人既不能依靠别人来救自己,也无法祈求大自然的垂怜。他们的绝望是可想而知的,但无论多么绝望,心中始终有一股力量支持着他们,那就是在苦难中建立起来的兄弟情谊,这份情谊温暖着船上的每一个人,支撑着绝望中的一颗颗无助的心。

四 新英雄主义

《海上扁舟》中人物的“心态”几乎纯粹是如何应付他们所处的环境,再加上由此产生的集体感。甚至记者的评论也只是些感情的引申。这样的处理可能会导致一味追求情节奇异。但克莱恩那种超然的写法使其升华为艺术。被升华的艺术中还包括了作者对英雄主义价值观的重新阐释:英雄不一定要出身高贵,他可以来自各行各业,就像小说中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背景;英雄不一定要将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能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不放弃求生的念头也是好汉;英雄并不一定都能改变历史的命运或是自己的命运,就像加油工,虽然很努力了,结果却未能活着到达岸边,他没能改变死亡的命运,但是他是英雄,因为他努力过。

五总结

克莱恩创作时正是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在美国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他接受了自然主义的文学观点,声称他要表现个人的真诚,描绘人在敌对世界中受尽欺凌、孤独无助的情景。[5]在《海上扁舟》这部小说中,克莱恩的确是这么做的。面对着残酷冷漠的大自然,孤独无助的情景,船长、厨师、加油工和记者四人都表现出了勇敢面对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次希望和失望之后,四个人仍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最后在船长的指挥下游上了岸。除此之外,他们互相体谅和谦让,他们团结友爱,不忘祖国。这些不仅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而且还是克莱恩要阐释的新英雄主义价值观的表现层面。通过这样的描写,克莱恩也是想告诉读者:这种百折不挠、患难与共、同心协力与大自然搏斗的精神,以及对亲人和祖国的爱也是人类存在的理由、存在的意义。

[1] 陈士龙,虞苏美,万培德.美国短篇小说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82.

[2] (美)Calvin Skaggs.The American Short Story[M].Vol.ⅠDell Publishing.1977,77.

[3] (美)Larzer Ziff.一八九〇年代的美国[M].夏平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 郑丽.对英雄主义的重新阐释——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的主题探析[J].外国语言文学,2005(2):79.

[5] 左进.美与时代[J].2003,81.

Crane’s interpretation of heroism in The Open Boat

CHENG Ku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241000,China)

The Open Boat;Stephen Crane;heroism

The Open Boat is written by Stephen Crane,a great American novelist.He finishes this fiction based on his own experience in which four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struggle to live at sea.They cherish life and are not afraid to die;they love theirmotherland and are upright;they are united and have solidarity with each other.This paperwill focus on heroism from three aspects:the will to live on;the dignity and selfless of the four characters;brotherhood between them.By focusing on heroism described by Stephen Crane in this fiction,this paper will tell readers that this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heroism,then figure out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I106.4

A

1673-2804(2011)06-0209-03

2011-03-08

猜你喜欢

克莱恩扁舟英雄主义
永恒的英雄主义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克莱恩医生的秘密
垂钓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不可错过的克莱恩·蒙塔纳
Exploration of Existentialism in“The Open Boat”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