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

2011-08-15

关键词:理论课话语教材

陈 杰

(安徽财经大学思政部,安徽蚌埠23303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

陈 杰

(安徽财经大学思政部,安徽蚌埠23303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教材话语;教学话语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存在两种话语形式即教材话语和教学话语。这两种话语形式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在含义、功能、特点、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差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材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在遵循教材话语的基础上,赋予教学话语以时代特色、网络特色、生活特色、情感特色和平等特色,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时代话语、网络话语、生活话语、情感话语和平等话语。

话语本来是一个语言学概念,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1952年,美国学者哈里斯首次使用了“话语分析”这一术语,标志着现代话语分析理论的开端。这一理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话语,分析“意义是什么,意义是如何产生、表达和理解的”。把话语理论首先应用在政治领域的是法国思想家福柯,他在自己的著作中频繁使用话语一词,并将这个术语突出到前所未有的显要位置上。但是迄今为止,关于话语的概念众说纷纭。综合各种界说,可将话语视为一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沟通理解为指向的交往实践活动。所以,话语不单纯是一个实体范畴,更是一个关系范畴。它是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交际中介,是他们互相理解的桥梁和纽带。“话语实践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不是强制性或欺骗性的服从或被服从,而是基于共同意志基础上的相互理解。”!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是国家意志的表达。从话语的角度来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启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的独白,其目的不是向学生硬性灌输某些观点,也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概念,而是选择和创造既能传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又能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真正理解、认同和接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材话语和教学话语

在任何科目的教学实践中,都存在两种话语即教材话语和教学话语,两者互有侧重又密不可分。一方面,它们在含义、功能、特点、要求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别。概而言之,教材话语是一种书面话语,它着眼于思想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语言叙述的系统性、严谨性,其话语主体隐而不露,其话语功能是潜在的;而教学话语是一种口头话语,它着眼于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适合性和语言表述与学生的契合性,其话语主体身在现场,其话语功能是显性的。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教材话语是教学话语的依据,教学话语是教材话语的升华。教学话语其实是根据具体环境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话语的解读和再创造,因而是一种具有生活化、多样化、生动性、形象性从而为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更乐于接受的话语形式。将教材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是任何科目的教师都必须承担的一项基本任务。

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主要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反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根本性质。教材的编写经过了极其严格的程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四门必修课程,每门课程的教材都是由从全国范围内按照严格的程序遴选出的专家集中编写的,并依次经过教材编审委员会、教育部党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和党中央、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分别审议和反复审议,最后报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供全国高校统一使用。教材的根本性质和严格的编写程序决定了教材话语必然具有高度的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严谨性。虽然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现教材在坚持理论权威性、科学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运用了许多新的表现元素,增强了可读性,但这种可读性毕竟不是教材话语的主导考虑因素。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学生实际将这种高度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的教材话语转化为生活化、多样化、生动性、形象性的教学话语。

二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缺陷

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改善,这是与广大教师在教学话语运用方面的努力分不开的。可以说,当前教师使用的教学话语基本上满足了教学需要,但是还有部分教学话语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过分拘泥于教材,教材有什么就讲什么。或者大段复述教材话语,或者对教材话语稍加改头换面,或者干脆照本宣科。中宣部、教育部在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明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跟在教材后面亦步亦趋。而应该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发挥,做到既遵循教材又超越教材。“教学活动需要以教材为基本遵循,但是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的体系进行,必须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学生的学习接受规律进行。”!2"前文已经说过,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是两种不同的话语,教材话语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不容易让学生接受的话语,所以教师必须把教材话语转化为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教学话语。否则照抄照搬教材话语,教师这一角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第二,过分迎合学生,学生喜欢听什么就讲什么。投学生所好,插科打诨,刻意逢迎,哗众取宠。教学话语当然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但不能没有原则地一味迎合学生。大学生心理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最终定型,所以他们喜欢听的并不一定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也不一定是主流意识形态所要求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使教学话语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的同时还必须使其承担起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

第三,过分轻率随意,自己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自说自话,天马行空,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在这些随意使用的话语中,有的是陈旧过时、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话语;有的是与教师专业和经历相关的专业话语;有的是社会上三教九流所用的低俗话语;有的是讽刺挖苦或愤世嫉俗的情绪性话语;有的是高高在上不容置辩的独白式话语;有的是断章取义、道听途说的流言式话语。这些话语既脱离了教材的要求又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只是教师个人情绪和愿望的宣泄,已失去了话语本身注重理解的内涵,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说已算不上话语。

三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

将教材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是一件高度艺术化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辛苦的努力。它一方面要求吃透教材,抓住教材话语的实质和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深入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话语进行取舍、加工、提炼,同时从其他渠道精心选择、组织、锻造恰当的话语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话语,实现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具体说来,要实现教学话语的创新,教师应该在遵循教材话语的基础上,赋予教学话语以时代特色、网络特色、生活特色、情感特色和平等特色,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时代话语、网络话语、生活话语、情感话语和平等话语。

(一)大量采用时代话语

教学话语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应该具备鲜明的时代气息,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反映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跟上世界发展的最新潮流,因而对现实才能具有解释力,对学生才能产生吸引力。

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最强、对新事物最敏感的时期,再加上现时代发达的资讯条件,所以他们往往能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随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所以教师只有在教学话语上吐故纳新,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但是由于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逐渐定型,如果再缺乏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往往很容易在教学中与现实脱节,造成教学话语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所以广大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而要以深刻的危机意识主动去了解世界大势,触摸时代脉搏,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话语。

(二)适当借用网络话语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4.2亿。而大学生可以说是其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全国高校宿舍互联网的普遍接通,高校本身发达的网络设施,高校周围密集的网吧,给几乎每个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上网条件,也使得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网民。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娱乐、交友、购物等的重要场所,甚至主要场所。他们凭借娴熟的网络技术,频繁地在网上冲浪。由于网络的某些特性,加上青年人独有的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他们在网上创造了众多的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网络话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年龄、固有习惯等原因,对网络的了解程度和使用情况远远落后于大学生,因而对网络话语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有的甚至对之抱有不以为然的态度,这造成了教师教学话语与学生网络话语中间的隔膜,影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所以,教师应该主动掌握网络的使用技能,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积极借鉴和大胆汲取网络中健康有益的话语并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把握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才能够更有效地与大学生展开对话沟通和思想交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质量。

(三)熟练运用生活话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于“生活世界”中进行角色体验或亲历性学习,从而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理论要想成为批判的物质力量,就必须回归理论之根基的“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说服群众,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和掌握。脱离了“生活世界”的教育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脱离了“生活世界”的教学话语也会变得空洞乏味、虚无飘渺,教学效果也就会随之大幅降低。所以,教学话语需要从“生活世界”中寻求资源、汲取营养,只有这样才易于被学生理解和内化。为此,教学话语首先要全面反映社会生活,捕捉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焦点事件,其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宏大叙事与大学生的具体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真诚关心大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运用生活话语方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方永刚教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方永刚教授讲课的一个诀窍是将理论还原到生活,当好群众的“政治翻译”,把党的理论翻译成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正如他班上的一位学员所评价的,“方教授的课用一种心与心交流的方式,让那些曾经‘空洞’的理论离我们很近、很近!”。!3"

(四)尽量活用情感话语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罗森塔尔效应”也显示,如果教师对受教育者给予一定的情感投入,并为之创造健康向上的外部环境,会达到一种常规教育无法达到的积极效果。同样,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情感承担着“催化剂”和“调节器”的重要角色。所以教师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讲理从来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要使学生在思想上被打动,就必须使其在情感上受感动。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或者运用具有不同褒贬色彩的教学话语,或者通过表情、姿势、声调和语气的变化将教学话语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营造出或慷慨激昂、或冷峻严肃、或热情奔放、或沉郁顿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强烈的感染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坚持使用平等话语当代大学生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而市场经济是天生的平等派,所以形成了强烈的平等、独立意识。

再加上青年人较强的敏感自尊心理,他们渴望受到尊重,获得平等的对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改变居高临下进行强硬灌输的传统做法,既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地位,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体现在教学话语上,就是要坚持使用平等的对话式话语。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厌恨,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无效甚至负效。对话是话语实践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也存在话语独白,但它只是辅助性的话语形式,不能取代对话的话语主导地位。对话着眼于话语权平等条件下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所以对话式的教学话语,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听课以及与教师交流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其通过对话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有利于加强教学话语的针对性。

" 牟永福.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话语困境及其话语治疗[J].学术月刊,2007(3):21~27.

" 卢黎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教学与研究,2009(11):89 ~92.

" 柴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解决学生思想困惑、提高引导水平、开展理论创新?——“方永刚现象”带来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04-17(1).

Teaching Discourse’s Innov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Curriculum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CHEN Jie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colleges;the theoretical curriculum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discourse;textbook discourse;teaching discourse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theoretical curriculum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there are two kinds of discourse,ie textbook discourse and teaching discourse.They connect intimately each other,but are different at definition,function,characteristic,etc.Teachers should change textbook discourse into teaching discours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and tint teaching discourse with time,network,life,emotion and equality.

D64

A

1673-2804(2011)06-0033-03

2011-03-17

安徽财经大学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ACJYYB201069)

猜你喜欢

理论课话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