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2011-08-15姜卉

大连干部学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大连市金融机构贷款

姜卉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编辑部,辽宁 大连 116013)

中小企业一直是大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和居民收入、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相对较少,这与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很不相称.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对大连市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建设完善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就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大连市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一)大连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至2010年7月底,大连市共有中小企业10.5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户数的99%以上,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60%,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5.1%,实现就业占全市就业总数的70%以上.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持大连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据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统计,从2011年年初至6月末,大连市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803.2亿元,同比增长17.79%,累计支持中小企业约两万多户,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20%左右.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连市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比重远远小于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的力量还很弱,长期困扰我市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二)大连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分析

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两部分: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自有资金,即业主自有资金和企业内部留存收益.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构成中内源融资占很大的比例,大部分中小企业是靠自有资金创业发展起来的,这部分资金来源比较稳定.外源融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融资,一部分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是指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即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上融资;还有融资租赁、典当等融资方式.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银行贷款.

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主要是指外源融资支持.在外源融资中,直接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因政策的限制和进入要求较高,只有极少数中小企业才能进入,目前不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股权融资方面,截至2010年6月,大连市共有40余家上市企业,其中,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不足10家.债券融资方面,大连市2009年成功发行了一期中小企业集合债,8家中小企业联合发债.虽然这种模式很成功,但是,它对企业偿付能力要求较高,而且程序繁琐,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推广,也很难满足大连市十几万户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银行贷款,与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相比相对较容易获得,因而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获得银行贷款,依然是困难重重.《中国企业报》针对中小企业信贷难问题做过调查,发现辽宁省14个市中,有12个城市的中小企业有贷款难、资金缺口大、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其中,大连70%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缺口大约为500亿元.

综上,大连市中小企业无论是在银行贷款还是其他方面获得的金融支持都很有限,与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相匹配.这种不匹配,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健全、信息不透明、融资渠道狭窄等原因造成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不够健全.这将制约着我市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限制了我市中小企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龙头作用的发挥.

二、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一)内部瓶颈

1.现代企业制度缺乏,产权结构混乱.许多中小企业在设立时就存在先天的缺陷,缺乏清晰的产权和管理机构,多采用家族化管理模式,靠个人能力经营企业,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近年来,虽然都经历了企业改制,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改制流于形式.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产权结构混乱等问题,使得银行出于审慎经营的原则,不愿承担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所带来的风险.

2.经营行为短期化,缺乏诚信文化.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投资由于信息来源少,信息收集成本高,投资行为往往具有明显的逐利性和从众心理,市场中现时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企业经营决策的随意性很大,没有中长期目标,经营行为短期化.这种 "短平快"的经营模式,使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较短 (一般只有3~4年),难以创造持续经营的历史.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短暂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另外,中小企业经营者信用观念淡薄,也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最终导致大量的投资和信用贷款无法投入到中小企业中.

3.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尤其是财务管理混乱.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大大降低了其自身的信用度,严重削弱了其融资能力,加大了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推进中小企业信贷工作的难度.

(二)外部瓶颈

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角度,我们把它分为两部分.

1.直接融资渠道窄、标准高,成功率小.第一,主板市场门槛高.根据我国 《证券法》,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筹集资金需要满足许多硬性条件,如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500万元,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等等.这些硬性条件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使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无法跨越如此高的资金壁垒以及冗长的审批时滞,从资本市场中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第二,创业板市场发展不充分.我国虽然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但这两个市场在短期内恐也难以成为中小企业的有效筹资途径.2009年,我国推出了创业板,虽然入市门槛较低,定位于为成长型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但时间较短,刚刚起步,发育还不成熟,截至2010年11月,共有141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这必然存在 "僧多粥少"的问题,不能承担解决多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任.第三,风险投资不足.我国的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如风投资金规模小,来源渠道单一;风投资本的利润实现与退出比较困难;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基于以上缺陷,虽然风险投资未来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值得期待,但目前中小企业受益于风险投资的比重还比较小.第四,民间融资不规范.对于大多中小企业来说,在银行信贷无门的情况下,只能转而寻求民间私下借贷,以非公开的方式募集资金.这样获得的资金虽然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灵活性较大,但是成本要比银行信贷高,而且由于政府没有规范和保证这种融资活动的相关政策,企业还要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风险.

2.银行贷款获得的难度大.第一,银行从自身风险和成本角度,不愿意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与贷款给大企业相比,承担的风险相对较高.商业银行在承担最小风险的前提下,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般都会选择与大企业合作并保持长久的伙伴关系.而且,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成本并不因为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小而有所减少,相反,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的特点,银行从与中小企业建立信贷关系、调查、审查、发放、贷后检查和贷后管理,需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程序繁琐而冗长,贷款管理成本反而会相对较高.这就大大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第二,银企信息不对称,使中小企业不易获得银行贷款.在信息不对称方面,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加严重.因为对于大企业而言,很多信息是公开的或是通过其它渠道能够收集的.而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其信息,也难以获得其偿债能力的信息,保证银行贷出资金的安全.银企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更加谨慎为之.第三,缺少有效的担保机构担保,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加大.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对其还款能力往往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会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一种是抵押担保.对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往往没有足够的抵押品.另一种就是担保机构的担保.在为中小企业担保提供服务支持的征信体系、评估体系等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担保机构很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即便担保机构提供了担保,也往往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这无形中限制了中小企业资金的融通,影响了融资效率.第四,银行现有的融资工具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金融机构面向小企业的服务品种单一,基本上是直接贷款一统天下.从贷款方式看,片面强调抵押贷款.一些商业银行虽然也提出对AA级以上商业信用等级的民营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信用贷款和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但实际情况是由于信用评级制度的不合理,普通中小企业获得信用贷款事实上并不可能.其他金融服务产品开发相对缺乏,不能满足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三、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

(一)政策体系建设

1.财政支持政策.第一,对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为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运用财政杠杆对向中小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或专营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实行企业所得税减免、返还政策,下调或免征其营业税及附加税,或者按照其发放贷款比例直接给予这些金融机构财政补贴.第二,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优惠性政策贷款.一是政府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鼓励中小企业出口等方式给予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财政补贴;二是政府通过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的起征点、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等税收优惠措施,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使中小企业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经营管理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现象;三是政府直接提供优惠的政策性贷款,扶持和资助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人员培训和开拓市场等.第三,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由财政出资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作为鼓励和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府引导性专项资金,对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以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2.金融支持政策.第一,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利率优惠.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优惠贷款,并根据贷款中小企业个体特点及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打破原有的贷款期限的硬性要求,可以按实际使用天数计算贷款期,以减少中小企业的利息负担.第二,金融机构缩短贷款程序,降低贷款费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通常规模小、时间急,需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强调灵活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改革现行贷款审批程序,进行制度创新,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一是针对中小企业授信业务 "小、频、急"的特点,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优化,缩短客户贷款发放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二是在简化贷款程序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贷款费用,扩大对中小企业放贷的资金规模.

(二)机构建设

1.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第一,逐步推进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业务的独立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是独特的业务,必须实行专业化分工,让专门的机构及团队专注于此,形成专业化优势.从长期来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运营是必然趋势,用一把尺子、一套制度去衡量大中小型企业客户,必然会产生以大欺小的现象.只有实现了中小企业业务的独立运营、独立核算,配备独立的人力财力资源,才能建立培养起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定价、贷款审批、贷后管理体制.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要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拓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业务;二是合理调整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向,突出支持地方重点中小企业,使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支持中小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第二,实行商业银行的专项考核激励和问责免责制度.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信息获取成本高,展业成本大,收益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在贷款出现问题后,展业人员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从而造成银行从业人员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实行商业银行专项考核激励制度就是要区分银行大中小型客户在展业成本和收益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专项考核激励,这样才能激发客户经理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内在动力.建立专项问责免责制度,是免除展业人员后顾之忧、增强其展业积极性的重要前提.由于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高,商业银行应给予中小企业业务以更高的风险容忍度,将中小企业贷款根据批发和零售业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风险权重.同时,出台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核销制度,给予金融机构一定的自主权,及时化解不良资产.

2.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由财政出资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基本职能定位是:制定有关中小企业的发展计划和方针政策,督察有关中小企业的发展计划和方针政策执行;对有关中小企业立法提出建议;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或者通过融资担保促使商业性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向中小企业提供咨询等服务.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应根据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通过各种贷款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降低门槛,设立民资民办中小商业银行.适当放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降低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允许包括私人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进入金融业,加强监管,设立民资民办中小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为业务对象,以弥补国有商业银行服务的真空,优化资源配置.民资民办中小商业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与当地的中小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解决大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有助于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影响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

(三)市场体系建设

1.降低上市融资门槛.中小企业板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市场,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要适当放宽中小企业板的发行上市条件,简化发行审核程序,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快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同时,主板市场也要降低上市门槛,加大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比例.

2.鼓励风险投资公司及各种民间融资公司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和各种民间融资公司.政府应在风险投资公司及各种民间融资公司的发展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第一,利用社保基金等长期稳定的基金,对经营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第二,鼓励民间资本进行风险投资,建立民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三,鼓励资产充裕的大企业向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发挥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整合与带动作用.第四,还要鼓励外资进行风险投资,在引进外资的相关政策上体现出特殊的优惠待遇.

3.发展多元化融资工具,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需求面广,资金需求额度较小.为此,金融机构应该在已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金融工具.一是开发贷款类金融工具,如打包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金融工具.二是发展有价证券类金融工具.要进一步发展股票融资工具,创新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设计适合中小企业的集合债券等.三是建立中小企业基金.通过发行基金份额,筹集资金用于中小企业发展,产生合理回报,再回馈基金投资者.

4.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设立多种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金融机构,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这既能减少银行风险,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担保机构一般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型信用担保模式,以政府出资为主,吸收企业投资;二是中小企业互助型担保模式,由中小企业作为会员自愿组成并出资,以互助方式在会员中进行担保;三是商业性担保模式,以民营企业投资为主.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与其配套的改革,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5.建立社会化的第三方征信服务机构.信用等级体系作为判断贷款信用可信度的标准,是赢得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信任并获得项目资金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信用服务体系首先应解决的问题.要建立独立于银行和中小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征信服务机构.由征信中介机构采集、加工分散在工商、税务、质检、社保、司法等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保险、海关、公用事业等相关部门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将中小企业征集与评级的信息录入到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中心的数据库中.然后,根据采集来的信息,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特别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履行有关义务的能力等做出综合的判断,评定出相应的信用等级,作为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决策和重点扶持的依据.

(四)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1.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应该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加强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利用组织和机制的力量弥补个人控制力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制度,使其前途、报酬、风险责任与经营业绩挂钩,使经营者与企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对有经营决策等重大失误及行为有劣迹者,要建立经营者不良经营档案,逐步形成经营者职业化和经营风险控制制度化.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部门能够提供真实完整有用的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信息,这是中小企业取得融资支持的前提.

3.建设诚信企业.在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贷博弈中,存在着诸如信用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调查取证、管理中小企业的信用,而中小企业又在贷款的利益驱使下,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的信用记录,或者是伪造信用.对中小企业来说,这样的策略是得不偿失的,银行可能会因此拒绝向这类中小企业贷款,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培育企业家的信用观念,增强企业重合同、守信誉的自我约束意识.

猜你喜欢

大连市金融机构贷款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还贷款